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曾经是如此美丽,充满生机,曾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希望。然而,为什么又说全球的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祸患?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生态安全?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哪些不良后果?请跟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保护与生态安全:拯救地球家园”这门通识课程,一同来探索以上问题的答案。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自然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我国自然保护的现状,熟悉全球自然生态保护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增强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守护地球家园。
本课程2014年评为全国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2015年评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6年“中国自然保护的发展”获第二十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一等奖,“生物多样性概述”获全国生命科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优秀制作奖,《自然保护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获第二十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三等奖。
欢迎选修暨南大学《自然保护概论》MOOC课程,本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 平台的“自然保护与生态安全:拯救地球家园”MOOC,2017年3月20日在校内三大校区(本部、南校区、珠海校区)同步开课。
线上自学为同学们通过互联网自学(不进教室的自学,包括每周自主完成观看课程视频、课程资料、在线讨论、在线作业和自测题任务)。
线下见面课总为四次。分别是第3周(3月23日)、第7周(4月13日)、第11周(5月11日)、第13周(5月25日)。本部:教学楼124教室。南校区:教学楼N313教室。珠海校区:教学楼604教室。(注:每次见面课,各校区到各校区视频直播的见面课教室。每校区均有四次见面课,三校区同步)
本课程评价采用百分制计分,在线成绩分为以下4个部分:
1 平时测验(客观题)40%;
2 平时课程讨论10%;
3 作业与互评(主观题)20%;
4 期末考试(客观题)30%。
本课程成绩采取在线测试+作业+讨论+期末考试成绩(90%)+见面课四次考勤(10%)。
周次 | 章节内容 | 知识点的微视频名称 |
第1周 | 自然保护的发展与生态危机 | 1.1世界自然保护的发展(9’28) 1.2全球气候变化(9’45) 1.3全球性生态危机(11’37) 1.4中国自然保护的发展(9’35) 4.5中国的生态危机(9’42) |
第2周 | 自然保护的基础理论 | 2.1自然生态环境(9’34) 2.2生态学基础(9’44) 2.3生态系统生态学(11’14) 2.4可持续发展与自然保护(8’22) 2.5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7’05) |
第3周 | 森林与湿地生态保护 | 3.1森林生态系统(11’02) 3.2中国的森林资源(7’02) 3.3湿地生态系统(9’16) 3.4中国的湿地概况(7’42) 3.5中国重要森林和湿地(10’27) |
第4周 | 草原与荒漠生态保护 | 4.1草原生态系统(7’21) 4.2中国的草原概况(6’48) 4.3中国的最美草原(8’19) 4.4荒漠生态系统(6’38) 4.5荒漠化危机(7’51) |
第5周 | 水生生态保护 | 5.1陆地水生态系统(8’55) 5.2中国陆地水生生态系统(7’21) 5.3海洋生态系统(7’30) 5.4中国的海洋资源(5’39) 5.5海洋自然灾害(6’07) |
第6周 | 自然资源保护 | 6.1自然资源的概述(7’57) 6.2自然资源的特点(8’36) 6.3土地资源的保护(8’38) 6.4矿产资源保护(8’24) 6.5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7’01) |
第7周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7.1生物多样性概述(11’00) 7.2世界生物多样性(8’58) 7.3中国生物多样性及保护(8’27) 7.4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危害(8’39) 7.5生物安全及转基因生物(10’03) |
第8周 | 自然保护区 | 8.1自然保护区概述(8’44) 8.2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7’27) 8.3自然保护区管理(7’34) 8.4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成 效(6’53) 8.5著名的自然保护区(11’51) |
第9-12周 | 平时测试 在线讨论 自评互评作业 在线期末考试 成绩审核 |
本课程是一门通识课程。适合任何对自然生态保护感兴趣的学习者选修,不需要其他预备知识。
(1)课程使用教材
黄柏炎主编.自然保护概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大学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2)参考资料
李双成编著. 自然保护学.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张风春主编. 生物多样性基础知识.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5
陈学明主编. 谁是罪魁祸首:追寻生态危机的根源.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欧阳志云主编. 生态安全战略. 学习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14
丹尼尔D.查尔斯等著. 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活(原书10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严耕主编.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1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曹凑贵主编. 生态学概论(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孔繁德主编. 生态保护概论(第2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王敬国主编. 资源与环境概论(第2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1、 本课程提供的内容包括视频、文档、富文本、平时测验以及讨论。其中【视频】【平时测验】【讨论】是必须完成的(平时成绩的来源)。【文档】和【富文本】是知识补充内容(不计成绩),视频播放时间的问题也不计入成绩,有利于复习和考试。教学资源示意图如下:
5、我们的课程每周一10:30更新一周课程的内容。内容包括视频、文档、富文本、测验题以及讨论。 教学资源示意图如下:
2、 “课件”中,当你把一小节的内容都完成后,小节前面的圆圈,会变成实心的绿色。如果有未完成的,就呈现绿色半圆。目前用手机或用平板电脑看课件视频,系统都不会记录观看历史,因此小圆不会变实心绿。这个纪录仅用于提示学习进度,与课程成绩无关。
3、讨论区,设有老师答疑区(发表关于作业、测试、课件内容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回答的疑问),课堂交流区(课件中作为教学内容的讨论)和综合讨论区(发表任何想与大家分享的经验及想法!关于本课程、学习、工作、生活等一般性话题)。你可以根据规则在讨论区发表你的内容。只有参与课堂交流区(也就是课程团队在课件中发出的讨论帖)才会列入最终成绩。一般情况下,不能匿名发帖,且需要参与老师发起的所有讨论才能拿到平时课程讨论的满分。
4、同学们选课后,在“我的课程”中,你都会看到《自然保护与生态安全:拯救地球家园》MOOC和《自然保护概论》SPOC两门课程。请不要删除任何一门课,否则会影响你的学习和成绩的查找。同学们每次学习都请从《自然保护概论》SPOC进入学习。
5、 我们为本课程建立一个课程QQ群:自然保护概论MOOC的QQ群:1609643(入群密码为:201703),同学们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进入后昵称改为“校区+姓名”。Q群供大家学习交流以及吐槽用。此群作为课程的辅助互动交流用,如果有价值的学习交流内容,请回到本课程的MOOC讨论区中,这样不仅大家可以交流,更重要的是,你还能获得讨论的高分。
6、微信公众平台:自然保护与生态安全,是暨南大学自然保护概论教学团队运营。将和您一起学习自然保护概论MOOC,微信公众平台将关注:自然生态、生态警示及自然保护。是本课程的内容扩展,有助于本课程的学习。
7、 暨南大学选修本课程的同学,请在个人设置中,务必将你的真实姓名修改过来。否则老师可能无法找到你的成绩。
声明:本课程部分文献、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及其他公开出版物,为教学需要在此借鉴。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在此对所引用资料的作者及出版发布单位表示感谢!
感谢暨南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王春瑞为本课程的宣传片提供专业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