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运动疗法学
第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09月19日 ~ 2023年12月16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563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75)
spContent=运动疗法学(Therapeutic Exercise)是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是物理治疗学的主要部分,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运动疗法技术随着康复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神经生理学的引入,已经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对各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神经疾病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治疗的技术体系,包含了维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增强肌力和肌耐力的训练、平衡和协调功能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等。 本门课程包含丰富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最新运动治疗理念和方法,强调实践实训,多角度展现治疗过程。
运动疗法学(Therapeutic Exercise)是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是物理治疗学的主要部分,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运动疗法技术随着康复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神经生理学的引入,已经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对各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神经疾病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治疗的技术体系,包含了维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增强肌力和肌耐力的训练、平衡和协调功能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等。 本门课程包含丰富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最新运动治疗理念和方法,强调实践实训,多角度展现治疗过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运动疗法学(Therapeutic Exercise)是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是物理治疗学的主要部分,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运动疗法技术随着康复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神经生理学的引入,已经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对各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神经疾病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治疗的技术体系,包含了维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增强肌力和肌耐力的训练、平衡和协调功能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等。

本门课程为省级一流线下课程,包含丰富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最新运动治疗理念和方法,强调实践实训,多角度展现治疗过程。


授课目标

(一)理论与知识要求

1.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

2.强调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临床推理和决策能力

3.介绍先进康复发展趋势和经验,更强调和临床、社区康复的结合

4.掌握治疗性运动的基本原则以及对骨骼肌肉、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5.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制定合理的运动治疗计划

6.学习治疗性运动中麦德兰技术,麦肯基技术,Bobath技术以及PNF等核心技术的使用和操作

(二)德、智培养

1.以“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的建立

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建设,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主客观检查中做到态度和蔼,问诊亲切,检查操作准确,治疗操作技术实施合理。

2.建立团队合作理念和领导力的培养

在机构探访、案例分析、读书报告等小组活动和汇报中,建立团队意识,有明确的分工合作能力。积极鼓励同学的领导力的培养,鼓励同学在团队中带领小组同学有效地完成团队任务。

3.主动地学习模式

通过拓展阅读,向最新康复循证医学延伸,扩充书本知识。

4.英语能力

学生要熟悉常用的运动疗法的专业词汇,能阅读部分英文参考资料。


课程大纲
第一章 运动疗法概论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运动疗法的特点、应用原则;熟悉运动疗法的分类了解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了解常见运动疗法器械。
1.1物理治疗学概念和分类
1.2运动疗法学概念和分类
1.3运动疗法治疗原则
1.4运动疗法特点
1.5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1.6常见运动疗法器械
第二章 关节活动技术基本原理与脊柱关节活动技术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主动运动、助力运动和被动运动等常见关节活动技术;掌握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被动活动的注意事项;熟悉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各种利用器械的增加关节ROM的训练;了解关节活动范围的基本概念。
2.1关节的构成
2.2关节的类型
2.3关节的活动
2.4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
2.5关节活动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6脊柱关节活动技术
第二章 关节活动技术——上、下肢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主动运动、助力运动和被动运动等常见关节活动技术;掌握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被动活动的注意事项;熟悉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各种利用器械的增加关节ROM的训练;了解关节活动范围的基本概念。
2.7上肢关节活动技术
2.8下肢关节活动技术
2.9 关节活动技术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体位转移技术——偏瘫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偏瘫患者转移训练的基本理论;熟悉偏瘫患者转移训练的基本方法;了解偏瘫患者转移训练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5.1偏瘫患者转移训练的基本理论
5.2偏瘫患者转移训练的基本方法
5.3偏瘫患者转移训练的原则
5.4偏瘫患者转移训练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体位转移技术——截瘫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截瘫患者转移训练的基本理论;熟悉截瘫患者转移训练的基本方法;了解截瘫患者转移训练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5.5截瘫患者转移训练的基本理论
5.6截瘫患者转移训练的基本方法
5.7截瘫患者转移训练的原则
5.8截瘫患者转移训练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躯干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牵伸的基本概念和牵伸的原理及原则;熟悉躯干牵伸治疗的程序与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了解躯干的被动和主动牵伸方法。
4.1牵伸的概念
4.2牵伸的程序
4.3牵伸的分类
4.4牵伸的注意事项
4.5躯干的牵伸方法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上肢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牵伸的基本概念和牵伸的原理及原则;熟悉上肢牵伸治疗的程序与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了解上肢关节的被动和主动牵伸方法。
4.6肩关节的牵伸
4.7肘关节的牵伸
4.8腕关节的牵伸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下肢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牵伸的基本概念和牵伸的原理及原则;熟悉下肢牵伸治疗的程序与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了解下肢关节的被动和主动牵伸方法。
4.10髋关节的牵伸
4.11膝关节的牵伸
4.12踝关节的牵伸
第三章 肌力训练技术——基本理论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肌肉训练技术;掌握肌力训练的训练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肌力受限的因素和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熟悉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各种利用器械的肌力训练;了解肌力和肌耐力的基本概念区别和训练原则。
3.1肌力和肌耐力的概念
3.2肌力训练的程序
3.3肌力训练的分类
3.4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 肌力训练技术——上肢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上肢肌力训练的训练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上肢肌力受限的因素和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熟悉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各种利用器械的上肢肌力训练。
3.8肩关节肌肉的肌力训练方法
3.9肘关节肌肉的肌力训练方法
3.10腕关节肌肉的肌力训练方法
第三章 肌力训练技术——原则和方法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肌力训练的训练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肌力受限的因素和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熟悉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各种利用器械的肌力训练;了解肌力和肌耐力的基本概念区别和训练原则。
3.5肌力训练的原则
3.6肌耐力训练的原则
3.7肌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第三章 肌力训练技术——下肢和躯干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下肢和躯干肌力训练的训练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下肢和躯干肌力受限的因素和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熟悉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各种利用器械的下肢和躯干肌力训练。
3.11髋关节肌肉的肌力训练方法
3.12膝关节肌肉的肌力训练方法
3.13踝关节肌肉的肌力训练方法
3.14躯干肌肉的肌力训练方法
第六章 平衡训练技术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平衡的原理,转移训练的基本理论;熟悉平衡训练的基本方法;了解平衡训练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6.1平衡的原理
6.2影响平衡的因素
6.3平衡训练的基本理论
5.4平衡训练的基本方法
5.5平衡训练的原则
5.6平衡训练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 协调训练技术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协调的定义,协调训练的基本理论;熟悉协调训练的基本方法;了解协调训练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7.1协调的定义
7.2协调功能的评定
7.3协调训练的基本理论
7.4协调训练的基本方法
7.5训练协调的原则
7.6协调训练的注意事项
第八章 Bobath技术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Bobath技术的定义,Bobath技术的基本理论;熟悉Bobath技术的基本方法;了解Bobath技术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8.1Bobath技术的定义
8.2Bobath技术的基本要素——关节点控制、反射抑制性模式、反射
8.3Bobath技术的基本理论
8.4Bobath技术的基本方法
8.5Bobath技术的注意事项
第九章 Brunnstrom技术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Brunnstrom技术的定义,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理论;熟悉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方法;了解Brunnstrom技术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9.1Brunnstrom技术的定义
9.2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要素——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反射
9.3Brunnstrom技术的偏瘫六阶段理论
9.4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方法
9.5Brunnstrom技术的注意事项
第十章 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定义,PNF技术的基本理论;熟悉PNF技术的基本方法;了解PNF技术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0.1PNF技术的定义
10.2PNF技术的基本要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
10.3PNF技术的原理——扩散、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10.4PNF技术的基本方法
10.5PNF技术的注意事项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人体解剖学、人体运动学、康复评定学、生理学

参考资料

1. 物理治疗学    主编:金融疆  副主编:王磊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8.

2. 物理治疗学 (第3版)主编:燕铁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运动治疗技术(第2版)主编:章稼、王晓臣,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4. 康复医学导论   主编:严兴科,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

5. DeTurkWillianm E.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physical therapy: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The McGaw-Hill Companies,2004

6. Magee DJ.Orthopaedic  Physical Assessment.4th ed.Philadelphia:WB Saunders,2002

7. GD Maitland.Peripheral Mannipulation.3rd.Edinburg:Elsevier/Butterworth Heinemann,2005

南京中医药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曹震宇

曹震宇

讲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