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认证学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1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4日 ~ 2025年07月13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575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81)
spContent=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学位主干课,它是以原“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设计”等课程,综合制造行业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等的一门综合课程。在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门阐述机械制造基本理论,研究机械零部件制造、装配及其生产过程管理方法的课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学位主干课,它是以原“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设计”等课程,综合制造行业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等的一门综合课程。在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门阐述机械制造基本理论,研究机械零部件制造、装配及其生产过程管理方法的课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在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门阐述机械制造基本理论,研究机械零部件制造、装配及其生产过程管理方法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掌握机械零部件在制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课程的主题及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计算能力、绘图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制造的能力;掌握典型零件的机械制造方法。了解机械制造理论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其理论学习与工艺实践的关系非常紧密。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同时结合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机械制造工程问题的能力和计算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生产实习),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日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打下基础。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和取向,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针对目前用人单位最注重的学生毕业生的个人实际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在对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要求基础上,加强本科生应用能力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该注重开展教学研究,跟踪机械制造学科发展前沿,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研究;探索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及特色4部,发表教改论文多篇,完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网络课件开发和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强化实践与创新培养的机械类综合改革与实践等国家和省级教改项目。其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实践教改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东北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本课程采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研究,了解学生对工程实际知识的认知障碍,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为对象,基于课程中涉及工程实际的感知认识且学生不容易深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选题与数字化建模以及仿真技术应用设计,以开发出相关的三维模型、仿真结果和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该课教学之中,收到良好效果,特色显著。

(1)辽宁省跨校选课平台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运行至今,共享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对该课程知识需求大,认同度高,取得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和转变教学模式及提高教学质量等良好效果。

(2)在线开放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团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教学能力强。在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上,注重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组织新模式,构建教与学新型关系,特别死基于知识点重构课程内容,知识体系科学清晰,适合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

(3)授课中开发系统完整视频课件,应用了多种媒体复合技术,特别是在成屑机理与类型,加工工艺组成和受力受热变形等难点使用高速摄像和动画技术,收到很好效果。加强电子教材的研究开发与建设工作,在纸质教材上对应各知识点,通过二维码扫描,随时浏览辽宁省跨校选课平台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各知识点讲授视频,实现自主学习。

(4)跟踪机械制造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学习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教材,将国内外最新发展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与教改成果及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数字化制造和智能制造以及质量保证体系等内容不断更新,使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际上最新的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相适应。

(5)课程教学活动与指导、团队支持与服务不断有效完善改进,学习者在线学习响应度高。坚持质量为本,注重共享应用,体现融合创新。实现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教学效果良好,在同类课程中影响力大,对于推动在线开放课程普及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授课目标

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同时结合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机械制造工程问题的能力和计算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大纲

第1章 机械制造系统

机械制造系统

第1章测验

第1章作业

第2章 金属切削机床

2.1 金属切削机床概述

2.2 零件表面的形成方法

2.3 机床的切削运动形式

2.4 机床的分类与型号编制

2.5 机床的传动联系与传动原理图

2.6 CA6140车床概述

2.7 CA6140型车床的主运动

2.8 CA6140型车床进给运动

第2章测验

第2章作业

第3章 金属切削与磨削加工

3.2 金属切削刀具与磨具

3.3 金属切削加工机理

3.4 金属磨削加工机理

3.5 切削加工条件的选择

3.1 金属切削基本概念

第3章测验

第3章作业

第4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4.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4.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4.3 定位基准的选择

4.4 加工阶段的划分

4.5 工艺尺寸链

4.6 典型工艺尺寸链问题分析计算

第4章测验

第4章作业

第5章 机床夹具

5.2 机床夹具的组成和种类

5.3 工件定位原理

5.4 定位元件概述

5.5 典型组合定位

5.6 定位误差概述

5.7 基准位置误差分析计算

5.8 内孔定位误差综合分析与计算

5.9 外圆定位误差综合分析与计算

5.10 平面定位误差综合分析与计算

5.1 工件的装夹方法

第5章测验

第5章作业

第6章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6.1 机械加工质量的含义

6.2 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6.3 加工工艺系统原始误差

6.4 工艺系统原有误差影响

6.5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影响

6.6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影响

6.7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6.8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习题讲解

第6章测验

第6章作业

第7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7.1 表面质量的含义

7.2 加工表面粗糙度及影响因素

7.3 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

7.4 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

7.5 磨削烧伤

7.6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概述

7.7 再生颤振的机理

第7章测验

第7章作业

第8章 机器装配

8.1 概率法解装配尺寸链

8.2 极值法解装配尺寸链

8.3 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

8.4 互换装配法

8.5 选择装配法

8.6 修配装配法

8.7 调节装配法

第8章测验

第8章作业

第9章 机械制造技术发展

机械制造技术发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等

互换性与公差测量技术、机械测试技术、机械装备电器控制、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形技术基础、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等

参考资料

[1]巩亚东,史家顺,朱立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2017.6.

[2]朱立达,巩亚东,史家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科学出版社,2017.6.

[3]卢秉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5.

[4]巩亚东,原所先,史家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10.6

[5]韩秋实、王红军.《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

[6]蔡光起.《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东北大学版社, 2002.11.

[7]黄健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6.

常见问题
  1. 如何判断工艺尺寸链?
  2. 定位误差如何进行准确计算?
  3. 保证装配方法有哪些?
东北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朱立达

朱立达

教授/博导/副处长

巩亚东

巩亚东

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