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2月16日 ~ 2020年06月29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22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2008年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精品课程和2013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系统分析师和系统设计师为目标,系统地阐述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可用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和软件等专业的学生学习系统分析与设计方面的知识,也可供从事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习。
2008年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精品课程和2013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系统分析师和系统设计师为目标,系统地阐述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可用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和软件等专业的学生学习系统分析与设计方面的知识,也可供从事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习。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知识架构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基于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主要讲述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较深入地介绍了信息系统开发的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等工作。

本课程教材选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王晓敏,邝孔武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第4版),讲课内容共有14章,前两章介绍信息系统的基础概念,第3至第13章讨论信息系统开发,包括信息系统建概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重点讨论系统分析阶段的流程建模、用例建模、领域对象建模,以及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构化设计方法、面向对象设计方法、面向服务设计方法和详细设计,第14章简要介绍信息系统工程进展,主要是云计算技术和应用。



授课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具与技术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以及运行维护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绩 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包括:观看讲课视频,完成随堂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参与课程讨论和期末考试,作业题需要同学们参与互评。

合格证书:课程总成绩60分至84分;

优秀证书:课程总成绩85分至100分。

证书为认证证书,需付费申请,平台不提供免费证书。

 


课程大纲
系统思想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系统的概念、特性和系统思想的发展。掌握系统工程方法。
1.1系统的概念
1.2系统的特性
1.3系统思想的发展
1.4系统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的概念、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要求学生重点了解企业管理系统的特点、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分类与发展趋势。
2.1信息的概念
2.2信息与管理
2.3信息系统
2.4信息系统分类
2.5信息系统与组织
2.6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掌握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了解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3.1 信息系统建设是复杂的社会过程
3.2 信息系统建设的一般方法
3.3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3.4 基于生命周期的开发方法
3.5 基于开发技术的开发方法
3.6 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3.7 信息系统开发工具
系统规划
课时目标:本章介绍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法的第一阶段:系统规划。要求学生了解系统规划的任务和特点,系统规划的技术、方法和步骤,理解IT项目如何支持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系统项目如何启动,掌握初步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4.1 系统规划的任务与特点
4.2 系统规划的技术和方法
4.3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基本步骤
4.4 可行性论证
系统分析概述
课时目标:系统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中获取用户需求、提出系统逻辑方案的重要阶段,要求学生理解结构系统分析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熟练掌握系统分析的工作流程,用户需求的调研、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说明书的内容。
5.1 系统分析的任务
5.2 系统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5.3 系统说明书
流程建模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熟练掌握系统逻辑模型构建过程中的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结构化方法)、数据字典和处理过程描述方法,掌握企业过程重组和业务流程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6.1 业务流程分析与建模
6.2 数据流分析与建模
6.3 业务规则的表示
用例建模
课时目标:本章介绍的是如何使用面向对象方法构建系统需求模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用例的概念、识别和描述方法;掌握用例模型的构成和描述方法。
7.1 基于用例的需求分析
7.2 用例的描述
7.3 建立用例的关系
领域对象建模
课时目标:对象模型是解决问题空间管理对象到解空间信息系统逻辑结构(程序和数据)的映射。要求学生深入了解面向对象方法的相关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领域对象及其属性、对象关联的识别方法;掌握领域模型中泛化关系的识别方法和类图的画法;掌握对象状态的建模方法
8.1 面向对象方法概述
8.2 识别领域对象
8.3 识别对象属性
8.4 识别对象的关联
8.5 识别泛化关系
8.6 类图的画法
8.7 对象状态建模
系统设计概述
课时目标:系统设计是根据需求规格为新系统制定技术实现方案。通过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系统设计的任务、评价信息系统设计优劣的标准。掌握系统设计的内容。了解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9.1 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
9.2 系统设计的内容
9.3 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总体设计
课时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软件架构的概念;熟练掌握软件架构和系统高层结构设计的方法;掌握软件结构图的设计方法;熟练掌握面向对象软件类的设计方法。了解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
10.1 软件架构的设计
10.2 高层结构设计
10.3 结构化设计方法
10.4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系统详细设计
课时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软件架构的概念;熟练掌握软件架构和系统高层结构设计的方法;掌握软件结构图的设计方法;熟练掌握面向对象软件类的设计方法。了解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
11.1 输出设计
11.2 输入设计
11.3 人机对话设计
11.4 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
11.5 数据库设计
11.6 代码设计
系统实施
课时目标:系统实施是整个信息系统建设的物理实现阶段。要求学生领会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和特点,理解系统测试的概念和对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掌握程序设计的质量评价标准,掌握系统测试的原则、基本方法、步骤以及用例设计方法,领会系统转换的任务和基本方式。
12.1 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
12.2 制定实现策略
12.3 编程方法
12.4 系统测试
12.5 系统的交付使用
系统维护与管理
课时目标:系统维护和管理是信息系统正确、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要求学生理解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系统维护的内容和类型;了解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区别;了解系统监理和审计的概念;了解系统评价的范围。
13.1 系统维护
13.2 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13.3系统监理与审计*
13.4 系统评价
信息系统工程新进展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工程的进展。
14.1 云计算概念
14.2 云计算技术与模式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

参考资料

(1)信息系统管理,陈国青、郭迅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管理信息系统,陈国青、李一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黄梯云,李一军,叶强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4)管理信息系统(第6版),薛华成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

(5)《管理信息系统(原书第13版)》,陈晓红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6)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3版),邝孔武、王晓敏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7)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邵维忠、杨芙清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8)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案例与实验 (第二版),郝晓玲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9)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案例(第五辑),张基温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信息系统概论,James A.O’Brein著,王丽娟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11)Modern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6th Edition),Jeffrey A. Hoffer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An Active Approach(Second Edition),George M. Marakas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1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刘友华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4)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陈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15)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程,姜同强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

(16)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卫红春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

(17)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Andrew Haigh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18)面向对象技术与UML,刘振、董兰芳、刘燕君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源课程

该SPOC课程部分内容来自以上源课程,在源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

江西财经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张富国

张富国

教授

沈波

沈波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