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
第9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0日 ~ 2025年07月20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79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437)
spContent=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是地质工程、环境地质、资源勘查、水利工程以及自然地理等众多专业学科学习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地球发生在最近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时期的各种地质事件、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形貌特征、形成动力及其演变规律。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是地质工程、环境地质、资源勘查、水利工程以及自然地理等众多专业学科学习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地球发生在最近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时期的各种地质事件、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形貌特征、形成动力及其演变规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第四纪地质和地貌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建设等国民经济各个方面都涉及到的重要地质条件和地质体,通过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与多种实践活动(如矿产、地下水、工程基础、工程灾害及新构造运动等)有关的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的基本知识,同时对第四纪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方面(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海平面变化、动植物群的演变与人类发展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环境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内容丰富,紧密结合人类生活生产,不仅能提高专业能力,而且对自然地质旅游也能提供很大的帮助,使你对自然美景欣赏的同时,更能知其所以然!

授课目标

第四纪地质和地貌是地球发展演化的最新阶段和最新表现,是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在矿产、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等问题的分析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地学类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第四纪地质和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掌握不同成因类型地貌及其堆积物的基本特征、第四纪地质和地貌调查研究方法,熟悉第四纪气候、海平面环境变化、新构造运动、生物界以及地层的演化特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第四纪地质和地貌调查研究,认识和分析第四纪地质和地貌条件,为解决相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城乡规划等问题提供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科学依据的能力。

1、了解地貌的基本成因类型及其堆积物特征,第四纪地质的演化历史;

2、掌握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研究方法和新技术应用;

3、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提高保护环境意识,提高专业认知度和使命感。

课程大纲
概论
课时目标:理解和掌握地貌形态、成因和发展,以及地貌发育的地带性等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和第四纪年代分期、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成因标志及其研究等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基本概念
第四纪地质及地貌研究意义
地貌形态与等级
地貌发育的地带性
地貌成因与发展
第四纪年代及其分期
第四纪沉积物研究
构造地貌
课时目标:认识和掌握构造地貌形态及其演化特征
大地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地貌
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课时目标:认识和掌握风化作用的类型、过程及其产物,重力地貌类型及其堆积物特征。
风化作用
残积物与风化壳
土壤与古土壤
斜坡块体运动
滑坡及其堆积物
崩塌及其堆积物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课时目标:认识和掌握流水地貌类型、形态及其堆积物特征。
流水作用
河流地貌
河流冲积物及水系
坡面流水作用与坡积物
洪流作用和洪积物
泥石流及其堆积物
岩溶地貌及其堆积物
课时目标:认识和掌握岩溶发育条件、岩溶地貌类型、形态及其堆积物特征。
岩溶的地貌作用
地表岩溶溶蚀地貌
地下岩溶溶蚀地貌
岩溶堆积地貌及岩溶研究的意义
冰川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课时目标:认识和掌握冰川地貌、冻土地貌类型、形态及其堆积物特征。
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碛地貌
冰水沉积物及冰水堆积地貌
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风成地貌与堆积物和黄土
课时目标:认识和掌握风成地貌类型、形态及其堆积物特征;认识和掌握黄土的特征、分布、成因。了解荒漠化问题。
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
黄土概述
黄土地貌
荒漠及荒漠化问题
新构造运动
课时目标:熟悉新构造运动的概念、特征、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方法。
新构造运动的概念与表现
我国新构造运动特征
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
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研究方法
第四纪生物界
课时目标:熟悉第四纪生物界演化及其研究意义。
第四纪哺乳动物
古人类与古文化期
第四纪软体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和环境意义
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
第四纪地层
课时目标:了解我国第四纪地层分布及其划分对比方法。
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中国第四纪地层
第四纪环境
课时目标:熟悉第四纪地质环境(气候、地磁场、海平面)变化特征及其标志。
第四纪气候变化标志
第四纪气候环境特征
第四纪气候变化史
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趋势问题探讨
第四纪海平面与地磁变化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调查研究方法
课时目标:了解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物理年代学方法、放射性年代学方法和其他方法等)的测年原理、适用条件、取样要求以及测年范围;了解古环境参数(主要是古气候温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取样要求、测温成果;掌握地貌调查研究方法和第四纪地质剖面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熟悉砾石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四纪年代学
第四纪古环境参数研究法
第四纪地质及地貌调查研究方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具有“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古生物”等初步知识。

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

曾克峰主等编,《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4.12

谢宇平主编,《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地质出版社,1994.1

杜恒俭等编,《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1.7

马友良编,《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6.12

2.参考文献

    杨怀仁等编,《第四纪地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刘东生等著,《黄土与环境》,科学出版社,1985年

   M.A.J.Williams等著,《第四纪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

3.网络资源

    https://www.jingpinke.com/

河海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孙英学

孙英学

讲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