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2021春 设计美学(数媒班)(王妍)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3月08日 ~ 2021年05月20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48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当我们顾盼世界,世界摇曳生姿。人类缘何设计出如此美丽的世界?人类的设计与设计的人类是怎样一种互动关系?历史递嬗中,设计怎样保持了繁花似锦不断出新?世界各地的设计不同却因何同样美的令人惊赞?你是否感受到设计正在发生着激动人心的历史转型?那么来吧,让我们一起开启设计之美的探索之旅!
当我们顾盼世界,世界摇曳生姿。人类缘何设计出如此美丽的世界?人类的设计与设计的人类是怎样一种互动关系?历史递嬗中,设计怎样保持了繁花似锦不断出新?世界各地的设计不同却因何同样美的令人惊赞?你是否感受到设计正在发生着激动人心的历史转型?那么来吧,让我们一起开启设计之美的探索之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设计之美是设计类专业的重要核心理论课程,也是审美素质教育的通识课程。启发学习者用审美的眼光反思设计问题,培养审美思维,提高审美素养,有助于提升设计创意能力。

       本课程以古今中外的设计经典作为读解对象,从审美的角度理解设计这一创造活动。以案例欣赏、美学分析为方法,在审美反思中领悟设计之美的本质;从心理感知的角度探讨设计美的形式;从媒介技术的角度理解设计的力量;在文化语境中理解设计美的差异;在技术的变革中探索设计历史的发展规律,讨论设计美学范式的更迭;在数字时代的当下,探讨设计的转型与设计美的新范式。

       同学们可以通过六个维度理解设计之美:

       一,设计与需要,理解设计美的本质;二,设计与艺术,理解设计美的情感性;三,设计与媒介,理解设计美的社会性;四,设计与文化,理解设计美的差异性;五,设计与技术,理解设计美的发展性;六、设计的转型,理解设计美的未来性。

       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改变和完善的人性。关于设计之美的探究,将指导我们涵养性灵,创造审美化生存,使生活充满诗意。



授课目标

探究设计之本,体验设计之美

      本课程引导学员们用审美的静观感悟设计,用美学的思辨反思设计。探索设计的本质,建立纵深的史学眼光和宏廓的文化视野,培养敏锐的思维、深刻的理解力、深邃的洞察力和优秀的表现力、以及面向未来的开拓力。

成绩 要求

【随堂测试】(线上):每讲中的随堂测试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不计分。

【随堂讨论】(线上):占总成绩的10%。以活跃度计分(发帖和回帖的数量≥10个为满分)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课堂讨论】(线下):占总成绩的10%。需要参与课堂讨论,按表现由同学互评计分。

【学习笔记】(线上):占总成绩的20%。需要完成四个单元笔记提交,同学互评计分。每个同学需完成至少5份笔记的评分只提交不互评只得到得分的50%,未达到5份,平台按比例折减分数)。

【实验报告】(线下):占总成绩的20%。需要完成两个实验报告,按评分标准老师评分计分。

【期末考试】(线下):占总成绩的40%。

【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 


课程大纲
设计之美的基本问题
课时目标:1.理解和掌握设计与美学、设计与艺术、设计与技术的关系2.理解人的需要与设计美、人的尺度与设计美的关系3.理解设计美的形式要素、情感要素、设计美的心理建构
1.1设计与美学(上)
1.2设计与美学(下)
1.3设计美的本质
1.4设计美的形式
设计的媒介力量
课时目标:1.理解设计的媒介作用2.理解建筑设计的媒介力量、产品设计的媒介力量、传达设计的媒介力量
2.1设计的媒介力量
2.2建筑设计的媒介力量
2.3产品设计的媒介力量
2.4传达设计的媒介力量(上)
2.5传达设计的媒介力量(下)
设计美的文化差异
课时目标:1.了解东方与西方、理解设计美的文化语境2.理解物我观、物用观、方法观、物美观差异下的设计美
3.1设计的文化语境(上)
3.2设计的文化语境(下)
3.3物我观差异下的设计美(上)
3.4物我观差异下的设计美(下)
3.5物用观差异下的设计美(上)
3.6物用观差异下的设计美(下)
3.7方法观差异下的设计美
3.8物美观差异下的设计美(上)
3.9物美观差异下的设计美(下)
技术革命与设计革命
课时目标:1.理解技术革命与设计革命的关系2.了解手工技术对古代设计的影响,理解和掌握手工技术与古典设计美学3.了解机器技术革命对设计的影响,掌握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及其审美特征4.理解和掌握机器尺度与机器美学5.理解和掌握后现代美学6.理解和掌握 “新理性主义”审美特征
4.1技术革命与设计革命
4.2古代技术革命与手工技术
4.3手工技术与古典设计(上)
4.4手工技术与古典设计(下)
4.5机器降临
4.6抵制机器: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4.7迎迓机器:新艺术运动
4.8拥抱机器:装饰艺术运动
4.9机器技术革命与现代设计
4.10机器尺度与机器美学(上)
4.11机器尺度与机器美学(下)
4.12后现代美学:“形式”的返魅
4.13后现代美学:“设计”的解构
4.14电子技术革命与“新理性主义”的建构
设计的转型与审美化生存
课时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革命对设计发展的影响,理解交互设计、用户为中心、体验性设计的审美特征2.理解自然用户界面:面向用户感知的交互设计及其“隐形的技术”的审美特征3.了解工业4.0及其核心技术及其对设计发展的影响,理解设计的转型:自组织-智能化设计的审美特征4.理解和掌握设计革命与设计审美范式的嬗变,理解设计的新范式: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审美化生存
5.1设计的转型: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
5.2交互设计:用户为中心•体验性
5.3设计的转型:自然化交互设计
5.4自然用户界面:隐形的技术
5.5工业4.0及其核心技术
5.6设计的转型:智能化设计
5.7设计革命与设计审美范式的嬗变
5.8结束语:审美化生存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设计之美,毋需具备先备知识。

参考资料

1. 王妍,巩新龙.设计美学 [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2.尹定邦,邵宏著.设计学概论[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3.邵宏主编,颜勇、黄虹等编著.西方设计:一部为生活制作艺术的历史[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 王琥著.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研究、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设计审美研究、中国传统设计技术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常见问题

声明

1.本课程部分图片、视频来自网络,为教学需要在此借鉴。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wy0126@126.com联系。

2.本课程一些案例参考了部分书籍,在这里,对于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3.尊重老师与同学,不发表暴力文字,不在平台内发布非法、违禁信息。


源课程

该SPOC课程部分内容来自以上源课程,在源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王妍

王妍

教授 博士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