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茶艺知识与操作技术为核心的理实一体化高职专科全校公选课程(课程代码:085M21A 学时:32,学分:2),也是面向社会开放在线课程。课程对应职业资格证书为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评茶员职业资格证书。
整个课程不仅包括基本茶艺知识与技能讲授,更有主讲教师在此领域将近十五年左右时间的茶艺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心得与成果,对学习者有很大的启发与引领性。
本课程面向社会学习群体主要包括
本校各院系专业茶艺公选课学生;
本校选择茶与茶文化课程学生;
社会学习者,其中又包括面向其他中职、高职、本科各层次院校在校学生茶艺课程学习,及面向社会学习者(茶文化与茶产业从业者、爱好者、艺术美学生活研修者、转行转岗从业者等)进行茶艺相关知识与技能学习或提升完善。
面向参加各类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或考取各级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学习者。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掌握中国传统六大茶类基本泡茶方法和技巧,并在对茶叶、茶文化知识有一定系统认知基础上可以冲泡出一杯好茶汤,也可以提升泡茶饮茶艺术美学创新创意能力,初步获得茶艺师职业基本系统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可以体悟掌握中国茶文化融合释儒道思想独特魅力,帮助获得并进一步激发日常生活品饮茶乐趣,或者初步基本实现复合型或跨行业、岗位人才知识技能构建,或者在茶文化或茶产业未来从业中帮助获得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等等。
下面主要介绍下本校茶艺公选课学习目标、结构、内容、教学组织安排等情况,其他课程资源使用者学习任务:根据预设学习目标及参考本校公选课学习任务自行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确定。
课程总体学习目标
课程以冲泡茶操作技能与茶叶认知为核心,可使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和茶叶基本知识,会冲泡茶基本技能、会辨识常见用茶,具备良好心境性情,以及中国茶文化自信与自豪感等,从而使其成为具有较好人文素养的社会职业人。
课程结构
课程按照常用盖碗、小壶和玻璃杯主冲泡器皿行茶法进行模块化划分,是知识认知与技能操作融合的螺旋递进式结构,支持学生碎片化、个性化学习。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为茶文化基础理论、茶叶基础知识、冲泡茶基本技能操作、品茶审美四个方面。同时,本课程也具有“产教融合”、“岗课赛证”对接,体现“七新”课程特色,基本涵盖了初中级茶艺师岗位及职业竞赛基本知识与技能。课程设置主要有8个项目17个任务。在课程中,也通过课程素质与思政元素在学习中的有机融入,不断提升学习者人文素养、职业素养与思政素养。
本课程提供了详细的学期必读资料,包括课程学习指南、学习进度及安排指南、茶艺师考证学习内容参考,也请各位学习者能在学习前认真阅读,并获得相关资讯!
其他各类本课程资源使用者学习目标与任务的有针对性选择与确定,从而更好利用课程资源,实现学习价值。
教学组织安排
课程32学时,以人文素质与思政为引领,茶文化知识、人文精神与操作技能耦合,注重分层指导。
1、公选课学生:11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采取2+1课时分配方式:1-10周,每周2课时线下学习,10课时为线上学习与指导,第11周进行线下操作技能考核。
2、社会在线开放MOOC:16周。
本课程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因此在每周学习中都会采取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模式,在本课程资源使用中会交叉使用课程资源,在课程学习内容与进程中都会标明。其他各类本课程资源使用者可参考本课程设计模式,也可以按照本课程资源顺序依次进行学习,或者根据各自预设目标有选择、有针对性进行设置课程学习顺序和学习项目。
课程资源使用说明
本课程学习资源主要围绕着赏茶、泡茶和品茶这三方面来展开,具体也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第一部分以理解赏茶、泡茶和品茶的文化角度进行讲解与介绍。
这部分主要包括茶文化历史回顾和茶艺解读两个层面内容。
(1)为中国茶文化历史回顾,并包括了以我国唐、宋和明朝泡茶饮茶方法为介绍重点的古代泡茶饮茶方式演变,以及儒释道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两个方面内容;
(2)为茶艺解读,重点介绍茶圣陆羽及《茶经》的历史影响,以及茶艺层次结构两部分内容。
2.课程第二部分侧重讲授和指导赏茶、泡茶和品茶知识与技能。
这部分主要包括茶区、茶树和茶品知识的介绍和泡茶操作与品鉴两个层面内容。
(1)茶区、茶树和茶品知识的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茶树植物学特性及茶叶分类、中国和浙江省茶区、浙江省主要茶品介绍,以及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与茶品介绍要点、表达要求。
(2)为泡茶操作与品鉴,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第一:泡茶操作规范与技术要求,涉及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泡茶操作程序与要求、冲泡技巧、投茶方法和泡茶用水要求,以及喝茶方式与科学饮茶等内容。
第二:不同茶类冲泡基本程序方法与动作要点、解说及茶汤体验角度与方法等;
3.课程第三部分侧重讲授与指导赏茶、泡茶与品茶美学操作及创意设计。
主要包括茶席设计、茶艺表演规范与示范、茶席及茶艺表演设计等。
课程总体目标
课程以冲泡茶操作技能与茶叶认知为核心,可使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和茶叶基本知识,会冲泡茶基本技能、会辨识常见用茶,具备良好心境性情,以及中国茶文化自信与自豪感等,从而使其成为具有较好人文素养的社会职业人。
课程具体目标与要求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心境、性格与性情;
(2)具备中国茶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3)具有从容、自信、真诚体贴、友善温暖的人文素养;
(4)具备爱护公共设备、用具,节约用品使用、良好卫生及安全意识等的职业习惯;
(5)具备团结协作、互助、精益求精、执着探索、追求匠心精神等的职业素养;
※知识目标
(1)了解茶艺内涵;
(2)了解中国品饮茶主要历史阶段及其主流方式;
(3)了解中国茶文化释儒道思想基础及特色;
(4)了解茶圣陆羽及《茶经》历史价值;
(5)了解科学饮茶内涵;
(6)了解我国茶俗内涵及文化特色;
(7)了解中国四大茶区分布及基本特色;
(8)了解调饮茶制作基本方法;
(9)掌握中国茶叶基本分类及主要代表茶品;
(10)掌握行茶仪容仪表基本规范、行茶操作基本规范;
(11)掌握冲泡茶技巧要素;
※能力目标
(1)会使用盖碗、玻璃杯和小壶主泡器行茶;
(2)能辨识常见10款茶叶;
(3)初步能对茶汤风味进行品鉴;
(4)初步会运用专业术语表述茶叶品质特点。
(5)会初步运用泡茶技巧要素冲泡出相对好喝的一杯茶汤;
(6)初步会制作1-3款调饮茶品;
本课程考核方式说明:
1、考核方式多元、全面和注重过程化评价
通过网络评价、学习者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实行人机结合,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
2、采取分类考核
本校公选课学生:含素质与思政素养评价,(1)线上成绩30%;(2)平时过程考核70%,出勤10%;参与状况10%;项目任务考核20%。(3)期末实操考核30%;
本校公选课学生:含素质与思政素养评价,(1)线上成绩30%;(2)平时过程考核70%,出勤10%;参与状况10%;项目任务考核20%。(3)期末实操考核30%;
第1周《茶艺》课程简介
1.1学习茶艺课程的价值与意义(2版)
1.2茶艺课程学习介绍
1.3学生茶艺课程剪影欣赏
1.4讨论交流:我们为什么爱喝茶?
第一单元测试
茶艺课程 练习题 题库资料
题库资料
第2周-中国古代泡茶饮茶方式演变
2.4明清泡茶饮茶方式(2版)
2.1中国古代泡茶饮茶方式及其演变(2版)
2.2唐代泡茶饮茶方式(2版)
2.3宋代泡茶饮茶方式(2版)
第二单元测试
第3周-儒释道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释儒道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2版)
3.1儒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2佛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3道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第三单元测试
第3周 茶艺解读
4.8茶艺解读之二(2版)
4.7茶艺解读之一(2版)
4.1茶圣陆羽及《茶经》介绍
4.2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解读
4.3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茶器视角
4.4茶:品饮-艺术-道的过程解读
4.5茶艺层次结构
4.6泡茶姿态及茶人要求
第四单元测试
第4周 茶区和浙江省主要茶品
6.1茶区与主要茶品(2版)
6.2浙江省茶区及茶文化溯源
6.3浙江省主要茶品
第六单元 测试
第4周 茶树植物学特性及茶叶分类
5茶树植物学特性及茶叶分类(2版)
5.1茶树植物学特性
5.2茶叶分类
5.3 茶树品种认知
第五单元 测试
第5周 茶品品质鉴别及介绍
7.1茶品品质鉴别及介绍(2版)
7.2茶品介绍要点及表达
第七单元 测试
第5周 泡茶操作规范与技术要求
8.1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
8.2泡茶操作程序与要求
8.3泡茶操作心法和手法
8.4冲泡一杯好茶(2版)
8.5喝茶方式及科学饮茶
讨论
第八单元 测试
第6周 绿茶与红茶行茶法
9.1绿茶与红茶行茶法(2版)
9.2绿茶行茶法准备及演示(2版)
9.3红茶行茶法准备及演示(2版)
9.4讨论交流:行茶姿态与美感
第7周 茉莉花茶行茶法
10.1茉莉花茶行茶法(2版)
10.2茉莉花茶行茶法准备及演示(2版)
第7周 乌龙茶和普洱茶行茶法
11.1乌龙茶与普洱茶黑茶行茶法(2版)
11.2乌龙茶行茶法准备及演示(2版)
11.3普洱茶行茶准备及演示(2版)
11.4讨论交流:行茶风格与韵味
第8周 品鉴茶汤
13.4品鉴茶汤与饮茶体验(2版)
13.1品茶角度与方法
13.2饮茶体验与方法
13.3品茗之趣
第8周 行茶解说
12.1行茶解说与营销(2版)
12.2行茶解说撰写与表达演示范例
12.3行茶解说推广撰写与营销演示范例
第9周 茶艺表演规范及演示
14.1茶艺表演规范及演示(2版)
第9周 茶席介绍
15.1茶席介绍(2版)
15.2茶席构成要素及评判要求
第10周 茶席设计
16茶席与茶艺表演设计(2版)
16.1茶席设计方法
16.2茶席设计文案撰写
16.3茶席设计与文案撰写范例
无
1、自编《茶艺》课程讲义,主编《茶艺》平台配套新形态教材,2022年下半年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将投入使用,敬请期待;
2、张涛,范宗建.茶艺基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各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相关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茶艺师职业资格培训学习参考教材科:《茶艺师》国家人力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等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