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材料力学
第1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01日 ~ 2025年07月04日
学时安排: 每周4-6小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891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52)
spContent=《材料力学》是机械、土建、船舶、航空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是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江苏省立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课程适用于一般本科院校中少学时专业学生使用,每章内容包括:教学视频、课件、讲稿、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讨论、在线练习、单元测试等,内容全面精炼、讲解通俗易懂,学习资料齐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杆件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设计的能力,为学习结构力学、机械设计等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讲教师获得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江苏省本科教学竞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一等奖等多项省级以上教学奖励。
《材料力学》是机械、土建、船舶、航空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是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江苏省立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课程适用于一般本科院校中少学时专业学生使用,每章内容包括:教学视频、课件、讲稿、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讨论、在线练习、单元测试等,内容全面精炼、讲解通俗易懂,学习资料齐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杆件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设计的能力,为学习结构力学、机械设计等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讲教师获得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江苏省本科教学竞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一等奖等多项省级以上教学奖励。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材料力学》课程一般是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适合 一般本科院校中少学时专业学生使用。面向机械、土建、船舶等近10个本科专业,每章内容包括:教学视频、课件、讲稿、本章小结及思考题、讨论、在线练习、单元测试等。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应用材料力学知识进行杆件强度、刚度、稳定性设计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结构力学、机械设计等提供理论基础。

    本门在线开放课程由江苏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教学团队开发,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力学》每年授课大约800人,为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江苏省立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课程主讲教师宋向荣教授曾获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江苏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等,主持完成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3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奖励多项。工程力学系所有老师均参与本课程的设计建设与开发,参与课程辅导及在线教学等。

    本课程以问题导向、案例串线,将一些工程案例分解设计为力系、习题,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杆件设计理论体系;在教学中,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凝练大量思考题、课堂讨论案例、拓展研究训练等,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式学习;课程较早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支部为核心开展教学研讨,形成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近百个,结合第二课堂开展爱国情怀、职业素养教育等,获评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一定的分析计算能力,并具备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具有责任担当的大国工程师的优秀品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取得如下学习成果

知识目标:

1.理解内力和应力的概念;理解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掌握金属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理解许用应力的概念;

2.会用截面法分析杆件的内力;会对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受扭圆轴、平面弯曲梁进行强度计算;掌握提高梁的强度的措施;

3.能对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系统进行变形和位移分析;会对圆轴进行刚度设计;掌握求梁的变形的积分法和叠加法,能对梁进行刚度设计;掌握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4.能分析平面图形的静矩、惯性矩、惯性积,掌握平行移轴定理,理解主惯性矩的概念;理解应力状态和广义胡克定律;能分析平面应力状态的斜截面应力、主应力、最大切应力;

5.掌握四种强度理论,能应用叠加原理对组合变形进行应力和强度分析;掌握弯扭组合变形的圆轴强度设计;

6.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掌握细长压杆的欧拉公式,会对压杆进行稳定校核。

能力目标:

7.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见微知著的专业能力,提升学生力学审美意识和科学创新能力,熟练应用课程方法解决杆件的设计问题,具备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及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价值目标:

8.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扎实、严谨细致的工程师品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善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9.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世界文化发展时势,精神引领、示范带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10.立足工程、崇尚科学,塑造追求真理公正客观的价值观,教育学生要具有工程师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以及大国工程师的优秀品质和责任担当精神。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 绪论
课时目标:1.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2.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3.理解截面法和内力、应力、变形、应变的概念。
1.材料力学的任务;
2.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3.外力及其分类;
4.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5.变形与应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二单元 拉伸、压缩与剪切
课时目标:1.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内力、应力及变形计算;2.掌握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机械性能;3.理解拉压超静定问题的计算方法;4.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圣维南原理;5.了解剪切和挤压实用计算。
1.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和实例;
2.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
3.材料拉伸及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失效、安全因数和强度计算;
4.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
5.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应变能;
6.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7.应力集中的概念;
8.剪切及挤压的概念和实用计算。
第三单元 扭转
课时目标:1.掌握圆轴扭转的应力和变形计算;2.掌握扭矩及扭矩图,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3.了解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
1.扭矩的概念和实例;
2.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
3.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4.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5.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
第四单元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课时目标:1.了解静矩与形心、截面惯性矩的计算;2.了解惯性积、静矩的特性;3.掌握矩形和圆形截面的惯性矩计算;4.掌握平行移轴公式;5.了解转轴公式,主惯性轴的概念。
1.静矩与形心;
2.截面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
3.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
4.主惯性轴。
第五单元 弯曲内力和弯曲应力
课时目标:1.掌握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2.掌握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3.掌握弯曲正应力和弯曲切应力的计算;4.掌握弯曲强度条件;5.了解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1.弯曲的概念和实例;
2.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3.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4.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5.弯曲正应力公式,弯曲切应力;弯曲强度条件;
6.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第六单元 弯曲变形
课时目标:1.掌握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2.掌握用叠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3.掌握简单超静定的计算;4.了解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
1.工程中的弯曲变形问题,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2.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3.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4.简单超静定;
5.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
第七单元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
课时目标:1.应力状态的概述,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实例;2.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及图解法;3.三向应力状态的简介;4.广义胡克定律;5.复杂应力状态的应变能密度;6.强度理论概述,四种常用强度理论;7.莫尔强度理论的概念,破坏形式的分析,脆性断裂和塑性屈服。
1.掌握二向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图解法;
2.掌握广义胡克定律及四种常用强度理论及计算;
3.了解三向应力状态及最大切应力;
4.了解脆性断裂和塑性屈服理论及应用范围。
第八单元 组合变形
课时目标:1.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2.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3.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1.掌握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2.掌握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第九单元 压杆稳定
课时目标:1.压杆稳定的概念;2.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3.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4.压杆的稳定校核;5.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1.掌握不同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及适用范围;
2.理解临界应力总图;
3.掌握经验公式及压杆的稳定性校核。
第十单元 能量法
课时目标:1.了解杆件应变能的计算; 2.了解卡氏第二定理、莫尔定理及应用。
1.能量法概述;杆件应变能的计算;
2.卡氏第二定理;
3.莫尔定理。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

参考资料

《材料力学简明教程》,景荣春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6月第2版;

《材料力学III》,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月第5版;

《材料力学》,R.C.Hibbeler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影印版,原书第8版。

江苏科技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宋向荣

宋向荣

教授

推荐课程

材料力学不挂科-4小时学完材料力学

猴博士爱讲课

237451人参加

理论力学不挂科-4小时学完理论力学

猴博士爱讲课

215624人参加

结构力学不挂科-6小时学完结构力学(上)

猴博士爱讲课

169931人参加

工程力学期末-12小时精讲工程力学(静力学&材料力学)

易好

2711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