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是一个纷乱的衰世,也是文人寻找自我、追求自由的时代。天崩地解中一些伟大而敏锐的心灵掂量着世情,也思考着自我存在的意义。明清是一个多难的时代,政治统制下文学生态的恶化、明清易代、清民更迭的历史大变局,带来文人生活的重重险境和巨大考验。在末世与新生之间,退与进、守与拓并存,荣与朽、气与运消长。在世纪大动荡的历史际遇中,明清文学绽放着自身的锋芒与光彩。无论是明代文学的格局,还是清代文学的走向,都发扬蹈厉着唐宋遗音与秦汉之风,更在接引历史来路的同时,遥遥呼应着未来文学的去路。
本课程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以原典细读、专题教学、问题导引的方式,讲授明清文学中重要的、值得关注或也有争议的作家作品,力求通观以打开文学史的视野。引领大家了解传统诗文在明清唐宋诗之争大背景下的递嬗与开进,小说戏曲俗文学的繁兴与文学新质的产生。细读经典,关注人文,走近明清文学世界中那些独具魅力的身影和有趣的心灵,感受明清文学和文人生活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精神气度。
本课程以问题和趣味为牵引,力求专精与博洽的融会,适合大专院校学生作为专业基础课、选修课或通识课修习,亦可供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明清文学的各界人士学习。
授课目标:
1、掌握明清文学常识;了解这一阶段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线索;掌握作家、作品与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解读方法。
2、基于原典细读,通过问题导引和延伸思考,提高对明清文学佳作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学想象力,转化知识、创造新知。
3、在经典阐释、选择斟疑中,理解文学要素的表达与明清文人的生活,强化理性思维意识和逻辑分析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专业识力。
4、通过明清文学专题的学习,开拓视野,整合知识,激发爱好和兴趣,深于求问、笃于精思,浸润古典人文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章 明代文学的格局与生态
1.1 集权、业商与心学
1.2 文学:传统与新变
第一章单元测验
第二章 白燕与槎轩
2.1 袁凯:白燕诗与两端狂
2.2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2.3 高启:槎轩与梅花诗
第二章单元测验
第三章 癫狂与自污 温雅与自守
3.1 唐寅:桃花仙与癫狂
3.2 唐寅:黄金泪与自污
3.3 文徵明:温雅与自守
第三章单元测验
第四章 性灵、真趣抑或表演
4.1 诗学盛唐:法与悟
4.2 主盟公安:真趣与性灵之抵牾
4.3 尺牍:游弋与表演
第四章单元测验
第五章 在仪式与碎片背后
5.1 张岱小品文与《自为墓志铭》
5.2 自我论难与身份悬疑
5.3 历史印记与文化选择
5.4 写作目的与文体性质
第五章单元测验
第六章 《剪灯新话》:创作、禁毁及影响
6.1 瞿佑与《剪灯新话》
6.2 题材选择与寄寓意识
6.3 域内禁毁与域外传播
第六章单元测验
第七章 明代章回小说与《三国演义》(上)
7.1 从稗史演义到奇书
7.2 拥刘反曹与圣贤理想的实质
7.3 曹操形象与圣贤理想的解构
第七章单元测验
第八章 明代章回小说与《三国演义》(下)
8.1 关羽形象演变与民间信仰的弱化与强化
8.2 诸葛亮对结义小团体的介入:民间信仰的提升
第八章单元测验
第九章 剥夺、隐喻与罪赎(上)——世情小说与《金瓶梅》
9.1 世情小说与《金瓶梅》
9.2 剥夺与自认
9.3 隐喻与罪赎
第九章单元测验
第十章 剥夺、隐喻与罪赎(下)——世情小说与《金瓶梅》
10.1 佼佼与咄咄
10.2 皈依与幻灭
第十章单元测验
第十一章 《牡丹亭》的戏剧代码与文化境遇(上)
11.1 汤显祖的“至情”与《牡丹亭》的创作语境
11.2 锦屏人游园:戏剧情境与代码(一)
第十一章单元测验
第十二章 《牡丹亭》的戏剧代码与文化境遇(下)
12.1 爱之神惊梦:戏剧情境与代码(二)
12.2 鬼之灵逐梦:戏剧情境与代码(三)
12.3 《牡丹亭》的女性接受与异代传播
第十二章单元测验
第十三章 题壁诗与江南才女之殇
13.1 才女诗序与题壁自悔
13.2 才情论雅与本事流俗
13.3 才女之梦与才女之殇
第十三章单元测验
第十四章 世变与清代文学的走向
14.1 明清之际的异代更迭与文人心态
14.2 帝王治术、禁毁文化与学术经世
14.3 文学:在雅俗与古今之间
第十四章单元测验
第十五章 诗史精神与“梅村体”的哀艳(上)——以《圆圆曲》为例
15.1 吴伟业与《圆圆曲》
15.2 甲申之变与危局离合
第十五章单元测验
第十六章 诗史精神与“梅村体”的哀艳(下)——以《圆圆曲》为例
16.1 诗史精神与哀艳风范(一)
16.2 诗史精神与哀艳风范(二)
第十六章单元测验
第十七章 “神韵说”与渔洋诗的三变
17.1 唐宋诗之争与“神韵说”的关键词
17.2 秦淮风物:神韵
17.3 江南山水:境界
第十七章单元测验
第十八章 《桃花扇》与中国古典悲剧的问题域
18.1 升黜之谜与创演冷禁
18.2 观照现实之距离与拟史“真实”
18.3 以文为戏的维度与“示现”
18.4 悲剧主体的预设与结局突转
第十八章单元测验
第十九章 儒林的崩塌与精神的荒芜
19.1 创作特例与风俗描写
19.2 宗族观念的断裂与风俗窳败
19.3 精英幻象的戏谑化解构
19.4 精神荒芜与自我放逐的背后
第十九章单元测验
第二十章 狐鬼史与聊斋内外的询疑
20.1 功名路与狐鬼史
20.2 聊斋内外的询疑一:文本、细读与角度
20.3 聊斋内外的询疑二:理论、视域与文献
第二十章单元测验
具备相当于高中水准的语文学习能力,爱好中国传统文化与明清文学。
参考资料:
谢谦等《中国文学》明清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袁世硕、陈文新等《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高启《高青丘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唐寅《唐寅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袁宏道《袁中郎随笔》,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
张岱《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瞿佑《剪灯新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有张竹坡评点),齐鲁书社1991年版。
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吴伟业《吴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王士禛《渔洋精华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蒲松龄《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本课程部分图片、视频来自网络,仅用于教学,不涉及商业活动。
2、尊重老师与同学,有平台学习问题及时与老师、助教及平台工作人员沟通,文明修课,理性讨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发表低俗、暴力文字,与人为善。
3、平台课程及讨论区只发布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内容,不发布非法、违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