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你喜欢看戏吗?你喜欢演戏吗?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颗戏剧的“种子”,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表演”和“观看”欲望。如何拥有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体验?如何诗化单调冗长的生活日常?“戏剧审美十讲”课程,让我们在剧场里欢笑流泪,感受戏剧艺术带给我们的愉悦、慰藉、激情和鼓舞。
你喜欢看戏吗?你喜欢演戏吗?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颗戏剧的“种子”,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表演”和“观看”欲望。如何拥有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体验?如何诗化单调冗长的生活日常?“戏剧审美十讲”课程,让我们在剧场里欢笑流泪,感受戏剧艺术带给我们的愉悦、慰藉、激情和鼓舞。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依托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美育》的优质资源,是该团队打造的创新特色戏剧审美课。课程围绕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观”“演”结合,激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表达自我,并通过戏剧表演实践培养学生社会协调力和跨界思维的创新能力。课程内容囊括中西方戏剧两部分。包括:中西方戏剧的历史与发展、本质特征与审美渊源、演员与表演、剧场与观众等。课程尤为注重戏剧实践力培养,设计了师生互动的戏剧表演工作坊和昆曲学唱内容。
授课目标
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具有时代创新精神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拔尖人才,本课程结合理工科学生的思维特点,注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力和处理“人的关系”的社会协调综合能力。
1、掌握中西方戏剧历史与发展的基本理论。
2、掌握剧场、观众、演员与表演的基本理论。
3、提升表达自我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4、培养社会协调和跨学科思维的综合能力。
成绩 要求
1、评分标准:
课程总评分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单元测试,评分占比20%。并非每一讲都有单元测试题。
二是参与话题讨论,评分占比20%。每一讲在课堂交流区发布1—2个话题讨论,同学们在课堂交流区参与讨论,其他讨论区不计分。根据同学们参与活跃度以及内容质量评分,获得满分需要对所有讨论话题给予有质量的答复。
三是期末戏剧表演成绩,评分占比60%。
注意事项:请同学每周按要求学习,按进度完整地观看每讲的在线课程视频(总计时长525分钟),并独立完成测试考核、参与话题讨论,不可期末突击集中学习,我们将根据系统后台的学习数据“,对未完整观看课程视频-“线上旷课”和集中学习情形予以扣分,线上测试、话题讨论和课程作业要求同学独立完成,如发现抄袭的行为(查重率>25%),将以零分计。
2、题型设置:
单元测验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每题分值均为1分,每个测验有两次机会,取高分,请同学谨慎作答。
3、总分及成绩设置:
单元测验:20%;课程话题讨论:20%(参与全部课程交流区的话题有机会拿满分);戏剧表演:60%。
课程大纲
什么是戏剧?为什么是戏剧?
课时目标: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的戏剧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影视都关系密切,然而又各有不同,导论采用两位老师对话的方式,帮助大家梳理戏剧的本质,对比中西方戏剧的异同,走近戏剧本身。 虽然今天的戏剧早已不复莎士比亚时代的辉煌,虽然,影视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分流了戏剧的观众,但是,戏剧并不会因此而消亡,我们今天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戏剧在今天的处境,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看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戏剧的未来发展。
1.1 漫谈戏剧与其他艺术形式之关系
1.2 漫谈中西方戏剧之差异
剧场之美
课时目标: 说到戏剧首先是剧场,其次是表演,而表演又离不开剧场和舞台,这一讲里,我们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从古希腊的剧场开始,一窥各个不同时期的剧场和舞台,阐述剧场各要素和空间性带来的剧场之美,从而领略戏剧表演的独特魅力。
2.1 剧场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介绍剧场各要素
2.2 剧场的灵魂是舞台:舞台的综合性
2.3 剧场的历史演变:从古希腊到当代
2.4 剧场之美的标准:戏剧之美的空间限定性
表演之美
课时目标: 表演是戏剧的灵魂,戏剧四要素中,表演是最为核心的部分。这一讲从表演的概念和风格流派说起,着重介绍了西方戏剧最为重要的两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分析两者的异同,梳理戏剧审美中遵循的表演之美标准。
3.1 表演的概念:戏剧与其他表演艺术的不同
3.2 戏剧表演的风格及演剧理论的三大流派介绍
3.3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及其案例分析
3.4 布莱希特体系及其案例分析
3.5 表演之美的标准:演什么像什么和演什么都是演自己
动作之美
课时目标: 戏剧动作是舞台展示给观众的基本元素,这一讲从戏剧类型入手梳理戏剧动作的本质,重点阐述了台词、剧情、性格和主题的具体关联和属性。归纳了戏剧动作的审美标准。
4.1 悲剧与喜剧:从戏剧的类型看戏剧的动作性
4.2 台词与性格冲突
4.3 性格与剧情发展
4.4 剧情与主题呈现
4.5 戏剧动作之美的标准:完整性、集中性和统一性
仪式之美
课时目标: 戏剧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一是演员的真人摹仿表演,二是观众的群体观看,这是这两个不可替代的特点,使得戏剧呈现出非同寻常的戏剧性效果,释放出难以估量的社会效能。这一讲重点阐述仪式之美的具体表现和社会效应。
5.1 如何理解戏剧的仪式之美:各种仪式之间的区别
5.2 戏剧仪式效应的三个表现:代入、认同和升华
5.3 仪式之美的标准:戏剧社会效应的释放
一场关于西方戏剧的对话:西方戏剧里的人文精神
课时目标: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戏剧的本质是走向自我和内心。这一讲采用对话的形式对西方戏剧中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部分进行了阐述。分别从人本文化、冲突文化和超越文化三个方面试图打开西方戏剧的精神世界。
6.1 西方戏剧的人本文化
6.2 西方戏剧的冲突文化
6.3 西方戏剧的超越文化
中国戏曲源流与审美演变
课时目标: 中国戏曲具有独一无二的“乐本位”性质,上承唐宋参军戏,下继近代京剧,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其中的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时代是古代戏曲的两个黄金时代。而“百戏之祖”的昆曲迄今已600多年历史,代表明清传奇的一段辉煌时代。本讲梳理了戏曲的源流,归纳了审美特质,并着重阐述元杂剧与明清传奇(昆曲)的审美特征。
7.1 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发展源流
7.2 元杂剧与明清传奇
7.3 昆曲六百年源流与审美
昆曲表演的程式之美
课时目标: 昆曲之美,深藏在中华民族泱泱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昆曲之美,流连在中国古人锦绣灿烂的诗词曲赋中,昆曲之美,是文学、音乐、舞蹈和美术之美的完美结合。程式化造就了昆曲表演的审美特质。昆曲曲谱多采用工尺谱记谱、曲牌体音乐形式,同时角色行当有非常细致的程式化表演规范,她们共同造就昆曲之美。
8.1 清雅迤逦的曲牌体
8.2 细致讲究的角色行当
昆曲人文之美
课时目标: 由于文人大量参与昆曲的创作,昆曲呈现出较高的诗化风范,一方面是语言文字上的诗化,一方面是舞台写意表达的诗化。同时,文人也将其先进的人文思想带进昆曲创作中,尤其是明清传奇爱情剧的代表,《牡丹亭》、《玉簪记》、《长生殿》、《桃花扇》等,常常带有进步的思想,闪耀着人文光辉。
9.1 文人文化对昆曲的渗透——诗化的美学风范
9.2 明清文化与昆曲爱情——四部爱情剧
一场关于中国戏曲的对话:中国戏曲的写意之美
课时目标: 中国戏曲舞台创造了一个生活之外的艺术空间:虚拟、夸张、想象,充满了“写意”之美。具体包括写意的程式化表演、写意的时空观,并最终形成诗意追求的写意人生。本讲用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中国戏曲的写意美学。
10.1 写意表演:程式化
10.2 写意时空:虚实相生
10.3 写意人生:诗意追求
总论:如何在“戏精当道”的时代看戏?
课时目标: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看戏和演戏其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这一讲采用对话的形式畅谈当下戏精当道的互联网时代中戏剧的特征与表现。并对戏剧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改革的构想,对当代的戏剧创新提出想法。
11.1 戏剧与当代生活
11.2 戏剧在当代的改革与转型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戏剧的故事》,(美)埃德温.威尔森著孙菲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3月版
2、《西方戏剧十五讲》,陈爱敏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3、《中国现代话剧教程》,郭富民著,中央戏剧学院出版社2004年9月版
4、《中国戏曲概论》,吴梅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4月版
常见问题
课程有指定教材吗?
有的,《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马俊山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