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零件几何量检测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8月30日 ~ 2021年12月01日
学时安排: 3-5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466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零件几何量检测》课程是高职机械设计制造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首先解决了机械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技术问题——几何量精度的设计;其次介绍了具有代表性几何参数的检测方法、数据处理和合格性判断。
《零件几何量检测》课程是高职机械设计制造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首先解决了机械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技术问题——几何量精度的设计;其次介绍了具有代表性几何参数的检测方法、数据处理和合格性判断。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零件几何量检测》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职机械设计制造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只是解决了绘图基本方法和构图理论等问题,本课程首先解决了机械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技术问题——几何量精度的设计,几何量精度也是各项设计目标实现的技术保证;其次本课程介绍了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以及具有代表性几何参数的检测方法、数据处理和合格性判断。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起着联系机械设计与机械工艺等课程的纽带作用,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主要由“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部分构成。公差配合部分主要有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典型零件圆锥的公差与配合、螺纹的公差与配合、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与配合等基本知识;测量技术部分主要讲授测量技术基础知识,常用计量器具的种类及使用,几何误差的检测、圆锥角度和锥度的检测、螺纹中径的单项检测和综合检测、齿轮齿圈跳动误差检测等实际操作练习。

     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丰富,包括教学视频、教学PPT、实际检测操作视频、动画等。教学视频、教学PPT体现教学意图,引导学习者学习兴趣;检测操作视频规范、操作方便有利于学习者仿练;动画动态演示计量器具工作原理及使用,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掌握。

      本课程主要章节都是先介绍基本知识,然后是具体的检测项目。每个检测项目都是通过对企业的调查走访和专业调研,按照企业几何量检测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结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提炼优化出来的,力求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突出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的目标。在课程中尽可能多地采用操作视频、动画等手段将操作规程及操作步骤清晰呈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

1)建立互换性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2)掌握多种公差标准,重点是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标准;

3)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和原则,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公差表格,并能够完成重点公差的图样标注;

4)建立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技术测量知识,能合理正确的选择量具和量仪,并掌握其调试测量方法;

5)养成恪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习惯,测量工件要有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验收工件要有诚信守信的职业素养,由于标准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知识在不断更新,所以一定要坚持终身学习。

授课目标

(一)基本知识

第一、建立互换性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第二、掌握几何量公差标准的主要内容,重点是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标准;

第三、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和原则,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公差表格,并能够完成重点公差的图样标注。

(二)操作技能

第一、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定;

第二、掌握常用计量器具的种类、检测方法;

第三、正确选用和熟练使用计量器具检测零件,掌握零件的验收方法。

(三)素质结构

第一、养成恪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习惯,做一个对国家、社会和家庭负责任的人。能正确面对困难、压力与挫折,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健康平和的心态;

第二、培养团队协作、吃苦耐劳、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的“大国工匠”精神;

第三、具备诚信务实的作风,善于把握机遇,富于创新精神,勤奋努力、坚持终身学习,具有坚韧执着、敏锐的直觉,敢于冒险的精神及风险防控意识。

成绩 要求

本课程的评价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单元测试20%

每次测验允许尝试3次,60分钟内完成,取最好成绩。本课程一共有8次测验。

2、单元作业(20%

3、单元讨论(20%

4、期末考试(40%

单元测试(20%+单元作业20%)+单元讨论(20%)+期末考试(40%=综合成绩(100%)。

注:单元测试要求:测试题是对视频学习效果的检测,所有检测任务点均需填答,答错将扣除相应分数;单元作业要求:单元作业为主观题,会设置学生互评(至少评判其他5个学员的作业),如果学生不互评,单元作业成绩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课程讨论要求:需在课堂交流区回复达10次以上,综合讨论区或老师答疑区发布主题帖10条以上,同时对课程进行评价期末考试要求:完成课程结课考试,系统只允许尝试一次。


课程大纲
绪论、极限与配合基础(一)
课时目标:掌握互换性的定义、分类及经济技术要求;标准的分类、优先数系的定义及选用方法;极限与配合国家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0.0 课程导论
1.1 互换性
1.2 标准化与优先数
2.1 孔、轴及尺寸的定义
2.2 偏差、公差与尺寸公差带图的画法
第一次 测验
第一次 作业
极限与配合基础(二)
课时目标:掌握配合的定义、分类、极限间隙和极限过盈的计算方法;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等。
2.3 配合
2.4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
2.5 公差带及配合的表示方法
2.6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第二次 测验
第二次 作业
技术测量基础(一)
课时目标:掌握测量的定义、量块的使用方法、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分类、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3.1 测量的基本知识
3.2 量块
3.3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3.4 测量误差
第三次 测验
第三次 作业
技术测量基础(二)
课时目标:掌握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光滑工件的验收方法。
3.5 游标卡尺的使用
3.6 千分尺的使用
3.7 百分表与内径百分表的使用
3.8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第四次 测验
第四次 作业
几何公差(一)
课时目标:掌握几何公差的分类、公差带的含义、几何公差的标注、几何误差的评定方法等。
4.1 几何公差的研究对象和项目
4.2 几何公差带
4.3 几何公差的标注
4.4 几何误差及其评定(上、下)
第五次 测验
第五次 作业
几何公差(二)、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课时目标:掌握几何误差检测实例;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检测方法。
4.5 几何误差的检测实例
5.1 表面粗糙度的概述
5.2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和测量
第六次 测验
第六次 作业
圆锥的公差配合与测量、螺纹的公差配合与测量
课时目标:掌握圆锥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圆锥的角度和锥度的检测方法;螺纹的基本参数及螺纹中径的检测方法。
6.1 圆锥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
6.2 圆锥配合
6.3 圆锥公差
6.4 锥角与锥度的测量
7.1 螺纹的概述
7.2 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7.3 螺纹的检测
第七次 测验
第七次 作业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与测量、新技术的应用
课时目标:掌握齿轮的传动要求及齿轮各项目的检测方法;三坐标等新技术的检测实例。
8.1 齿轮传动要求及加工误差来源
8.2 齿轮偏差
8.3 齿轮精度及其检测
9.1 圆度仪检测实训
9.2 三坐标测量机检测实训
第八次 测验
第八次 作业
检测实训
课时目标:该章节展示了自准直仪、测长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学生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可以拓展其检测知识和检测仪器的认识。
实训一:自准直仪检测实训
实训二:卧式测长仪的操作
实训三:工具显微镜实训
实训四:立式光学计实训
现代检测技术应用
课时目标: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产现场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案例。
几何量大尺寸测量技术
几何量大尺寸测量技术典型案例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涉及面广,综合应用强,要求学生上课前应具备以下先修课程的相关知识:

《机械制图》,《高等数学》



参考资料

朱超主编:《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工业出版社

朱超主编:《互换性与零件几何量检测》  清华大学出版社

胡照海主编:《零件几何量检测》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胡照海主编:《零件几何量检测实验与习题》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常见问题

本课程综合应用性强,国家标准和术语多且难于记忆,很多概念不容易理解。所以需要使用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和提升教学效果。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注意以下三点:

1、每节课前看一遍视频,并把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提交到课堂讨论区

2、一定要关注作业、互评和测验提交的最后日期;

3、要学会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文献,掌握自己不懂的新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源课程

该SPOC课程部分内容来自以上源课程,在源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11 位授课老师
邱红

邱红

教授

朱超

朱超

教授

武友德

武友德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