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网络硬件管理使用能力,解决各种简单的网络硬件问题,使学生能在不同的网络需求环境下,选择适当的网络设备并进行组网,使学生具备进行简单的网络安全配置管理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更好的网络安全管理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打下基础。
(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了解计算机网络不同的分类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2) 掌握OSI七层网络模型以及每层的常用协议和设备,掌握TCP/IP四层网络模型以及每层的常用协议,掌握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区别;
(3) 理解以太网的定义和基本功能,掌握以太网帧结构;
(4) 掌握IPv4报文结构和报文头部结构;
(5) 理解网络掩码的概念和作用,掌握IP地址的分类、不同类型的IP地址范围和网络掩码,掌握特殊的IP地址;
(6) 掌握子网划分的基本方法,可以根据要求划分子网;
(7) 掌握IPv6报文的基本结构,掌握IPv6地址的格式,理解IPv6地址的基本类型;
(8) 了解TCP和UDP协议的概念以及区别,理解两个协议的报文结构,掌握TCP协议建立连接的过程和释放链接的过程;
(9) 了解DNS、HTTP、FTP、ARP等协议的定义和作用;
(10) 了解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11) 理解以太网交换机的转发原理和基本参数;
(12) 掌握以太网交换机的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13) 理解VLAN的定义、分类以及意义;
(14) 理解802.1Q协议的实现;
(15) 了解广播风暴形成的原因,理解生成树协议的定义、基本原理以及分类;
(16) 理解路由的基本概念,以及网络中路由器的作用,认识路由表;
(17) 理解动态路由协议的作用和分类;
(18) 了解RIP路由协议的参数,掌握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19) 了解OSPF路由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0) 掌握路由重分布的作用和路由重分布的几种方式;
(21) 了解TELNET的作用与基本原理;
(22) 了解访问控制列表的原理作用,掌握访问控制列表的分类以及应用场景;
(23) 了解NAT的作用与意义,掌握NAT的分类以及应用场景。
(24) 了解VPN的功能、工作原理,掌握VPN的分类,了解VPN常用技术
(25) 了解IPSec的基本概念,掌握IPSec VPN的工作原理;
(26) 了解GRE的基本概念,掌握GRE VPN的工作原理;
(27) 掌握GRE OVER IPSec VPN的工作原理;
(二)知识目标
(1) 熟练安装和使用Packet Tracer、eNSP和gns3等仿真软件;
(2) 能够使用命令行在交换机上按端口划分VLAN,能够写出相应脚本;
(3) 能够使用命令行设置跨交换机实现VLAN,能够写出相应脚本;
(4) 熟悉实现VLAN裁剪功能的命令行,能够写出脚本;
(5) 熟悉开启生成树协议的命令行,能够写出脚本;
(6) 掌握静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过程;
(7) 掌握配置静态路由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以及浮动路由的配置过程;
(8) 掌握静态默认路由的配置过程;
(9) 掌握RIP路由协议的配置过程,能够写出脚本;
(10) 掌握RIP路由协议设置被动接口的配置过程,能够写出脚本;
(11) 掌握单区域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过程,能够写出脚本;
(12) 掌握路由重分布的配置过程,能够写出脚本;
(13) 掌握TELNET远程管理功能的配置过程和配置要点;
(14) 掌握SSH远程管理功能的配置过程和配置要点;
(15) 掌握交换机端口安全的基本配置过程,能够写出脚本;
(16) 掌握标准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过程,理解其应用场景;
(17) 掌握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过程,理解其应用场景;
(18) 掌握静态NAT的基本配置过程与验证过程;
(19) 掌握动态NAT的基本配置过程与验证过程;
(20) 掌握通过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构建仿真校园网的拓扑的过程;
(21) 掌握IPSec VPN的配置过程,能够使用命令行进行配置;
(22) 掌握GRE VPN的配置过程,能够使用命令行进行配置;
(23) 掌握GRE OVER IPSec VPN的配置过程,能够使用命令行进行配置;
第一章 走进计算机网络的世界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2 计算机网络相关协议
1.3 计算机网络OSI七层模型
单元测验一
第二章 探索计算机网络中的地址技术
2.1 IP地址与MAC地址
2.2 IPv4地址及其子网掩码
2.3 子网划分的基本方法
2.4 IP地址类型判定与子网划分实例解析1
2.4 IP地址类型判定与子网划分实例解析2
单元测验二
第三章 理解交换机及其工作原理
3.1 以太网技术以及以太网帧结构
3.2 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参数
3.3 交换与路由实验环境的准备
3.4 交换机的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单元测验三
第四章 学会在交换机上划分VLAN
4.1 VLAN的基本原理
4.2 802.1Q协议的作用
4.3 VLAN划分的配置(实验)
4.4 跨交换机实现VLAN(实验)
4.5 交换机的端口聚合(实验)
学会在交换机上划分VLAN
第五章 理解路由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5.1 路由的基本概念
5.2 网络中路由器以及路由表的作用
5.3 通过路由器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的通信(实验)
5.4通过三层交换机的SVI口实现VLAN间的通信(实验)
5.5 静态路由的基本配置(实验)
5.6 路由的负载均衡,浮动路由以及静态默认路由(实验)
单元测验五
作业一 通过三层交换机的SVI口实现VLAN间的通信实验
第六章 理解并学会配置RIP路由协议
6.1 动态路由协议的作用,分类
6.2 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参数
6.3 RIP路由协议的配置(实验)
6.4 RIP中的被动接口及其配置(实验)
单元测验六
第七章 理解并学会配置OSPF路由协议
7.1 OSPF路由协议概况
7.2 OSPF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7.3 单区域OSPF路由协议及其配置(实验)
7.4 路由协议间的重分布(实验)
单元测验七
第八章 理解并学会配置访问控制列表
8.1 访问控制列表的原理作用
8.2 访问控制列表的分类以及应用场景
8.3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与应用(实验)
8.4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与应用(实验)
单元测验八
作业二 标准IP ACL配置实验
第九章 理解并学会配置NAT
9.1 NAT的作用与意义
9.2 NAT的分类以及应用场景
9.3 静态NAT的基本配置(实验)
9.4 动态NAT的基本配置(实验)
单元测验九
第十章 完成南信院校园网工程仿真案例
10.1 南信院校园网的整体设计和规划1
10.2 南信院校园网的整体设计和规划2
10.3 南信院校园网仿真拓扑环境的构建(实验)
10.4 南信院校园网接入层功能的实现及其配置(实验)
10.5 南信院校园网汇聚层以及核心层功能的实现及其配置(实验)
单元测验十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前导课程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
《思科学习指南》 (美国) 拉默尔 Todd Lammle 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中国铁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