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茶艺知识与操作技术为核心的理实一体化高职专科专业课,学时:64,学分:3。课程对应职业资格证书为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评茶员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以冲泡茶操作技能与茶叶认知为核心,可使学生掌握中国茶文化和茶叶基本知识,会冲泡茶基本技能、会辨识常见用茶,会茶艺表演、会对客服务用茶,具有良好的酒店或其他休闲场所用茶服务职业能力,具备良好心境性情,以及中国茶文化自信与自豪感等,从而使其成为具有较好人文素养的酒店职业人。
同时,也可以体悟掌握中国茶文化融合释儒道思想独特魅力,帮助获得并进一步激发日常生活品饮茶乐趣,或者初步基本实现复合型或跨行业、岗位人才知识技能构建,或者在茶文化或茶产业未来从业中帮助获得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等等。
下面主要介绍下学习目标、结构、内容、教学组织安排等情况。
课程结构
课程按照常用盖碗、小壶和玻璃杯主冲泡器皿行茶法进行模块化划分,是知识认知与技能操作融合的螺旋递进式结构,支持学生碎片化、个性化学习。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为茶文化基础理论、茶叶基础知识、冲泡茶基本技能操作、品茶审美四个方面。同时,本课程也具有“产教融合”、“岗课赛证”对接,体现“七新”课程特色,基本涵盖了初中级茶艺师岗位及职业竞赛基本知识与技能。课程设置主要有10个项目20个任务。在课程中,也通过课程素质与思政元素在学习中的有机融入,不断提升学习者人文素养、职业素养与思政素养。
本课程提供了详细的学期必读资料,包括课程学习指南、学习进度及安排指南、茶艺师考证学习内容参考,也请各位学习者能在学习前认真阅读,并获得相关资讯!
教学组织安排
课程64学时,以人文素质与思政为引领,茶文化知识、人文精神与操作技能耦合,注重分层指导。
学习周期:16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采取2+2课时分配方式:1-16周,每周2课时线下学习,每周2课时为线上学习与指导,第16周进行线下操作技能考核。
本课程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因此在每周学习中都会采取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模式,在本课程资源使用中会交叉使用课程资源,在课程学习内容与进程中都会标明。
课程资源使用说明
本课程学习资源主要围绕着赏茶、泡茶和品茶这三方面来展开,具体也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第一部分以理解赏茶、泡茶和品茶的文化角度进行讲解与介绍。
这部分主要包括茶文化历史回顾和茶艺解读两个层面内容。
(1)为中国茶文化历史回顾,并包括了以我国唐、宋和明朝泡茶饮茶方法为介绍重点的古代泡茶饮茶方式演变,以及儒释道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两个方面内容;
(2)为茶艺解读,重点介绍茶圣陆羽及《茶经》的历史影响,以及茶艺层次结构两部分内容。
2.课程第二部分侧重讲授和指导赏茶、泡茶和品茶知识与技能。
这部分主要包括茶区、茶树和茶品知识的介绍和泡茶操作与品鉴两个层面内容。
(1)茶区、茶树和茶品知识的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茶树植物学特性及茶叶分类、中国和浙江省茶区、浙江省主要茶品介绍,以及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与茶品介绍要点、表达要求。
(2)为泡茶操作与品鉴,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第一:泡茶操作规范与技术要求,涉及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泡茶操作程序与要求、冲泡技巧、投茶方法和泡茶用水要求,以及喝茶方式与科学饮茶等内容。
第二:不同茶类冲泡基本程序方法与动作要点、解说及茶汤体验角度与方法等;
3.课程第三部分侧重讲授与指导赏茶、泡茶与品茶美学操作及创意设计。
主要包括茶席设计、茶艺表演规范与示范、茶席及茶艺表演设计等。
课程总体目标
课程以冲泡茶操作技能与茶叶认知为核心,可使学生掌握中国茶文化和茶叶基本知识,会冲泡茶基本技能、会辨识常见用茶,会茶艺表演、会对客服务用茶,具有良好的酒店或其他休闲场所用茶服务职业能力,具备良好心境性情,以及中国茶文化自信与自豪感等,从而使其成为具有较好人文素养的酒店职业人。
课程具体目标与要求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心境、性格与性情;
(2)具备中国茶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3)具有从容、自信、真诚体贴、友善温暖的人文素养;
(4)具备爱护公共设备、用具,节约用品使用、良好卫生及安全意识等的职业习惯;
(5)具备团结协作、互助、精益求精、执着探索、追求匠心精神等的职业素养;
※知识目标
(1)了解茶艺内涵;
(2)了解中国品饮茶主要历史阶段及其主流方式;
(3)了解中国茶文化释儒道思想基础及特色;
(4)了解茶圣陆羽及《茶经》历史价值;
(5)了解科学饮茶内涵;
(6)了解我国茶俗内涵及文化特色;
(7)了解中国四大茶区分布及基本特色;
(8)了解调饮茶制作基本方法;
(9)掌握中国茶叶基本分类及主要代表茶品;
(10)掌握行茶仪容仪表基本规范、行茶操作基本规范;
(11)掌握冲泡茶技巧要素;
(12)掌握茶席设计方法;
(13)掌握茶艺表演方法;
※能力目标
(1)会使用盖碗、玻璃杯和小壶主泡器行茶;
(2)能辨识常见10款茶叶;
(3)能对茶汤风味进行品鉴;
(4)会运用专业术语表述茶叶品质特点。
(5)会初步运用泡茶技巧要素冲泡出相对好喝的一杯茶汤;
(6)会对客服务用茶;
(7)初步会茶席布置与设计;
(8)初步会进行茶艺表演及设计;
(6)会制作3-3款调饮茶品;
本课程考核方式说明:
1、考核方式多元、全面和注重过程化评价
通过网络评价、学习者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实行人机结合,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
2、采取分类考核
本校课学生:含素质与思政素养评价,(1)线上成绩30%;(2)平时过程考核70%,出勤10%;参与状况10%;项目任务考核20%。(3)期末实操考核30%;
本校公选课学生:含素质与思政素养评价,(1)线上成绩30%;(2)平时过程考核70%,出勤10%;参与状况10%;项目任务考核20%。(3)期末实操考核30%;
第1周、《茶艺》课程简介
1.1茶艺学习的价值及提升拓展
1.2茶艺课程学习介绍
1.3学生茶艺课程剪影欣赏
1.4讨论交流:我们为什么爱喝茶?
第一单元测试
请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茶与茶文化或是茶艺这门课程,你希望从这门课程中获得什么样的收获?
第2周 中国古代泡茶饮茶方式演变
2.1唐代泡茶饮茶方式
2.2宋代泡茶饮茶方式
2.3明清泡茶饮茶方式
唐、宋,明代泡茶方式主要特点是什么?所呈现出来的文化人文风貌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朝代喝茶品茗风貌?
第二单元测试
第2周 儒释道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1儒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2佛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3道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第三单元测试
请说明释儒道与中国人喝茶之间有什么人文因素关联,或者说释儒道与茶之间有什么让人探索的关联或价值、意义?
第3周 茶艺解读
4.1茶圣陆羽及《茶经》介绍
4.2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解读
4.3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茶器视角
4.4茶:品饮-艺术-道的过程解读
4.5茶艺层次结构
4.6泡茶姿态及茶人要求
第四单元测试
请找一张泡茶姿态你觉得好的图片,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第4周 茶区和浙江省主要茶品
6.1中国茶区
6.2浙江省茶区及茶文化溯源
6.3浙江省主要茶品
第六单元 测试
请写出我国白茶、绿茶和红茶各一款代表茶品,及品质特征:外形、冲泡后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第4周 茶树植物学特性及茶叶分类
5.1茶树植物学特性
5.2茶叶分类
5.3 茶树品种认知
第五单元 测试
请针对白茶、绿茶、红茶、黄茶、青茶、黑茶六大类中,只要说明出任何一大类茶叶就行,其主要关键加工制作工序有哪些?关键要点是什么?进行说明
第5周 茶品品质鉴别及介绍
7.1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
7.2茶品介绍要点及表达
第七单元 测试
请介绍一款茶叶的历史传说或故事
第5周 泡茶操作规范与技术要求
8.1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
8.2泡茶操作程序与要求
8.3泡茶操作心法和手法
8.4如何冲泡出一杯好茶
8.5喝茶方式及科学饮茶
讨论
第八单元 测试
请找一个适合泡茶的音乐,并说明为什么适合泡茶?同时比较分析中国泡茶与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下午茶之间的异同
第6周 绿茶与红茶行茶法
9.1绿茶行茶准备
9.2绿茶行茶法演示
9.3红茶行茶准备
9.4红茶行茶法演示
9.5讨论交流:行茶姿态与美感
请观看日本电影《日日是好日》或《寻访千利休》,说明泡茶仪式或程式对于泡茶意义与价值是什么?进而阐述行茶中注意行茶姿态与美感的作用是什么?
第7周 茉莉花茶行茶法
10.1茉莉花茶行茶准备
10.2茉莉花茶行茶法演示
请介绍一款除茉莉花之外的花茶,比如桂花乌龙茶,介绍这款茶的品饮特点?
第7周 乌龙茶和普洱茶行茶法
11.1乌龙茶行茶准备
11.2乌龙茶行茶法演示
11.3普洱茶行茶准备
11.4普洱茶行茶法演示
11.5讨论交流:行茶风格与韵味
请介绍一款适合品茶的茶点?放上一张该茶点图片,并说明这个茶点适合品饮什么茶品,为什么?
第8周 品鉴茶汤
13.1品茶角度与方法
13.2饮茶体验与方法
请你分析一下在饮茶品饮方面,需要从几个方面或角度进行品鉴一杯茶汤?同时,为了获得一杯好的茶汤,泡茶人需要在那些方面做出细致准备和努力?
第8周 行茶解说
12.1行茶解说要点及表达
12.2行茶解说撰写与表达演示范例
请你阐述为什么在泡茶的时候进行一下解说?它的价值与意义在哪里?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解说会比较好?你可以假设三个情境进行说明
第9周 茶艺表演规范及演示
14.1茶艺表演规范
14.2茶艺表演演示
第9周 茶席介绍
15.1茶席解读
15.2茶席构成要素及评判要求
第10周 茶席设计
16.1茶席设计方法
16.2茶席设计文案撰写
16.3茶席设计与文案撰写范例
请你对下面三个茶席作品做出评价,当你看到这些茶席的时候,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并阐述一下一个茶人如何创造茶艺之美,或者茶席美学,才能让品茶人获得更好品茗体验?
无
1、自编《茶艺》课程讲义,主编《茶艺》平台配套新形态教材,2022年下半年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将投入使用,敬请期待;
2、张涛,范宗建.茶艺基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各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相关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茶艺师职业资格培训学习参考教材科:《茶艺师》国家人力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等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