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低压电器控制线路设计安装与调试》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前后经历了“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持续建设。低压电器作为现代电力与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支撑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技术,为我国制造业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课程视频教学内容分为入厂培训、低压电器基础、车床控制线路设计与装调、铣床控制线路设计与装调和低压配电柜的设计与制作五部分,共38个单元,视频总时长约480分钟,由五位老师主讲。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根据岗位职业标准,以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点为依据,按照工作前准备、电气设备装调与维修等典型工作过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了5个由浅入深的项目单元,项目一“入厂培训”重点介绍企业及企业文化、车间管理与规范、安全用电等知识。项目二“低压电器基础”重点介绍常用电器元件工作原理,项目三“车床控制线路设计与装调”重点介绍典型设备控制线路装调、维修和电气线路检查,项目四“铣床控制线路设计与装调”重点介绍复杂电器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以及电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工艺文件编制等,项目五“低压配电柜的设计与制作”重点介绍低压配电柜项目的设计流程以及国家/行业相关规范与标准。在课程学习上,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安排视频学习外,每章都配有作业和单元测验;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安排有期末考试。同时,将安排讨论答疑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可以随时和老师互动答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也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维修电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特色与亮点:
一、教学团队:依托行业企业,共建共享,组建了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部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盛维涛老师亲自授课;
二、教学形式:线上视频教学,线下练习实践,将线上讨论与评价相结合,做到线上线下融通,多渠道传授维修电工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做”有机融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贯穿其中。并在每个实作项目中,聘请企业技师、高级技师讲解操作技能,并通过绝技绝活示范激励同学们快速掌握操作技巧。
四、课程思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立足课堂主阵地,让思政教育浸润心灵,围绕专业培养方案提炼的政治素养、家国情怀、专业使命、职业操守等专业核心价值的思政教育,每堂课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专业知识和思政进行了有机融合。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方法创新采用车间管理模式教学。
本课程是一门职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存在很显而易见的缺点,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卖力,效果都不见得好,以高职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是很难对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的应用有清楚的认识。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把课堂搬到实训场所,结合具体对象和产品,边讲边练、边学边做。我院具有非常良好的实训条件,现有电气技术培训车间1个,生产性培训设备100套,每次授课分班组,按照企业车间管理模式按小班组织,根据项目任务需要安排1人/1组或2人/团队。良好的实训条件确保了本课程所有教学活动都可以在实训现场进行,教学效果较以往有非常显著的提升。
1、课前准备
1)竞选工段长,分配工段成员。
2)下达任务单,学生提前了解分析任务要求。
3)学生通过大学慕课观看相关视频和PPT,预习新课内容并完成在线测试。
4)教师通过大学慕课平台了解学生对自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成绩反馈微调课程实施,将学生普遍认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作为重点讲解内容。
2、课中实施: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练习、任务完成和成绩生成四个部分。
1)教师讲授
教师讲解知识点,演示软硬件操作。下达任务书,讲解任务要求。
2)课堂练习测试
学生用多种方法实现任务要求,老师指导并测试考核,班组比拼,比速度,比技巧。
3)任务完成
①工段长组织召开班前会,宣读安全规范,分配具体任务。
②任务完成:每个工位由2名同学组成,互保对子,分工合作。师傅(教师)指导协助。
③检查考核:组员自查、工段长检查、师傅(教师)检查、组间互查。
④组间设障:以员工技能竞赛的方式提升故障排查能力。
⑤优秀作品展示,评选车间小工匠。
4)成绩生成
全过程考核,检验全面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具体包括方案设计、功能实现、安装接线、程序技巧、工程进度、技术文件、安全文明操作、团队协作精神、劳动纪律、改进创新和总结报告等部分。
适宜对象:本课程适用于中、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及工科类专业学生,维修电工从业人员和欲从事电气相关工作的人员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低压电器控制线路的基础知识,包括安全用电知识、常用工具、电工仪器仪表、电工材料、电器元件、识图与绘图、典型设备电器控制线路、电气设备安装工艺、电气控制系统技术文件编制等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
2.技能目标:
1)能够按照安全用电规范操作与使用常用电气设备
2)能够检测、使用常用低压电器
3)能够按工艺标准设计、安装、调试正反转等典型控制线路
4)能够按工艺标准设计、安装、调试车床、铣床等典型设备控制线路并使用万用表等仪表检查排除电路故障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3)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本课程全面改革考核方法,重点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强调素质与能力。考核分为中国大学慕课线上成绩40%和线下过程考核成绩60%。
1.线上学习要求及成绩:
本课程每周一个项目单元,包括每个项目的教学视频和对应的PPT、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讨论等学习形式。
课程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30%)+单元测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
说明如下:
(1)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由单元作业和课程讨论两部分组成,各占一半。其中,单次单元作业成绩=互评得分的平均分×互评系数(在规定的时间内,评价他人作业次数≥5次,系数为1;1≤评价他人作业次数<5次,系数为0.8;未评价他人作业的系数为0.5)。单元作业的最终成绩得分=5次单元作业的平均分×15%,四舍五入取整。另外,课程讨论成绩根据讨论的活跃程度(发帖或有效回复次数≥10次),以及是否完成课程评价等进行综合打分(100分制),该分×15%,四舍五入取整,作为课程讨论部分的成绩。
(2)单元测试成绩=5次单元测验的平均分×30%,四舍五入取整。
(3)期末考试成绩=实际得分×40%,四舍五入取整。
(4)题型说明: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题目由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组成;单元作业和讨论题主要以简答题为主。
2.线下过程评价考核内容及要求(见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中相关基本电路知识;
《电子技术基础》中电子元器件相关知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中三项异步电动机、各种低压器件、基本控制电路等相关知识。
《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 |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维修电工(中级)—教材》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维修电工技能与工艺 》 | 殷佳琳 罗华富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维修电工实训教程》 | 罗华富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电气技术基本操作实训》 | 黄天顺 李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 许翏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机床电器与控制实训》 | 陈玉芝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及技能训练》 | 田淑珍 | 机械工业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