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是一门运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不仅是重要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更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病理学也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不仅在临床诊断工作中不可缺少,而且其研究方法与手段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医学概论---病理学的内容包括病理学绪论、细胞组织损伤、修复、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思政教育理念,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 值观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启发式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人体疾病发生过程和主要的病理改变能有较系统的认识,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掌握其基本病理变化的特点;熟悉其病理变化与临床的联系,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疾病,并记住中英文疾病名称,正确在线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与计算机制图技能;尽早接触临床和科研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科研动态和研究热点,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献、收集资料、自主学习、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对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特性与共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及获取新知识和信息的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考核的方式:考试,线上和线下两套试卷,学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考试时实行同一专业统考,即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考试学期总评成绩的评定方法如下:
1. 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
2. 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
3. 参加病理教学活动成绩10%;
4.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5.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
(1)缺交作业次数达1/3以上者;
(2)缺课次数达本学期总授课学时的1/3以上者。
课程名称 | 基础医学概论---病理学 | ||||||||
英译名称 | Introduction to Basic Medicine---- Pathology | ||||||||
课程代码 | 176161053 | 课程开设学期 | 三 | ||||||
课程学时 | 42 | 课程学分 | 1 | ||||||
课程类型 |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 ||||||||
授课学院 | 医学院 | 教学研究室/系 | 病理解剖学 | ||||||
教材名称 | 基础医学概论---病理学 | ||||||||
教材出版信息 | 科学出版社,2016年2月第3版,书号:ISBN 978-7-03-029940-6 | ||||||||
教材性质 | □国家□部级规划■省级规划■自编□其他 | ||||||||
考核方式 | ■考试□考查□开卷■闭卷□课程设计□学期论文□其他 | ||||||||
课程成绩 | 平时成绩30% | 期末成绩70% | |||||||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骨干(五人以内) | |||||||||
姓名 | 性别 | 学历 | 学位 | 职称 | 从教时间 | ||||
陈莉 | 女 | 研究生 | 硕 士 | 教 授 | 1980.1 | ||||
王桂兰 | 女 | 研究生 | 硕 士 | 教 授 | 1992.8 | ||||
季菊铃 | 女 | 研究生 | 博士 | 副教授 | 1996.8 | ||||
季俐俐 | 女 | 研究生 | 博士 | 副教授 | 2006.8 | ||||
秦婧 | 女 | 研究生 | 博士 | 讲师 | 2012.8 | ||||
课程简介 | |||||||||
病理学是一门运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不仅是重要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更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病理学也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不仅在临床诊断工作中不可缺少,而且其研究方法与手段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医学概论---病理学的内容包括病理学绪论、细胞组织损伤、修复、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思政教育理念,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启发式教学。 本课程在线教学的主要路径与方法: 1)了解本章教学大纲和教案,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要求心中有数。 2)选择观看教学影像资料进行理论学习(中文版教学课件、英文版教学课件、英文教学视频、全英文讲课录屏; 3)进入虚拟仿真病理实验教学环节 首先观看本章节病理学实习引导片,通过标本库和切片库的相关章节中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呈现,使学生能认识本章教学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准确的描述病理变化,讨论提供的相应病例,理解其病理与临床的联系;同时根据库软件操作系统学会计算机截图、制图等基本技能(实践技能培养)。 4)测验与作业(根据病理学题库选择相关章节进行自学、复习和自测。或教师出题,学生回答在线提交作业,教师批改与反馈)(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5)延伸拓展窗口中通过提供相关进展的短视频、相关研究的条目、关键词和问题让学生了解研究热点或新进展(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 6)根据学生兴趣选择听读英语朗读录音(配文字)(专业英语听读说写能力的训练)。 7)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收集的资料,自学、整理、制作相关PPT,进行交流、辩论、鼓励学生用英文表述(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达到: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病理变化,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疾病的病理变化;而且能够尽早接触临床病例和科研,提高对疾病基本病变观察和分析思考能力,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阅读中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及获取新知识和信息的技能,培养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后续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本科层次,生物信息学及其他相关医学专业 课程代码:176161053 学时分配:42学时理论(实验以在线引导自学,学生论坛、尸检见习和复习考试不计算在学时之内)。 赋予学分:1 先修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化学 后续课程: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及后续的临床相关课程 同期开设选修课程:《病理与临床专题讲座》、《临床病例讨》各1学分。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作为医学专业学生,将担负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重任,其中对疾病的正确诊断是疾病治愈的关键。病理学作为研究人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的一门医学基础科学,包括了从病变分子水平到机体出现疾病中的功能和结构变化的相关知识。病理学研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因此病理学不仅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还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学科。而且病理诊断被认为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普通病理学为主。介绍细胞组织损伤、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英文线上教学,坚持思政教育理念,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人体疾病发生过程和主要的病理改变能有较系统的认识,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掌握其基本病理变化的特点;熟悉其病理变化与临床的联系,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疾病,并记住中英文疾病名称,正确在线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与计算机制图技能;尽早接触临床和科研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科研动态和研究热点,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献、收集资料、自主学习、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对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特性与共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及获取新知识和信息的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病理学绪论(3学时) (Introduction) 【教学内容】 1. 病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2. 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 3. 病理学发展简史。 4. 如何学习病理学。 5. 自学和拓展:分子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 如何上好病理学第一课《病理学绪论》无论对病理教师还是对从未接触过病理的医学生来讲都是一大挑战,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今后整个病理学习过程重视和投入的程度,关系到医学生从医之路的开头与起步。病理绪论的教学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学内容既源于书本又更贴切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病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真正体现育人教育与育才教育的统一,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时刻提醒医学生明悉自身肩负的责任与担子,既志存高远、更要有使命担当、努力为解决患者疾苦而勤奋学习,加大学习投入,提高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识、情感认同和信念意志。 【实习内容】 1. 引导片:病理学实习引导片(录像)系列1《病理实验课规章》。 2. 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包括大体标本库和大容量《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及病理试题库。 3.在病理研究中常涉及被试动物和患者的组织,这些都是科学研究宝贵材料和目标,在使用中必须遵守医学伦理道德规范,注意执行《动物保护法》,维护患者的隐私权、肖像权,注意为患者保守秘密等,特别是涉及人体药物试验、性疾病的诊断、某些特殊的误诊、误治病例会诊等,应把握分寸,并应注明参与研究者是否知情同意,是否符合伦理要求。特别是进行尸体剖验、大体标本和切片观察时,要求学生要心怀敬意,感谢捐献者对医学教育的贡献。 【目的要求】 1. 掌握病理学概念。 2. 熟悉:病理学的内容、任务以及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研究方法。 3. 了解:病理学的发展和在医学中的地位、以及病理学新技术的应用。 【专业英文词汇】 病理学 pathology;尸检 autopsy;活检 biopsy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8学时) (Cellular and tissue adaptation and injury) 【教学内容】 1. 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 2. 细胞、组织的损伤: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几种重要的损伤,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3. 自学与拓展:衰老与死亡。 难点:适应的细胞是相对与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之间的过度细胞状态,有些适应性改变常是疾病的前驱变化。让学生理解细胞适应改变之间的关系,以及和细胞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 细胞死亡的形式除了坏死还有细胞凋亡、细胞焦亡、细胞自噬的病理过程 在细胞衰老中端粒、端粒酶的作用等。 【实习内容】 1. 引导片:病理学实习引导片(录像)系列2《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2. 打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包括大体标本库和大容量《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及病理试题库:萎缩心脏,肥大心脏;萎缩子宫,肥大子宫;肾压迫萎缩;肝褐色萎缩;肝肿胀;肝脂肪变;肝或肾淀粉样变;脾凝固性坏死;淋巴结干酪样坏死;脑软化,肺脓肿;肝液化性坏死;手或足干性坏疽等。 3.病理切片:肾曲管上皮水变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肾小动脉玻璃样变;脾细动脉玻璃样变;肝或肾淀粉样变性;结核病灶之钙化;主动脉粥粥样硬化钙化;肝细胞灶性坏死;肾梗死(凝固性坏死)淋巴结结核干酪样坏死;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子宫颈腺体上皮鳞化等。 4. 病例讨论:腿骨折石膏固定数月后,拆除石膏发现患腿肌肉萎缩,试分析引起肌肉萎缩的原因。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和组织几种常见的适应性变化(萎缩、肥大、化生和增生)的概念、常见类型和病理改变。结合病理变化及发生部位,了解几种病变的结局和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2.了解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细胞损伤的超微结构表现,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和溶酶体的病变,以及细胞核和基底膜的病变。 3. 掌握细胞变性的常见类型: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掌握各自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和形态变化。 4.熟悉色素沉着和钙化的概念和病理变化。 5.了解纤维素样变性、粘液变性和淀粉样变性的病变特点 6.掌握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结局。 7.掌握凋亡的概念及形态改变。 【专业英文词汇】 适应 adaptation;萎缩 atrophy;肥大 hypertrophy;增生 hyperplasia;化生 metaplasia;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玻璃样变性 hyaline degeneration;细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病理性色素沉着 pathologic pigmentation;病理性钙化 pathologic calcification;凋亡 apoptosis;坏死 necrosis;干酪样坏死caseation necrosis;坏疽 gangrene;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3学时) Repair of injury 【教学内容】 1. 再生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2.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3. 创伤愈合:皮肤创伤愈合,骨折愈合,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4. 自学与拓展:干细胞与再生。组织再生的微环境。 难点是再生医学的概念及再生中干细胞的作用,引出细胞克隆治疗的发展。 【实习内容】 1.引导片:病理学实习引导片(录像)系列3《损伤的修复》 2.打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包括大体标本库和大容量《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及病理试题库:骨折愈合、胸膜炎机化 3.观察病理切片:肉芽组织、疤痕组织 4.讨论题: (1)手烫伤出现较多水疱,临床将如何处理创口,为什么? (2)断肢再植中有哪些组织发生再生,分别如何再生? 【目的要求】 1.掌握: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及病理意义。机化的概念。 2.熟悉:再生的方式,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3.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专业英文词汇】 修复 repair;再生 regeneration;创伤性神经瘤traumatic neuroma;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机化organization;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学时) Local hemodynamic disorder 【教学内容】 1. 充血和淤血 2.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3. 栓塞:栓子运行的途径,栓塞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4. 梗死: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梗死的病变及类型,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5.自学与拓展:出血与水肿: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后果。 重点:血栓形成的过程、血栓种类、栓塞和梗死的种类。根据血栓形成的条件理解临床抗血栓治疗的机制。 难点:血栓形成的生化机制。 【实习内容】 1.引导片:病理学实习引导片(录像)系列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血栓形成》、6、《空气栓塞实验》 2.打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包括大体标本库和大容量《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及病理试题库:观察大体标本:肺淤血,槟榔肝,淤血性肝硬变,静脉血栓(股静脉或下腔静脉,髂静脉等), 心室附壁血栓,肺动脉栓塞,脾、肾、心肺梗死,脑出血等。 3.观察病理切片:肺水肿,肺、肝淤血,血栓(混合血栓、微血栓),机化之血栓,瘤栓,肾贫血性梗死,肺出血性梗死。 4.讨论题: (1)充血、淤血、水肿、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病理联系。 (2)临床输液的注意事项涉及哪些病理问题 如针对全球人口(尤其是老龄化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以血管改变为基础的慢性疾病与并发症增加,在课程中增加有关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教学,及干预层面的创新思维启发,培养学生为攻克疾病而发明、发现和创造的热情。 【目的要求】 1.掌握充血及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2. 掌握肺淤血、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3. 掌握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过程、血栓的类型、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4. 掌握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种类和运行途径、血栓栓塞及其后果。结合病例讨论,明确肺循环及体循环发生栓塞的规律性及危害性。 5. 熟悉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的概念,形成机制及后果。 6. 掌握梗死的概念,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危害。 7. 了解血栓的形成机制; 8. 了解出血、水肿的概念、原因、类型、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专业英文词汇】 淤血 congestion;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肺褐色硬化 brown duration;槟榔肝nutmeg liver;出血 hemorrhage;血栓形成 thrombosis;血栓 thrombus;再通recanalization;栓子 embolus;栓塞 embolism;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梗死 infarction;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ngulation(DIC)
第四章 炎症(8学时) Inflammation 【教学内容】 1. 概述:炎症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变化、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2.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急性炎症的结局。 3. 慢性炎症: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慢性肉芽肿性炎。 4. 自学与拓展: (1)炎症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2)炎性介质的种类与功能。 5. 介绍新冠肺炎中的炎症风暴 【实习内容】 1. 引导片:病理学实习引导片(录像)系列7《炎症》、8《炎症渗出》。 2. 打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包括大体标本库和大容量《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及病理试题库:观察大体标本:白喉,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胸膜炎,细菌性痢疾之肠,脑脓肿,肺、肝脓肿,化脓性脑膜炎,急性阑尾炎,鼻息肉,慢性结核性胸膜炎等。 3. 观察病理切片:心肌间质小脓肿,急性病毒性肝炎,肠细菌性痢疾,急性蜂窝性阑尾炎,化脓性脑膜炎,肉芽组织,慢性扁桃体炎,结核性肉芽肿,慢性肉芽肿性炎等。 4. 辩论题:炎症对肌体的影响(正方:炎症对肌体有利,反方:炎症造成组织损伤对肌体不利) 5.了解新冠肺炎的病变及社区人员防控要求与措施 面对新冠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义无反顾星夜驰援武汉,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抗疫一线,成为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成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勇士。从“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到“你们不出院,我们不撤离”的温暖坚守,从病床旁忙碌的战“疫”身影,到被口罩勒肿脸峡的“天使印痕”,他们日夜奋战,舍生忘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抗疫战场上起到了中流砥柱、定海神针作用,展现了“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责任担当,从死神手中抢回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彰显时代精神和医者情怀,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作为医学生此时此刻应对自身肩负的责任与担子更加明悉,既志存高远、更要有使命担当、努力为解决患者疾苦而勤奋学习,加大学习投入,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向往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谐的医患关系的方向,唾弃医患之间伦理失范现象,时刻提醒自己将肩负救死扶伤的责任,提高了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识、情感认同和信念意志。 【目的要求】 1. 掌握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原因、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2. 掌握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和增生)和炎症的结局。 3. 熟悉急性炎症病变过程中血管变化以及白细胞渗出的机制。 4. 掌握渗出的概念及渗出液的意义,以及与漏出液的区别。 4. 了解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5. 掌握急性炎症的病理分型、经过和结局。 6. 掌握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以及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病因和形态特点 7.了解新冠肺炎的病变及社区人员防控要求与措施 【专业英文词汇】 炎症 inflammation;变质 alteration;渗出 exudation;渗出液 exudate;增生 proliferation;败血症septicemia;脓毒血症pyemia;纤维素性炎 fibrinous inflammation;绒毛心cor villosum;假膜性炎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化脓性炎 Suppurative Inflammation;蜂窝织炎 phlegmonous inflammation;脓肿 abscess;肉芽肿性炎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炎症介质 inflammatory mediator;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
第五章 肿瘤(10学时) Tumor 【教学内容】 1. 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肿瘤的有关概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2. 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3.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肿瘤生长的生物学,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4.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5.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6.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肿瘤的命名原则和肿瘤的分类。 7. 常见的肿瘤举例: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和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 8. 自学与拓展: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多步癌变的分子基础,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分子病理新技术的使用和融入,信息化与数字化过程的进步,要求病理医生在传统诊断模式的改进、观察方式和思维的升华(图像微机处理、信息数码远程传输,分子病理学技术的利用)等一系列变革中,整合组学理论及表观遗传学资料,对肿瘤标志物差异性表达的分析、对“伴随诊断”和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综合判断,以及在肿瘤个体化治疗过程中伴随的异常、副作用及耐药等现象及时跟踪,确定这些变化背后的遗传或分子背景,凭借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敏锐洞察,协助临床确定最合理的治疗,以及提供预测及预后信息。这些工作将极大地丰富病理学的知识宝库,改善了医疗的生态环境,是形成医疗大数据资源的源泉。以这些学科进展鼓舞学生传承与发展医学的勇气。 在针对恶性肿瘤等重症疾病的进展分析中增加人文关怀、社会意识等层面积极引导,同情和爱惜病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 【实习内容】 1.引导片:病理学实习引导片(录像)系列9《肿瘤》 2.打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包括大体标本库和大容量《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及病理试题库:观察大体标本:乳头状瘤,乳腺纤维腺瘤,食道、宫颈、阴茎鳞状细胞癌,弥漫性胃癌(革囊胃),溃疡型胃癌,结肠癌,膀胱移行上皮癌,子宫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脂肪肉瘤,骨瘤,骨肉瘤,软骨瘤,骨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肾细胞癌,涎腺混合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畸胎瘤3.观察病理切片:皮肤乳头状瘤,乳腺纤维腺瘤,甲状腺腺瘤,卵巢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多形性腺瘤,皮肤鳞状细胞癌,食道、宫颈鳞状细胞癌,膀胱移行上皮癌,胃管状腺癌,粘液腺癌,肝细胞肝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纤维瘤,脂肪瘤,脉管瘤,平滑肌瘤,痣,平滑肌肉瘤,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4.辩论题:肿瘤是人类的第一杀手(正方:肿瘤是可防可治。反方:肿瘤不可防不可治) 5. 在针对恶性肿瘤等重症疾病的进展分析中增加人文关怀、社会意识等层面积极引导,同情和爱惜病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 【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的概念,熟悉肿瘤性增生和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掌握肿瘤的形态特点、生长方式、转移途径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3.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以及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4.掌握异性增生、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和原位癌的概念。 5.熟悉肿瘤的命名及分类原则、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的原则、。 6.熟悉常见的癌前病变。 7.了解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检查方法 8.了解肿瘤浸润和转移的机制。 9.了解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10.了解常见的环境致癌因素、以及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专业英文词汇】 肿瘤 tumor;分化 differentiation;异型性 atypia;间变 anaplasia;多形性 pleomorphism;转移 metastasis;种植性转移 transcoelomic metastasis;非典型性增生 dysplasia;癌 carcinoma;肉瘤 sarcoma;癌肉瘤carcinosarcoma;原位癌 carcinoma in situ;癌前病变 precancerous lesions;异位内分泌综合征ectopic endocrine syndrome;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恶病质cachexia;肿瘤的演进tumor progression;肿瘤异质性tumor heterogeneity;原癌基因 proto-oncogene;肿瘤抑制基因suppressive oncogene 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线上学生论坛2学时
三、课程实施与保障 教 学 基 本 要 求教师应充分研究本大纲所规定的各章内容,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增加自学和拓展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部分形态的描述,可在实习课中让学生通过对标本、切片、录像等的观察来加强理解。教师应关心病理学的研究进展,使教学内容能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但要避免在课堂上讲授实验证据不充分、科学依据不足的内容。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学习记录、实习手册等方式系统的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通过分析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工作提供反馈信息,以改进、完善和提高实践教学活动质量;同时通过形成性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对知识理解有偏差的部分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备 课明确教师备课要求:在教学中坚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增加典型病例引导,突出教学重点、讲清课程的难点,增加人文关怀、社会意识等层面积极引导,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精神。同时要尊重及关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能容忍学生的错误并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始终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自信及帮助他们学习的热忱。1、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2熟悉教材各章节,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授课计划,编写每次授课的教案。教案内容包括章节标题、教学目的、教法设计、时间分配、授课内容、课后作业、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3结合课程特点,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全英文讲授教学内容。4确定各章节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构思授课思路、技巧和方法。5.提供课程资源包括课程配套的系列教材、中英文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讲课录屏,进展短视频、病理学实习引导片(录像)系列、等数字化资料、病理试题题库、大容量《双语版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标本库、教学活动范例、专业英语朗读录音、病例讨论资料等。授 课1概念准确,推理正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2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内容相对简单或知识拓展部分让学生自学,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讨论式教学、多媒体示范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让学生能体会和领略学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4,表达方式以在线影像资料、病理大体和切片观察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作业布置与批改严格学生学习管理:通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提供病理微课视频、录屏、音频、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大体标本库、在线病理开放教学资源及虚拟仿真病理实验教学等,以及自学、复习和自测,通过延伸拓展窗口提供一些相关研究进展的短视频、提供相关条目、关键词和问题让学生了解研究热点或新进展,有兴趣进一步搜寻学习资料,回答相关问题,并能理解有些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或暂时无解、搁置争议,并持续关注。学生可根据收集的资料,自学、整理、制作相关PPT,并进行交流或辩论,达到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使教学过程立体扩展,学生可以有效利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教学互动,促进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学更加便捷高效。学生需完成一定数量的平时作业,包括课前预习,实验课对病理切片描述,病理图象处理、病冽分析报告等病理形成性练习的内容。一、学生完成作业的主要内容:1. 理论课的每个章节均有自学与拓展内容,要求学生在课程教学阶段自选1个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自学,然后针对题目撰写500-800字的书面小结,在规定时间内提交。2. 每次课上,要求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大体标本库和组织切片库炒作软件,在光镜下识别病变组织结构和细胞,并用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准确的标注与描述。3. 根据理论课中每个章节给出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学习、整理、制作相关PPT,并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拓展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二、学生完成的作业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不缺交,不抄袭;2. 作业规范,书写清晰;3. 答案正确。三、教师批改或讲评作业的数量和次数要求如下:1. 学生的作业要全批全改,并按时批改、讲评学生每次交来的作业;2. 教师批改或讲评作业要认真、细致,并写明日期;3. 期末按百分制评出每个学生作业的总评成绩,作为本课程学期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答疑在线上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充分利用blackboard、微信、QQ等网络平台建立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窗口,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知识、改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成绩考核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编写的《病理学试题库》,每个章节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试题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有了量的概念。通过题库抽题进行小测验、考试为课程检查手段,自测和提交的病理学习报告作为平时成绩、参与论坛、病例讨论和读书笔记的质量作为学习态度的考量,也可利用切片库、大体标本库、试题库等资源分章节考核、融合病例分析讨论、师生在线互动等方式,及举行的在线期中考试,综合评估学生的总成绩,并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本课程考核的方式:考试,线上和线下两套试卷,学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考试时实行同一专业统考,即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考试学期总评成绩的评定方法如下:1. 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2. 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3. 参加病理教学活动成绩10%;4.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5.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1)缺交作业次数达1/3以上者;(2)缺课次数达本学期总授课学时的1/3以上者。第二课堂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学术活动兴趣小组,参加本学科同期开设的病理选修课程,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完成相关作品并参加各级竞赛;培养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备注1、进一步建立课程持续建设与改进机制,补充完善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完成各章节的教学视频、讲课录屏和语音训练的音频制作,及教材再版等。做好课程网站(http://bingli.ntu.edu.cn的定期维护、更新和升级。进一步做好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大体标本库和大容量《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及病理试题库的资源更新与维护。2、不断修改和完善课程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各种教学影像资料,以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3、进一步探索切实可行的课程考试形式与考试评价系统,科学的评估教学质量与反馈教学信息。
附录 课程教材:基础医学概论--病理学 选修教材 陈莉主编. 《病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2018.12 陈莉主编.《病理教学与诊断图谱》科学出版社,2018.12 主要参考书及网页: 1.陈莉、周士东主编双语版《病理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6.2 2.陈莉主编,《病理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20.12 3.陈莉主编.《病理学应试训练》第二版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年 4.李玉林主编,2017年《病理学》(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刘彤华主编. 2012年.诊断病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 Robbins SL ,Cotran RS , Kumar V . Pocket Companion to 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An HBJ International Edition W.B.Saunder 2012 7.校园网医学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 8.校园网病理教学网站 9.国家、省精品课程的《病理学》网页 10.国内外医学院校病理学专业及教研室的相关网站
制定人: 王桂兰 审核人:陈莉 |
先修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化学
后续课程: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及后续的临床相关课程
同期开设选修课程:《病理与临床专题讲座》、《临床病例讨》各1学分。
课程教材:陈莉、周士东主编双语版《病理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6.2
选修教材: 陈莉主编. 《病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2018.12
陈莉主编.《病理教学与诊断图谱》科学出版社,2018.12
主要参考书及网页:
1.陈莉主编,《病理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20.12
2.陈莉主编.《病理学应试训练》第二版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年
3.李玉林主编,2017年《病理学》(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刘彤华主编. 2012年.诊断病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 Robbins SL ,Cotran RS , Kumar V . Pocket Companion to 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An HBJ International Edition W.B.Saunder 2012
6.校园网医学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
7.校园网病理教学网站
8.国家、省精品课程的《病理学》网页
9.国内外医学院校病理学专业及教研室的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