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饮食安全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食物和人,即研究食物与健康的关系,主要是研究食物中的有害成分与健康的关系。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和食品科学的观点出发,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利用食物资源,预防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以提高健康水平。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必修课,主要介绍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因素及法律法规,主要内容为概论,食品污染总论;天然有毒物质的食物;膳食结构中的不安全因素;化学物质应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食物过敏;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辐照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性的评价;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性质量控制等。
授课特色:
本课程全面介绍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防控措施,重点突出,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食品安全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章节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如基于问题为基础的教学、互动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互换、情景体验式、研讨辩论、对比分析、视频、图片等,并将其灵活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之中,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和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的最新进展,为学生在相关领域进一步的深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合于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卫生与营养、预防医学、生物科学等与食品相关,以及其他非食品专业和全社会广大关注食品安全的人士。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及其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食品安全学》的课程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1:掌握食品生长、生产加工、食用过程中引起食品安全性问题的各种因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任务;掌握食品安全性的现代内涵。熟悉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性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生物性污染来源和各种化学物质成分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含天然有毒物质的常见动植物性食物来源,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从而保障人体健康。
课程目标2:熟悉常见的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掌握减少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对食品的污染。熟悉超高压和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上的应用,了解国内外辐照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消费者对相关技术的认知。
课程目标3:了解常见的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熟悉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与法规,增强对其安全性的认识,提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水平。
课程目标4:掌握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种类及功能,熟悉我国膳食指南,掌握HACCP系统原理及其应用、各类食品的安全与卫生,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期末考试占70%。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加工技术
1、《食品安全学》第1版,纵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2、《食品安全学》第2版,张晓莺,殷文政主编,科学出版社,2017;
3、《食品安全学》第2版,丁晓雯,柳春红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
4、《食品卫生学》第2版,柳春红,刘烈刚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
5、《食品安全导论》第2版,谢明勇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
6、《城乡食品安全》,李诚,柳春红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8;
7、《现代食品卫生学》2版,孙长颢,刘金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8、《现代食品安全科学》,吴永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9、《食品安全手册》,Schmidt R H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10、《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孙长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11、https://www.foodmate.net/;
12、https://www.chnfood.cn/;
13、https://www.cifst.org.cn;
14、https://www.modernfoo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