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是整合医学乃至人文社会学科所有相关研究成果,反映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致病机制和健全机制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使命是“知疾病之然,知疾病之所以然”。病理生理学学科的最大特点是整合;同时,它是医学的 “万维网”,在生物医学教育和研究中占据中心位置;而且,在研究与生俱来就有技术故障和技术缺陷的生物个体的医学自然学科领域中,它最富有哲学含义。
在中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分类系统中,病理生理学课程教育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病理生理学教学以稳态为基石,重点介绍人类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基本病因和基本机制。它期望学生永怀对患者悲悯之心,对疾病带敬畏之情,用怀疑和批判精神去学习,提升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思维的严谨度、缜密度和逻辑推理能力,以成为医学的智者,造福人类。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多样化。医学学科分支越来越细。但所谓教科书是指:“把已知的、肯定的东西传递给学生。”上述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三基”,一方面具有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有普适性的特点。因此, 针对双一流大学医药及相关专业不同层次学生而言,主要的差异是学习的广度而非学习的深度。即根据学生专业和教学时长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章节,且共享教材也为不同层次学生比较学习内容的不同打开了方便之门。
病理生理学是整合医学乃至人文社会学科所有相关研究成果,反映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致病机制和健全机制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使命是“知疾病之然,知疾病之所以然”。病理生理学学科的最大特点是整合;同时,它是医学的 “万维网”,在生物医学教育和研究中占据中心位置;而且,在研究与生俱来就有技术故障和技术缺陷的生物个体的医学自然学科领域中,它最富有哲学含义。
在中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分类系统中,病理生理学课程教育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病理生理学教学以稳态为基石,重点介绍人类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基本病因和基本机制。它期望学生永怀对患者悲悯之心,对疾病带敬畏之情,用怀疑和批判精神去学习,提升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思维的严谨度、缜密度和逻辑推理能力,以成为医学的智者,造福人类。
课程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60%)+ 期末闭卷成绩(40%)组成,具体考核方案如下:
1、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60%)
(1)SPOC线上学习部分考核:测试和讨论,占比15%;
(2)小组集体病例讨论(包括PPT讲解)2次(各10 %,共20%)
(3)平时小测验10次(共20 %)
(4)期中考试(开卷,重点内容是SPOC线上学习的五章)(5 %)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及平时教学反馈,设计考试题型和考试内容,采用闭卷考试。卷面总分数为100分。卷面分数必须达60分。具体题型包括:名词解释 2分×10;填空题 1分×20;判断并改错题 2分×10;简答题 10分×3;病案分析题 10分×1。
第一讲 绪论
1.1 绪论
第二讲 疾病概论
2.1 健康、亚健康与疾病
2.2 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
2.3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2.4 脑死亡
2.5 疾病模型
课堂讨论
第一、二讲 单元测验
第三讲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3.1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导学
3.2 高渗性脱水
3.3 低渗性脱水
3.4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与水肿
3.5 钠水潴留与水肿
3.6 高钾血症
3.7 低钾血症
课堂讨论
第三讲 单元测验
第四讲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4.1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导学
4.2 酸碱平衡的调节
4.3 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4.4 分析酸碱失衡病例的基本思路
4.5 代谢性酸中毒(1)
4.6 代谢性酸中毒(2)
4.7 呼吸性酸中毒
4.8 代谢性碱中毒
4.9 呼吸性碱中毒
4.10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课堂讨论
第四讲 单元测验
第五讲 缺氧
5.1 缺氧-导学
5.2 乏氧性缺氧
5.3 血液性缺氧
5.4 循环性缺氧
5.5 组织性缺氧
课堂讨论
第五讲 单元测验
第六讲 发热
6.1 发热-导学
6.2 发热激活物
6.3 内生致热原
6.4 热限
6.5 发热的时相
6.6 发热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
课堂讨论
第六讲 单元测验
第七讲 应激
7.1 应激-导学
7.2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7.3 急性期反应
7.4 热休克反应
7.5 应激性溃疡
7.6 PTSD
课堂讨论
第七讲 单元测验
第八讲 缺血-再灌注损伤
8.1 缺血-再灌注损伤-导学
8.2 活性氧的作用
8.3 钙超载
8.4 白细胞的作用
8.5 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
课堂讨论
第八讲 单元测验
第九讲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9.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一导学
9.2 DIC的发病机制
9.3 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9.4 DIC的诊断原则
课堂讨论
第九讲 单元测验
第十讲 休克
课堂讨论
第十讲 单元测验
10.1 休克-导学
10.2 微循环缺血期的病理生理
10.3 微循环淤血期的病理生理
10.4 微循环衰竭期的病理生理
10.5 失血性休克
10.6 感染性休克
10.7 过敏性休克
10.8 心源性休克
第一次单元作业
第十一讲 心功能不全
11.1 心功能不全-导学
11.2 神经-体液机制在心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11.3 心肌重塑
11.4 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一)
11.5 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二)
11.6 低排血量综合征
11.7 静脉淤血综合征
课堂讨论
第十一讲 单元测验
第十二讲 呼吸功能不全
12.1呼吸功能不全-导学
12.2 限制性通气不足
12.3 阻塞性通气不足
12.4 弥散障碍
12.5 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12.6 肺心病
12.7 肺性脑病
12.8 ARDS
课堂讨论
第十二讲 单元测验
第十三讲 肝功能不全
13.1 肝功能不全-导学
13.2 肝功能不全的功能代谢变化
13.3 肝纤维化
13.4 肝性脑病
13.5 氨中毒学说
13.6 γ-氨基丁酸学说
13.7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与氨基酸失衡学说
13.8 肝肾综合征
课堂讨论
第十三讲 单元测验
第十四讲 肾功能不全
14.1 肾功能不全-导学
14.2 急性肾衰竭的分类
14.3 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14.4 急性肾衰竭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4.5 慢性肾衰竭
14.6 肾性骨营养不良
14.7 尿毒症
第二次 临床病例讨论
课堂讨论
第十四讲 单元测验
第二次单元作业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知识。
推荐教材:
《病理生理学》(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黄宁,赵敬主编,2018年。
《病理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肖献忠主编(第四版),2018年。
《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建枝、钱睿哲主编(第九版),2018年。
《病理生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吴立玲主编,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