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既有美学理论的阐释,又有美的现象和形态的生动呈现和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审美理想和情趣,贴近他们的审美关怀,与他们一起解答审美疑问,增长美学知识,从而提升审美修养和素质。课程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 导论,通过鲍姆嘉通对美学的界定以及席勒的“情感教育”理论,提出我们对美育的认识;接着由现代美育之路转向对当代美学 “艺术之死”、“美育转向”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第二章 美术之美,首先在表现与再现中感受不同的审美趣味,接着梳理东方的“意境”追求和西方的“优美与崇高”,并从中总结出东西方审美的差异与交融。
第三章 诗歌之美,则从意象创造、情感律动两个方面提出创作的本质,试图回答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并试图解释当代语境下诗歌与诗人的存在价值。
第四章 戏剧之美,梳理其发展的源流和脉络,从戏剧的艺术表现本质上阐述了虚拟性、时空性、戏剧场等概念。并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体验当代戏剧作品。
第五章 人生之美,试图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解读人生和自我。从“向死而生”的命题中解读存在的价值。理解人类自我实现与超越、创造的社会意义。最后回到当下,如何在物欲中寻求真我。
人文教育的内核与其说是智育和德育,不如说是美育。通过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类美好的心灵,这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大学美育》慕课由此而生。
1.通过艺术、自然、社会人生诸种形态的审美教育以及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
2.借助新媒体手段,适应媒体变革带来的对教育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
第一讲 导论:美育新识(苏宏元)
审美教育溯源
美育先驱
审美教育的感性品质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第二讲 心灵的风景:美术之美(上)(孙珉)
再现与表现
优美、崇高与荒诞
直播回放:小便器可以是艺术品吗—孙珉、周可与你畅聊艺术
第三讲 心灵的风景:美术之美(下)(孙珉)
意境
中西方艺术
第四讲 情感的家园:诗歌之美(苏宏元)
抒情表意
意象
音韵节奏
“语言的语言”
直播回放:诗离我们有多远—苏宏元、谢勇与你畅聊诗歌真义
第五讲 戏剧之美:独白与对话(周可)
剧场之美
表演之美
动作之美
仪式之美
直播回放:在一个戏精当道的时代如何看戏?—周可、刘晓璐
第六讲 人生之美:意义的追寻(谢勇)
向死而生——人生之美的前提
志业——人生之美的实现路径
有趣——人生之美的光晕
初心——人生之美的归宿
直播回放:审美人生-少年 你和世界好好聊聊—谢勇、苏宏元
无
课程考核证书有合格证书(60分≤ 得分< 85分)和优秀证书(85分≤ 得分)
课程总评分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单元测验,评分占比70%,每一讲有单元测验,各题型每题分值为:单选题2分、多选题3分、判断题2分、填空题2分。
二是课程讨论,评分占比30%,每一讲至少发布1个话题讨论,同学们在课堂交流区内参与讨论,其他讨论区不计分。根据同学参与活跃度以及内容质量评分,获得满分需至少参与3个话题总计3次以上有质量的回复。
1.《美育十五讲》(曾繁仁著)
2.《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3.《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我是否需要课本?
不需要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