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校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方法,树立创新创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课程相比,有以下三个创新性特点,这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一、课程内容综合化
创业教育实质为“企业家精神”教育,它是通识教育的发展和延伸。同理,创业教育课程也应是通识类课程的发展和延伸,其教学目标应融入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坚持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大学生创业基础教程》的综合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课程类型与课程目标综合统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类型包括学科课程及实践课程;学科课程侧重传授创业知识,活动课程侧重培养创业意识和技能,实践课程侧重提供创业模拟演练。二类课程彼此融合,在实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方面形成了互有侧重,互为补充的立体、综合对应关系。其二,课程科目的跨学科性。创业教育课程不是根据学科体系来一一对应进行设置的,而是综合多门学科知识总和组成的跨学科课程,也就是自然科学课程与人文科学课程的整合。
二、课程组织活动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的活动化是指课程的操作方式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尽可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参与中实现“启发创业意识、体验创业过程、提升创业技能”的目的。这种活动化的课程组织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学科课程的活动化。学科课程知识点的讲授,尽可能体现了活动因素和时间因素,克服和避免了学科课程教学组织的单一性和封闭性。第二,活动课程的活动化。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风险管理”主题通过“风险投掷活动”使学生了解风险评价的程序,并在实践中学会风险管理。第三,实践课程的活动化。比如,“商业模拟游戏”通过模拟企业运作,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商业过程,感悟商业真谛。
三、课程组织的体系化
1、基本知识技能学习体系
该门课程拟对企业、职业元素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商业的基本运作过程,掌握建立、运营、改善和壮大企业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具体有四大子目标:(1)培养创业意识,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2)提供创办和经营企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提高就业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中小企业以及缺乏正规就业机会的环境下有产出的工作;(4)鼓励大学毕业生把创业和自我雇用作为理性职业选择。
2、专业实训课程体系:
面向专业学生开设形式多样、与专业深度融合的模拟实训类创业课程,学生在仿真的创业环境中检验自己的创业过程与管理能力,规避创业风险以提高创业成功的机率。
3、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学校各专业依托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以及教学企业,融入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等各方资源,开设专业创新创业专题报告会,旨在培养学生将专业技能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和互相交流,深刻认识创新是时代的需要,唤起创新意识,激起创新热情;掌握创新思维的方式与方法;了解创业的基本要素和创业过程;了解和掌握创业机会与风险、创业资源与商业模式、创业项目与团队等创业理论与实践知识。期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平时 30%
1.出勤与平时表现情况 50%
2.平时作业 50%
考试 70%
第一章 创新与创新思维
第一节 创新
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形式
第三节 团队创新思维
创新与创新思维单元测验
创新与创新思维单元作业
第二章 创新思维训练
第一节 发散思维训练
第二节 逆向思维训练
第三节 联想思维训练
第二章创新思维训练单元测验
第二章创新思维训练单元作业 案例分析
第三章 认识创业
第一节 创业含义及特点
第二节 创业活动过程
第三节 创业在我国现状
第三章认识创业单元测验题
第三章认识创业单元作业
第四章 识别创业机会
第一节 什么是创业机会?
第二节 创业机会的来源与识别
第三节 评价创业机会
第四章 单元测验
第四章 单元作业
第五章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第一节 创业者、创业者特质与能力
第二节 创业者风格
第三节 创业团队构建
马云创业历程案例分析
第六章 创业计划书
第一节 创业计划书的作用
第二节 创业计划书构成
第三节 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
第六章单元测验
第六章 单元作业
第七章 创建新企业
第一节 创建新企业的法律法规问题
第二节 新企业的选址与名称设计
第三节 创建新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
第四节 新企业的风险管理
第七章 单元测验
第七章单元作业
第八章 创业失败与成功访谈
第一节 访谈1
第二节 访谈2
第三节 课程总串
建议先修:《管理学》、《经济学》、《经济法》、《市场营销》等课程。
1.沙彦飞,张小兵. 创新创业基础.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4
2.创新思维的培养,温兆麟、周艳、刘向阳,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创新思维法:打破思维定式,生成有效创意,[美]Thomas,Vogel(托马斯.沃格尔),陶尚芸译.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4. 大爆炸式创新,[美]拉里.唐斯,保罗.纽恩斯,粟之敦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5. 创新的天梯,[以]亚里.拉登伯格 [加] 夏罗默.迈特尔,司哲、张哲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 创新之力——将创意变为现实,[英]马特.金登,谢绍东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7. 创新思维方法概论,张晓芒,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8. 每个人都有创意- 培养员工和团队创新素质的思维训练;(美)杰克·福斯特(Jack Foster)著;宋苗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9
9. 团队创新支持系统理论方法及应用;张朋柱等著;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10. 刘志阳.创业管理,上海人们出版社,2012
11. 张玉利.创业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12. 如何进行团队建设;龚剑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3. 300个创新小故事,缪晨,北京:学林出版社,2007
14. 小创新大效果,容和平,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1
15. 《创新故事,陈晓虹,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10。
16. 《创新的力量》,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7. 创新的艺术,(美)汤姆·凯利(Tom Kelley),(美)乔纳森·利特曼著;李煜萍,谢荣华译;李煜萍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
18. 伟大创意的诞生:创新自然史,(美)史蒂文·约翰逊,盛杨燕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19. 创业管理,陈德智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
1.本课程开课时间共8周,教学内容根据学习情况及时发布,课程成绩的评分标准见学习页面。
2.本课程选课注册时一定要按注册选课流程来操作,否则即使进行课程学习了,也不能获得成绩。
3.每部分内容学习前均会有提醒和公告发布,提醒和公告会发到个人认证的邮箱里,务必要及时收取邮件。
4.课程学习要看每部分的所有视频和资料,完成相应的单元作业、单元测验和最后的考试。课程单元作业、单元测验均有次数和时间段限制,提交时间一旦截止,则不能提交。考试只有一次机会,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进去考试,这样成绩会受到很大影响。
5.课程讨论在讨论区进行,课程学习一定要参加讨论啊,这样大家相互学习!另外最为重要的是老师们和同学们可以在线进行交流答疑,这是在线开放课程最强大的地方。
6.过往许多同学学习时不能持之以恒,最后课程结束时忘记了作业、测验,甚至连考试都忘记了!建议所有学习者要有坚韧的毅力,课程学习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