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建立起管理会计思维:①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的能力。管理会计源于企业实践的内在需求。伴随着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经营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及时有效的预测和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管理会计即应运而生,又生而有责。本课程根据管理活动的预测、规划、控制到考核,每个环节都设计1-2个相应的管理会计方法及其运用,并通过讲解,一方面加深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另一方面熟悉相应管理会计方法及运用。②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企业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十分注重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尤其是Excel等软件的运用。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而且更加强化对管理会计方法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业。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会运用会计及其他经营管理信息,分析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科学决策,规划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并能及时了解管理会计领域的最新发展。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以符合本科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课程成绩由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考试及课程讨论四个部分的单项成绩组合而成。
单项成绩占分比情况:单元测验占30%,单元作业占15%,考试占45%,课程讨论占10%。
(1)单元测验,每单元共10题。都为客观题。三次提交后以所做测验的最高值为最后得分。
(2)单元作业,课程共设3次作业。每人必须完成3次作业和2次互评才有分数,如果想得到好成绩,作业完成次数及互评数必须达到3个。未参与互评但做作业的人将得到应得分数的50%作为最终成绩。按量完成互评的学生将按作业成绩100%给出最终成绩。
(3)期末考试,只有一次提交机会,所得分值即为该项的最终成绩。
(4)课程讨论,按发贴内容质量,即获得被赞数量来计分,获赞数量达5以上即可得分。
《管理会计工具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工具与应用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
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
总学时数:32
学 分: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学科地位:管理会计工具与应用作为管理与会计的直接结合,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与财务会计体系共同构成现代会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工具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工具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先修基础:本课程广泛运用现代数学、运筹学、数理统计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知识,对收集到的会计和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增强企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学好该课程应具备基础会计、中级会计、成本会计、高等数学、管理学等先修基础。
知识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会运用会计及其他经营管理信息,分析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科学决策,规划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并能及时了解管理会计领域的最新发展。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以符合本科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管理会计的思维,认识管理会计工具,并意识到它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战略地图,能正确理解战略地图,掌握战略地图案例。
3.会熟练运用本量利法,掌握损益方程式及边际贡献方程式。会分析产品的边际贡献、单一产品或企业综合的保本点及保利点,来计算产品的创利能力及利润变动的原因,以便有效地进行利润规划。寻找利润的产生的源泉。以满足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的要求。
4. 会熟练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掌握滚动预算的内涵与目标
5. 了解平衡记分卡的内涵与功能目标,熟悉编制平衡记分卡的具体步骤和实施要素,掌握平衡记分卡的应用。
6. 了解作业成本管理的内涵与特点,熟悉作业成本管理的要素体系和应用程序,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7. 了解掌握EVA管理的概念、涵义,会熟练运用EVA管理的有关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掌握EVA管理中的4M价值管理体系;并了解如何提高EVA的有效途径。
8.对风险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认识。了解风险有关的不确定性的含义,以及有关风险的不同学说。理解风险的量指标是基于概率和幅度的。掌握风险的本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章次 | 内容 | 课内学时分配 |
第一章 | 管理会计思维 | 2 |
第二章 | 管理会计工具-战略地图工具 | 4 |
第三章 | 管理会计工具-滚动预算 | 2 |
第四章 | 管理会计工具-经营预测管理 | 4 |
第五章 | 管理会计工具-本、量、利分析 | 4 |
第六章 | 管理会计工具-平衡记分卡 | 4 |
第七章 | 管理会计工具-作业成本管理 | 4 |
第八章 | 管理会计工具--EVA管理 | 4 |
第九章 | 管理会计工具-风险管理 | 4 |
合 计 |
| 32 |
第一章 总 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本课程的引言。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有关管理会计的内涵,明确管理会计思维,以及管理会计工具与管理会计工作组织,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2.讲授内容
(1) 管理会计的内涵;
(2) 管理会计思维;
(3)管理会计工具;
(4)管理会计工作组织。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管理会计的思维。
教学难点:管理会计工具。
第二章 管理会计工具—战略地图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企业使命、愿景公司战略,重点掌握战略地图的概念与层次;理解战略地图的构建,掌握战略地图的相关案例.
2.教学内容
(1)企业使命、愿景、公司战略;
(2)战略地图的含义与层次;
(3)战略地图的应用程序:构建战略地图
(4)战略地图案例分析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构建战略地图。
教学难点:战略地图的构建。
第三章 滚动预算
1.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预算流程、预算编制方法,重点掌握滚动预算的内涵与目标;理解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掌握滚动预算的相关案例。
2.教学内容
(1)预算的编制方法
(2)滚动预算的内涵与目标
(3)滚动预算的编制流程
(4)滚动预算案例分析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滚动预算的编制程序
教学难点: 涉及多业务量变化时,滚动预算的编制
第四章 管理会计工具—预测分析
1.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预测分析的概念、特点、基本程序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定性和定量两类预测分析方法的特征;熟练掌握平滑指数法和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的应用技巧;重点掌握目标利润的预测方法;熟悉成本预测和资金需用量预测的主要方法。
2.教学内容
(1)预测分析概述与程序;
(2)预测分析的方法;
(3)销售、利润、资金需要量的预测。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预测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销售、利润、资金需要量的预测。
第五章 管理会计工具—本、量、利分析
1.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明确本、量、利分析的概念、前提条件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保本点、保利点和保净利点有关公式及其应用,掌握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加权平均法;熟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及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评价指标,了解几种主要的本、量、利分析图的特点以及多品种条件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教学内容
(1)本、量、利分析概述;
(2)保本分析;
(3)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4)保本点的敏感性分析。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本、量、利分析。
教学难点:保本点的敏感性分析。
第六章 管理会计工具—平衡记分卡
1.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平衡记分卡的内涵与功能目标的基础上,熟悉编制平衡记分卡的具体步骤和实施要素,重点掌握平衡记分卡的应用。
2.教学内容
(1)平衡记分卡的内涵与功能目标;
(2)平衡记分卡的应用程序;
(3)平衡记分卡的应用案例。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编制平衡记分卡的具体步骤。
教学难点:平衡记分卡的应用。
第七章 管理会计工具—作业成本管理
1.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作业成本管理的内涵、特点、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区别和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制度条件的基础上,熟悉作业成本管理的要素体系和应用程序,重点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2.教学内容
(1)作业成本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2)作业成本管理的应用程序;
(3)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案例。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作业成本管理的应用程序。
教学难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第八章 管理会计工具—EVA管理
1.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明确EVA管理的概念、涵义的基础上,熟练掌握EVA管理的有关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掌握EVA管理中的4M价值管理体系;了解提高EVA的有效途径以及EVA的局限性。
2.教学内容
(1)EVA管理的概述
(2)EVA管理的4M体系
(3)EVA管理的评价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EVA管理的4M体系
教学难点: EVA管理的计算方法
第九章 管理会计工具—风险管理
1.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风险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认识。了解风险有关的不确定性的含义,以及有关风险的不同学说。理解风险的量指标是基于概率和幅度的。掌握风险的本质。
2.教学内容
(1)风险管理的起源和定义
(2)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职能
(3)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框架
(4)风险管理的种类和过程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框架
教学难点:风险管理的过程
四、有关说明
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关系
本课程属于会计专业工具课,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好本课程,可为后续学好《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本课程以原理形式阐明管理会计工具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突出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工具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各管理会计工具分析研究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与学生案例分析为主,辅之以学生课后自学与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机地与实践需要结合起来;同时,也应使案例教学与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必要的面授内容主要讲解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介绍课程学习资源,同时对各章重点、难点、疑点、期末复习讲解;引导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通过课程讨论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资源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比如:交流学习、解答疑问、讨论问题、教学研讨等。
3.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按照教学计划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总课程成绩由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考试及课程讨论四个部分的单项成绩组合而成。
单项成绩占分比情况:单元测验占30%,单元作业占15%,考试占45%,课程讨论占10%。
(1)单元测验,每单元共20题。都为客观题。三次提交后以所做测验的最高值为最后得分。
(2)单元作业,课程共设5次作业。每人必须完成5次作业和3次互评才有分数,如果想得到好成绩,作业完成次数及互评数必须达到5个。未参与互评但做作业的人将得到应得分数的50%作为最终成绩。按量完成互评的学生将按作业成绩100%给出最终成绩。
(3)期末考试,只有一次提交机会,所得分值即为该项的最终成绩。
(4)课程讨论,按发贴内容质量,即获得被赞数量来计分,获赞数量达30以上即可得分。
4.课程教学的特殊说明
(1)教材选用建议:钱逢胜主编,《管理会计》(2016),国家级教材、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
(2)课时分配:本课程共32课时,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3)课程特色: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应变能力打下基础。
(4)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进程和各章节的时间分配等,均为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学生的基础、教学时间等情况进行调整。
五、教学参考书
1.钱逢胜.《管理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2.胡元林.《管理会计》,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
3.陈昌龙.《管理会计》,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16
4.胡玉明.《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5.祁怀锦.《管理会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6. 何田信.《回归原点:丰田方式的管理会计》
7. 王斌,高晨.《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
8.http://classroom.dufe.edu.cn/C575/Asp/Root/Index.asp? 东北财经大学《管理会计》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
本课程广泛运用现代数学、运筹学、数理统计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知识,对收集到的会计和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增强企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学好该课程应具备基础会计、中级会计、成本会计、高等数学、管理学等先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