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手段已发展为与理论手段和实验手段并存的科学研究的第三种手段,计算思维已成为各专业学生都应掌握的基本思维方式,本课程介绍计算学科所蕴含的经典的计算思维,是与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有一样地位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计算机类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复合型创新思维的重要课程。
无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
开设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omputer--Introduction to Computing Thinking
总学时:40; 授课:40; 总学分:2
授课对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
课程要求:必修课
课程分类:公共课
1.1 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属于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的计算机系列课程中第一层次的课程,也是本科生入校后的第一门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目前,计算手段已发展为与理论手段和实验手段并存的科学研究的第三种手段,计算思维已成为各专业学生都应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的统称,它对于所有学科的人员建立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以便未来进行各种新型计算手段研究以及基于新型计算手段的学科创新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典型的计算思维,理解计算系统的一些核心概念,理解计算系统是如何产生与工作的,理解现实世界的各种事物如何利用计算系统来进行控制和处理,培养学生使用计算系统的意识,使用计算系统进行问题求解的框架和过程。
1.2 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共包括十三讲,主要教授如下内容:
第1讲 计算机、计算与计算思维
第2讲 符号化、计算化与自动化
第3讲 程序与递归:组合、抽象与构造
第4讲 冯.诺依曼计算机—机器级程序及其执行
第5讲 现代计算机—复杂环境下程序执行
第6讲 由机器语言到高级语言---程序编写编译
第7讲 算法-程序与计算系统之灵魂
第8讲 怎样研究算法-排序算法研究示例
第9讲 怎样研究算法-遗传算法研究示例
第10-11讲 数据化思维--怎样管理和利用数据
第12-13讲 网络化思维--怎样连接和利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