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中华自古有神奇,医者仁心治未医。望相已知寒热辨,闻言更著内外疾。问道五行求变通,切止阴阳舒肤肌。经络协和黄帝传,典藏深浅总相宜。 本课程将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为大家讲中医诊断的内容,为临床奠定基础。 让我们一起步入《中医诊断学》课程的学习之旅,感悟中医的精妙之处!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历书写等内容。诊法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辩证、脏腑辩证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和内容、症、病、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八纲、病性、脏腑等辩证的基本内容及辩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证候诊断、疾病诊断的思路,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牵头建立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作为“国家标准”(GB16751,2)在全国教学、科研、临床推广应用。率先在国内创立“中医诊断实验教学”。已在全国推广应用。2009年构建中医诊断实训教学模式,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2006年至今,主办全国中医诊断实践教学师资培训班4期。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三等奖2项。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中医诊断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还应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病案书写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医各门临床相关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本课程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中医院校的大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与年轻教师;西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都可以学习。如果是对中医感兴趣的初学者,可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同步学习、查阅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参考资料

袁肇凯  王天芳  中医诊断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月

邓铁涛  中医诊断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年11月

王忆勤  中医诊断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年8月

李灿东  吴承玉  中医诊断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8月

陈家旭  邹小娟  中医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12月

许家佗  中医舌诊彩色图谱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费兆馥  顾亦棣  新编中医诊法图谱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5年11月

费兆馥 许家佗 中医脉诊知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10月

费兆馥  现代中医脉诊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1月


常见问题

Q :  

1.我该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A :  (1)首先您要注册一个学银在线的账号。

(2)您需要有一定的上网条件,能够流畅的观看教学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您可以选择在PC端登陆我们的网页, 也可以选择下载我们的app学习通,通过手机客户端来学习。

(3)您一旦报名选择了课程,我们的课程主讲老师或课程团队会通过通知的形式给您发送课程有关的消息,同时会抄送您的邮箱,请您及时查收。

Q :  

2.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了,怎么办?

A :  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帮助:

(1)在课程群聊中发布求助信息,说不定和你一起学习这门课的小伙伴就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呢;

(2)在课程讨论区留言,课程团队看到后将会及时回复。

(3)联系我们的客服,或者随时给我们发邮件,邮箱地址:xueyin@chaoxing.com。

Q :  

3.我是新手,能否给我一些学习建议?

A : (1)我们的课程采用MOOC的方式授课,因此您可以自由安排您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但我们仍旧希望您每周能都有固定的时间持续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根据人的记忆曲线显示这种规律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您的学习质量。

(2)学习的过程比较容易,为了检验您的学习成果,我们的课程团队会在课程章节结束后布置测验或作业,希望您尽可能的按时独立完成。如果有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您可以继续回看复习课程。

(3)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与各位学习者一起煮酒论英雄。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光可以对课程所学内容温习内化,还能互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相信您一定会有额外的收获。

Q :  

4.课程会不会很难、很枯燥?

A :  (1)我们的课程都是老师经过精心设计拍摄制作而成,并且由于是MOOC的方式,所以课程拆分成了不同的知识点,学习起来一点也不费劲。

(2)我们的课程多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授课方式,课程中也有许多案例的呈现,相信会给学习者带来诸多方面的启发。我们也将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支持学习者将研究发现转化为实践,改进自身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