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是生物学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过程中的遗传与变异。本课程的任务是全面系统地讲授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介绍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等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并能应用其基本原理分析遗传学数据,解释遗传学现象,同时对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生物学兴趣爱好者开阔眼界,提升科学素养;为高中生物竞赛学生提供学习平台,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知识目标:能够从分子、细胞、个体、群体水平阐释遗传与变异的规律,理解遗传学的基本
理论;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系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决实践中有关遗传学的一般问题,具备较强的逻辑
思维和创新能力,达成学会教学和学会发展的要求。
素质目标: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充分认识学习共同体作用,认同教师职业的规范要求
;积极参与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中达成学会育人的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1 遗传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1.2 遗传学的发展史和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2.1 分离定律
2.2 自由组合定律
2.3 遗传数理统计
第三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3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2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3.3 细胞分裂
3.4 减数分裂
3.5 生物的生殖
第四章 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4.1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4.2 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4.3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5.1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5.2 伴性遗传
5.3 人类的性别分化与性别畸形
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6.1 连锁交换定律
6.2 交换机理
6.3 三点测交
6.4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7.1 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7.2 细菌和病毒的突变型及其筛选
7.4 性导和转导
7.3 转化和接合
第八章 数量遗传
8.1数量性状与多基因假说
8.2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第九章 染色体变异
9.1 染色体结构变异
9.2 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十章 基因突变
10.1 基因突变概念、特点
10.2 基因突变的鉴定和诱发
10.3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11.1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11.2 现代基因的概念
第十二章 遗传重组
12.1 遗传重组模型
12.2 基因转变
第十三章 细胞质遗传
13.1 细胞质遗传、母性影响与叶绿体遗传
13.2 叶绿体、线粒体与非共生体
13.3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
第十四章 遗传与发育
14.1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14.2 基因在细胞分化与细胞决定中的作用
第十五章 群体遗传学
15.1 群体的遗传平衡
15.2 改变群体的平衡的因素
第十六章 基因工程
16.1基因工程概述
16.2 基因工程工具酶
16.3 基因工程载体
16.4 目的基因及分离
本课程是以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为背景,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继续学习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课程。前期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本课程是基因工程、酶工程、分子生物学、中学微格教学技术等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
(1)李锁平,陈全战,张边江等.遗传学(第二版).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
(2)赵寿元,乔守怡.现代遗传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戴灼华,王亚馥.遗传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朱军.遗传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5)刘祖洞、吴燕华、乔守怡等.遗传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