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课程由资深教授带队,依照“金课”标准,高质量、高内涵式推广线上资源和创新教学模式,加大“宽口径”和“厚基础”培养成效。本课程在我校开设已有16年历史,对象由本科生发展到工商学硕与MBA、方式由课堂讲授发展到案例与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由线下发展到线上教学齐头并进的态势。 团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教学研究成果奖、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团队、国家级商业竞赛指导教师,与知名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开展咨询项目,形成以下教学特色和优势: (1)秉承“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传承性”,融入课程思政引导机制,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客观独立的职业素养。 (2)加强人才培养平台革命的“创新性”,满足“课堂翻转”式教学需求。 (3)增强与时俱进跨界融合的“先进性”,将商业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信息化融入教材教辅和教学体系。 (4)以“产学研”为特色,科研反哺教学,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强调大数据时代和战略人力资本管理深度融合的社会实践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该课程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及理论发展趋势的感悟,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传统六大职能模块的解析,以及当前战略人力资本管理实践的规律、三支柱管理模式应用的启发,培养学生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及应用的能力,以及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学生们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成长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或专家。

作为申报省级以及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结合教育部协同育人和省级重点教改项目,以“产学研”为特色,科研反哺教学,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彰显商科专业特色。由此形成的课程特色如下:

1.守正创新,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开设超星协助推进中的校省一流在线开放课程,团队成员理论与实务经验丰富,教学中注重新思政引导和全过程贯通;注重目标导向,通过多家企业实训基地技术咨询项目,构建面向“科学前沿、产业特色、市场需求”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通过教产学研融合,开展课程实训和第二课堂,商科实践特色鲜明,效果良好。

2.跨界融合,打造与时俱进课程体系。紧跟“新商科”与“新工科”的交叉融合前沿,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科教成果;着眼人才培养新要求,滚动优化教学大纲和专业教材,不断探索及改进教学体系与内容,保持先进性和时代性,构建全学段、大学科融合贯通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

3.赛训结合,培养社会需求的双创能力。课内采用线上模式,课外鼓励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训练计划与学科竞赛,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进而形成赛训结合、研学相长的学生双创能力培养路径。

    4.师资保障,打造学科融合师资队伍。通过构建校企业合作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通过制定校企业合作、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教学改革等课程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教学和赛训任务,促成师资队伍的多方协同和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协同育人模式的效能。

本课程构建了“教学相长、研学融合、变教为导”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训练体系,理解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使学生了解作为中国梦实现的人力资源的使命。基于大数据、思政理念等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四大特色教学方法:

(1)把案例及丰富的数据分析引入课堂,实施新商科的培养模式 ;

(2)通过融入思政情境案例,潜移默化明确思政导向;

(3)通过课内知识与课外课题相结合,创设研究性的学习气氛;

(4)通过组团研讨学习,提升社会化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建立学生以社会或者组织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使学生建立健康、科学的管理思维和观念,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家经济振兴中的作用, 提升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授课目标

1、传授和训练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技能,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历史与最新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组织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典型案例及丰富的数据进行分析。实施新商科的培养模式,培养正确的人力资本开发管理能力,为将来的管理人设置良好的开端。

3、在阐述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同时,对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现象作较为充实的介绍。树立支持战略的全局观念,理解并遵从系统融合战略伙伴式从业理念,感悟产业跨界发展趋势中知识理论应用的管理启发

4、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实际中遇到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助力学生们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成长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或专家。

5、以小组形式工作,进行团队作业、团队讨论完成学习任务。进行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表达能力、团队沟通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升社会化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6、推进“同心圆”式课程思政的全面覆盖,促成课程思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1、管理学原理中的战略管理理论、职能管理理论、组织结构设计理论等。

2、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格理论、群体与团队理论、激励理论、组织变革理论等。

参考资料

1、《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第5版. 2、《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人力资源管理》(第12版),加里·德斯勒(Gary Dessler)著,刘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2版. 3、《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吉恩•保罗•艾森、杰西S.哈里奥特,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4、《HR+三支柱》,马海刚、彭剑峰、西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5、《招聘、面试与录用管理实务手册》(第4版),孙宗虎、刘娜,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6、《管理学汉英词义比较》,吴崇、魏红武,科学出版社,2017


常见问题

Q :  员工关系管理与员工培训管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A :  培训与开发对提高员工绩效也是有帮助的,而浮动工资则与员工的绩效水平相联系,因此绩效考核的结果会对员工的工资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通过员工关系管理建立起一种融洽的氛围,这将有助于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进而有助于绩效的提升。所以培训开发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绩效来达到可变工资的提升,员工关系管理促进绩效的提升,所以培训开发与员工关系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在提高员工绩效方面是左膀右臂的关系,明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