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以介绍中国文化史上从先秦至明清漫长的历史时段中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化精神的经典巨著为目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选取国学典籍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包括先秦文学和礼乐文化的代表文本《诗经》、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典籍《论语》、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典籍《庄子》、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史传著作《史记》、中国古代小说的总结性著作《红楼梦》等,采用内容概述泛览和经典章节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典的阅读、解析和评议;另一个部分是结合所选的每一部经典,在解读评析的基础上,介绍如国学的分类、经史子集四部的具体划分、各部经典包含的大体范围等这些与国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并进而引导学习者思考理解传统文化中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以及面对文化传统应该弘扬什么、扬弃什么等一些核心问题。
(1)由阅读国学经典作品入手,对国学典籍中具有代表性的著述进行解读和评析;
(2)在阅读解析国学经典文本的基础上,了解国学的相关知识和基本观点;
(3)进而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如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面对传统文化应该弘扬什么、扬弃什么等等进行思考,有所感悟。
《国学经典导读》课程总成绩=单元测验20%+单元作业20%+章节讨论10%+考试50%
1.单元测试部分。本课程包括五个单元,每个单元设置单元测试一次,单元测试题全部由客观题组成,学员有三次提交机会,计最高分;
2.单元作业部分。本课程每个单元设置一项单元作业,学员需按要求按时提交。单元作业采取学生互评、教师把关的形式,完成互评任务的学员可获得本人作业100%的所得分数、未参与或完成互评的学生将按50%、20%的比例扣分;
3.章节讨论部分。本课程每单元都设置有3~5个章节讨论题,学员在“课堂讨论”中回复数量达到5条以上,可以获得满分;
4.考试部分。本课程期末考试试卷为客观题类型,学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在截止日期前成功提交试卷,方可计分。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基本的中国古典文学阅读累积。
[1]刘毓庆:《国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二版。
[2]曹胜高:《国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3]谭正璧:《国学概论讲话》,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
[4]龚鹏程:《国学入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5]章太炎:《国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6]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7]冯天瑜:《中国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8]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9]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10]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
[11]叶郎:《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12]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13]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二版。
[14]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15]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16]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文格》,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17]王伯祥:《史记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二版。
[18]周汝昌:《曹雪芹新传》,北京:外文出版社,1992年。
[19]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20]刘再复:《双典批判》,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Q : 如何加入《国学经典导读》的课程学习?
A :
第一步:点击网页右上角,注册中国大学mooc账号;
第二步:在《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介绍页内,点击“立即参加”,即可加入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