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科技考古学概论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4月13日 ~ 2020年06月05日
学时安排: 4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8253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733)
spContent=如何更精确而快速地发现遗存,增进遗存发掘的科学性,更丰富地揭示实物遗存中的潜在信息,考古学与自然科学及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进一步交叉融合形成的科技考古学,正担当此重任。本课程将带您去了解科技考古学的来龙去脉,感受那些魂萦梦绕的未解之谜被揭示的方法与技巧,实现诸多的有意义的知识体验……
如何更精确而快速地发现遗存,增进遗存发掘的科学性,更丰富地揭示实物遗存中的潜在信息,考古学与自然科学及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进一步交叉融合形成的科技考古学,正担当此重任。本课程将带您去了解科技考古学的来龙去脉,感受那些魂萦梦绕的未解之谜被揭示的方法与技巧,实现诸多的有意义的知识体验……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科技考古学是方兴未艾的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具有十分看好的发展前景。课程体系特色表现为文理渗透,多学科交叉,紧密结合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授课内容涉及现代考古工作的各个环节。

  本门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绪论、上篇和下篇三个部分。其中绪论部分主要论证科技考古学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以及该学科的发展简况、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上篇重在介绍科技考古学获取考古资料的基本方法;下篇主要讲述科技考古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勘察、发掘和研究过程中的作用,掌握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解决田野考古和文物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受众主要是大学考古、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研究者,还有文物与文化遗产和考古爱好者。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7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

1.5科技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

1.3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目标与学科作用

1.2科技考古学的基本涵义

1.8科技考古学简史的形成与发展期

1.6科技考古学的方法

1.9科技考古学的发展期

1.4科技考古学的作用

1.10科技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1科技考古学的出现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考古探查、发掘与遗迹遗物的采集、保存

2.4GPS在考古调查中的应用

2.3地球化学勘探

2.9整体提取4

2.5GIS在考古探查中的应用

2.7整体提取2

2.1遥感与航空摄影

第二章 测验

2.8整体提取3

2.6整体提取1

2.2地面物探

第三章 水下考古

第三章 测验

3.1水下考古(一)

3.2水下考古(二)

第四章 考古测年

4.5 其他测年法1

4.2 放射性碳十四测年法1

4.1 树木年轮断代方法

4.4 释光断代

4.6 其他测年法2

第四章 单元测验

4.3 放射性碳十四测年法2

第五章 遗迹、遗物的分析研究

5.3 文物的显微分析研究

5.7 文物产源研究

第五章  单元测验

5.6 文物组成的成分、结构分析和制作工艺研究3

5.1 文物的形态分析

5.4 文物组成的成分、结构分析和制作工艺研究1

5.5 文物组成的成分、结构分析和制作工艺研究2

5.9 古陶瓷产地

5.2 文物形象观察

5.8 青铜文物产源研究的方法

第六章 生业考古

6.5 环境考古2

6.7 古代人类食性研究

第六章 测验

6.3 植物考古

6.2 动物考古学2

6.6 环境考古3

6.4 环境考古1

6.1 动物考古学1

第七章 古代人骨研究

第七章 测试

7.2人类骨骼考古学(二)

7.1人类骨骼考古学(一)

7.3古病理学概论

7.4古DNA研究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  ()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陈淳译,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六版)[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著,科技考古的方法与应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3. 王昌燧编著,科技考古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4. 李士,秦广雍.现代实验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5. 汤卓炜.环境考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 严文明. 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

7. 小江庆雄著. 王军译. 水下考古学入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

8. Trigger, B. G. A history of archaeological thought[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9. 国内外期刊文章.

西北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赵丛苍

赵丛苍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