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微生物基础与检验技术
第10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3月02日 ~ 2024年07月02日
学时安排: 2-4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61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39)
spContent=您想知道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吗?您想知道细菌、霉菌、酵母菌、病毒长得是什么样子吗?您想知道它们喜欢吃什么?有哪些危害?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帮助?微生物与你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本课程将为您解开以上答案。
您想知道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吗?您想知道细菌、霉菌、酵母菌、病毒长得是什么样子吗?您想知道它们喜欢吃什么?有哪些危害?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帮助?微生物与你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本课程将为您解开以上答案。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微生物基础与检验技术》是食品类专业和生物技术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食品等领域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微生物主要类群(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及其分类的基础知识;掌握微生物的不同营养类型,产能方式,生长量的测定方法和群体生长规律;掌握从自然界分离菌种和保藏菌种的基本知识;掌握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储藏中作用以及食品中毒性微生物的控制与检测;培养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技术,纯培养的分离方法以及菌种保藏技术等。

授课目标

       通过对多家企业进行专业调研,确定食品类专业和生物技术类的就业方向,并设定相应项目课程,他们分别是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加工技术、微生物应用技术、发酵生产技术等,从项目课程的就业岗位、技能需求、理论知识等三方面研究发现,均需要《微生物基础与检验技术》作为前导课程,所以确定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 把以上就业方向重新整合,确定与该课程相关的岗位群有两个,分别为微生物检测岗位、产品质量控制岗位。微生物检测岗位需要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无菌操作、分离培养、显微鉴定病原菌鉴定、出具检测报告等技能。 产品质量控制岗位需要掌握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规律,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微生物的控制条件,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控制方法等技能。 要达到以上培养目标,精心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我们的课程内容设计一直贯彻这样的三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跟踪岗位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本课程所有教学内容选取均由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内容始终紧跟企业的实际生产发展需要。第二条原则是:依据工种考核标准,组织教学 在紧密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依据劳动部食品检验工考核标准来组织教学。第三条原则是:第一第二课堂融合,培养学生动手技能。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1.1微生物的定义和认识史

1.1.2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1.1.3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第一章测验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2.1.1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2.1.2细胞的基本结构

2.1.3细胞的特殊结构

2.1.4细菌的鞭毛

2.1.5细菌的繁殖和群体形态

2.2放线菌

2.3蓝细菌

2.4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第二章测验

第三章 酵母菌

3.1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

3.2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3.3酵母菌的繁殖和培养特征

第三章作业

第四章 霉菌

4.1霉菌的应用和菌丝特征

4.2霉菌菌丝的特化形态

4.3真菌的繁殖

4.4常见的霉菌和蕈菌

第四章作业

第四章测验

第五章 病毒

5.1病毒的分类、研究历史和特点

5.2病毒的形态和噬菌体的繁殖

5.3流感病毒的大小、结构和致病机理

5.4流感病毒的防治和口罩防护

第五章测验

第六章 微生物营养与培养基

6.1微生物生长的六要素

6.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运输方式

6.3.1培养基的定义和配制原则

6.3.2培养基的分类

第七章 微生物生长与控制

7.1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7.2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

7.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7.3.1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7.3.2氧气对微生物的影响

7.3.3pH值对微生物的影响

7.3.4高温灭菌法

7.3.5影响高温灭菌的因素和控制方法

7.3.6其他物理除菌法

7.3.7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第七章测验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8.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8.1.1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8.1.2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8.2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8.3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8.4艾姆斯实验

8.5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第八章测验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9.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9.1.1土壤中的微生物

9.1.2水体中的微生物

9.1.3空气和工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9.1.4食品和人体中的微生物

9.1.5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9.2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第九章测验

第十章 微生物实验技术

10.1显微镜的构造

10.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0.3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10.4常见微生物的菌落识别技术

10.5培养基的配制技术

10.6玻璃器皿的包扎技术

10.7无菌灭菌技术

10.8接种和划线技术

10.9菌落总数检验技术

10.10大肠菌群检验技术

10.11微生物直接计数技术

10.12微生物实训室常见仪器介绍

10.13微生物检测3D虚拟仿真软件

第十章测验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有机及生物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学》

参考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主编 第三版

《食品微生物与检验》袁贵英 钱爱东主编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操庆国

操庆国

副教授

推荐课程

餐饮管理与服务

李萍萍

2114人参加

果树生产技术

郭正兵

577人参加

园艺设施

解振强

314人参加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

颜志明

5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