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教育学基础
第1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4日 ~ 2025年05月25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639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56)
spContent=你修读师范专业吗?你想考教师资格证书吗?你准备报考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吗?教育学基础(学校教育发展)课程是师范生必须修学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学综合”的主体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考试主干课程。
你修读师范专业吗?你想考教师资格证书吗?你准备报考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吗?教育学基础(学校教育发展)课程是师范生必须修学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学综合”的主体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考试主干课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师范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1)中的“学校教育基础”的模块课程。

      本课程从宏观的视角,为未来从事教师工作的师范专业学生提供未来职场图景。在本课程中,你可以了解未来职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如何专业化发展;一个教师应该如何努力成为“四有好教师”;应该了解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如何做学生思想工作,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如何评价学生……

    从历史走来,带领你领略教育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展望教育未来发展的图景,走进教育发展的新时代。

授课目标

   

本课程是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必修)。本课程立足于师范生的职前基础性培养,课程目标定位为:确保基础(合格教师),瞄准卓越(卓越教师)。“确保基础”,是指培养的师范生能胜任中学教师角色,能够很快的适应学校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等相关工作;“瞄准卓越”,是指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资源,促进师范生成长为卓越型教师,使其教育专业优势能够在三五年内显现出来,成为基层中学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

   本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理解教育对学生成长、教师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通过线上学习,初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线下以翻转课堂为抓手,基于混合式教学,培养本科师范生问题探究能力,理解并对学校教育相关的现象进行专业思考与判断。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与教育相关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与教育相关的基本理论。

   (二)能力目标

  1.培养教育思维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问题。

  2.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具有教师专业素养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教师职业情感,具有教师职业认同的信念和情怀。

  2.培养具备良好的教育科学素养、心理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

 

课程大纲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1.1教育的概述

1.1.2教育的起源

1.1.3教育的发展

1.2.1教育学的概念

1.2.2教育学的产生

1.2.3教育学的发展

第一章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测试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2.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2教育的社会功能

2.3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第二章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单元测试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3.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3.2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3.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学习作业展示交流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测试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4.1教育目的

4.2培养目标

第四章学习作业展示交流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单元测试

第五章 教育制度

5.1教育制度的概念

5.2学校教育制度

5.3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第五章学习作业展示交流

第五章教育制度单元测试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6.5课程学习的总结与体会

第六章学习作业展示交流

6.1.1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6.1.2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6.1.3教师劳动的特点

6.1.4教师的专业素养

6.1.5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6.1.6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6.2.1学生及学生观

6.2.2学生群体

6.2.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6.3.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6.3.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6.4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性作业交流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单元测试

第七章 课程

7.1.1课程的概念

7.1.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7.2.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7.2.2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7.2.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7.3.1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7.3.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7.3.3课程目标

7.3.4课程的范围、组织与结构

7.3.5课程实施

7.3.6课程评价

7.4.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7.4.2 二十世纪 60 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7.4.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七章学习作业展示交流

第七章 课程 单元测试

第八章 教学

8.1.1教学概念

8.1.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8.2.1教学理论概述

8.2.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8.3.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8.3.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8.4.1教学模式概述

8.4.2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8.5.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8.5.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8.6.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8.6.2班级授课制

8.6.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8.7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8.8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8.9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第八章学习作业展示交流

第八章 教学 单元测试

第九章 思想品德教育

9.1德育概述

9.2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9.3德育过程

9.4德育原则

9.5德育方法

9.6德育途径

9.7德育模式

第九章学习作业展示交流

第九章 思想品德教育 单元测试

第十章教育评价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10.1 学校教育评价概述

10.2 学生评价

10.3教师评价

第十章学习作业展示交流

第十章 学校教育评价 单元测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中小学生发展心理学

教与学心理学

社会学

伦理学

参考资料

1.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增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范国睿.共生与和谐:生态学视野下的学校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5.南京师范大学学校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6.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7.丁锦宏.教育学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布伦特•戴维斯,琳达•埃里森. 陈建华,魏志春.学校发展规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9.古得莱得.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6.

10.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11.[(美)玛丽莲·科克伦-史密斯 ,(美)沙伦·费曼-尼姆赛尔,(美)D·约翰·麦金太尔。教师教育研究手册:变革世界中的永恒问题(上下册)[M].上海: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常见问题

电脑:

点击在线开放课程:https://www.icourse163.org/   进行实名注册,绑定微信、手机号和QQ号,搜索本课程名:教育学基础

 

 手机下载 安装APP: 中国大学MOOC  

 打开中国大学MOOC APP 搜索: 教育学基础

 立即参加 用微信或QQ加入 进入学习。 

 

南通大学学生在南通大学首页-课程中心-学生入口-学号 (一定要实名认证) 

建议注册名或昵称:学校+班级+姓名+学号最后两位数

南通大学
10 位授课老师
丁锦宏

丁锦宏

教授

严奕峰

严奕峰

副教授

郁美

郁美

副教授

推荐课程

教育学

郭翠菊

73331人参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叶湘虹

78467人参加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叶茂

57555人参加

MOOC大家谈

中国大学MOOC

1912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