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课程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要讲解纤维/原料的选择、成网、纤网加固(成形)、后整理等非织造各工序的任务,作用及主要生产设备,不同工艺的原理以及材料的特点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非织造理论与技术、非织造产品生产工艺参数的调节原理和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未来从事纺织、非织造产品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产品开发、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本课程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要讲解纤维/原料的选择、成网、纤网加固(成形)、后整理等非织造各工序的任务,作用及主要生产设备,不同工艺的原理以及材料的特点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非织造理论与技术、非织造产品生产工艺参数的调节原理和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未来从事纺织、非织造产品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产品开发、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位课程、必修课程。课程主要讲解纤维/原料的选择、成网、纤网加固(成形)、后整理等非织造各工序的任务、作用及主要生产设备;系统解析短纤成网、针刺加固、水刺加固、热粘合、化学粘合、纺丝成网、熔喷等非织造基本理论及工艺技术特点;详细介绍非织造材料分类、结构、特点、用途、设计方法、复合、质量指标及其测试与控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非织造理论与技术、非织造产品生产工艺参数的调节原理和方法,获得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未来从事纺织、非织造产品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产品开发、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所介绍的内容,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不可缺少的专业技术知识。
成绩 要求
本课程成绩由单元测验成绩(20)、单元作业(20%)、考试(50%)和课程讨论活跃度(10%)综合评定。其中课程讨论活跃度仅针对学生的有效回帖计分。有效回帖是指学生在课堂讨论区对老师发布的讨论帖的有效回复。其中考试内容从试题库抽取。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总成绩达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成绩合格及优秀的学员均可申请认证证书(证书需付费)。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通过本节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1)非织造基本原理及发展简史;(2)非织造材料的定义与分类;(3)非织造材料的结构与特点。了解非织造材料及其主要用途。
1.1. 非织造基本原理及发展简史
1.2. 非织造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1.3. 非织造材料的结构与特点
1.4. 非织造材料及其主要用途
第一讲单元测试
第一讲作业
非织造用纤维原料
课时目标:通过本节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1)纤维在非织造材料中的作用及纤维性质与材料性能间的关系;(2)非织造材料用纤维原料选用的基本原则;(3)非织造材料常用的纤维原料。
2.1. 纤维在非织造材料中的作用
2.2. 纤维与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关系
2.3. 纤维选用的原则
2.4. 非织造常用纤维
第二讲单元测试
第二讲作业
短纤维成网工艺和原理
课时目标:通过本节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1)梳理成网的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基本原理;(2)气流成网的基本原理、成网方式及成网均匀度的主要影响因素;(3)干法造纸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4)学习与掌握湿法成网的原理、生产流程,了解供浆系统和湿法成网系统。
3.1. 干法成网-梳理成网
3.2. 干法成网-气流成网
3.3. 干法造纸
3.4. 干法成网中的工序衔接
3.5. 湿法成网
3.6. 实验一 干法成网方法与均匀度控制
第三讲单元测试
第三讲作业
针刺加固工艺和原理
课时目标:通过本节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1)针刺加固的原理;(2)针刺机构的分类和组成部分;(3)预针刺机的作用、工艺特点、技术要求与性能指标;(4)针刺工艺参数的计算/设计方法及其对非织造布产品质量的影响。使学生了解(1)主针刺机的分类、机器构造、各部件作用原理、技术要求与性能指标;(2)选用刺针的原则;
4.1. 针刺加固原理
4.2. 针刺机机构
4.3. 针刺机工艺特点
4.4. 刺针
4.5. 针刺工艺与产品性能
4.6. 实验二 针刺工艺与产品性能
第四讲单元测试
第四讲作业
水刺加固工艺和原理
课时目标:通过本节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1)水刺加固的基本原理、水刺机器的机构组成;(2)水刺工艺的主要类型;(3)输送网帘的功能、结构分类及其结构对产品性能的影响;(4)水刺工艺、水刺参数及纤维形貌结构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
5.1. 水刺加固原理
5.2. 水刺工艺与设备
5.3. 水刺工艺与产品性能
5.4. 实验三 水刺工艺与产品性能
第五讲单元测试
第五讲作业
热粘合工艺和原理
课时目标:通过本节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1)热粘合加固工艺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特征;(2)热轧粘合与热风粘合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基本机理;(3)热轧和热风工艺工艺参数对热粘合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了解超声波粘合的工艺过程和基本原理。
6.1. 热粘合原理与分类
6.2. 热轧粘合工艺
6.3. 热熔粘合工艺
6.4. 超声波粘合工艺
6.5. 热粘合工艺与产品性能
6.6. 实验四 热轧、热熔工艺与产品性能
第六讲单元测试
第六讲作业
化学粘合工艺和原理
课时目标:通过本节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1)粘合剂的主要分类及常用粘合剂的主要性质;(2)非织造粘合剂的选择原则;(3)非织造材料的粘合机理;(4)化学粘合工艺的分类及特点。
7.1. 粘合剂的种类及其性能
7.2. 常用非织造粘合剂
7.3. 非织造粘合剂的粘合机理
7.4. 纤维的表面性质与界面粘结
7.5. 化学粘合工艺与产品性能
第七讲单元测试
第七讲作业
纺丝成网工艺和原理
课时目标:通过本节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1)纺丝成网的基本概念、纺丝成网原料、加固工艺及产品用途;(2)熔融、干法、湿法纺丝的内容和特征;(3)聚合物熔融纺丝成网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4)聚合物溶液纺丝成网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工艺流程。
8.1. 成纤聚合物熔(溶)体基本性质
8.2. 聚合物熔融纺丝成网基本原理
8.3. 聚合物溶液纺丝成网基本原理
第八讲单元测试
第八讲作业
熔喷工艺
课时目标:通过本节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1)熔喷工序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工艺流程;(2)熔喷聚合物切片原料的性能对熔喷工艺及材料性能的影响;(3)喷工艺原理、流程与设备;(4)熔喷非织造工艺与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9.1. 熔喷聚合物原料及其性能
9.2. 熔喷工艺与设备
9.3. 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性能
9.4. 实验五 熔喷工艺与产品性能
第九讲单元测试
第九讲作业
非织造产品其它加工技术
课时目标:通过本节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1)缝编法非织造材料加工技术工艺原理及产品结构性能与应用;(2)静电纺非织造材料加工技术工艺原理及产品结构性能与应用;(3)非织造材料复合技术的主要分类、特征及适用性。
10.1. 缝编法工艺
10.2. 静电纺工艺
10.3. 层压复合工艺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学习前应先修完“纺织材料学”、“机械原理”等课程。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1]《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学》(第1版),郭秉臣,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社,2012年.
[2]《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第1版),王延熹,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年.
[3]《非织造工艺学》(第1版),言宏元,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
[4]《非织造布实用教程》(第1版),马建伟,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年.
[5]《中国非织材料指南》(第1版),上海希达科技公司,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