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习近平总书记在5.29讲话中指出,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我国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突破口。这为教育技术在教育强国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赋予了更高的价值,为教育技术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以及混合式教学和泛在学习等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近几年的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政策可见,教育技术已成为打好高质量教育攻坚战,实现教育公平的快速而有效举措,因此,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已成为教师或教育管理者最基本的素养和能力要求。学习本课程,可使你掌握教育技术内涵,站位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发展前沿,有效提升你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助力你的教师专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5.29讲话中指出,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我国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突破口。这为教育技术在教育强国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赋予了更高的价值,为教育技术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以及混合式教学和泛在学习等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近几年的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政策可见,教育技术已成为打好高质量教育攻坚战,实现教育公平的快速而有效举措,因此,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已成为教师或教育管理者最基本的素养和能力要求。学习本课程,可使你掌握教育技术内涵,站位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发展前沿,有效提升你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助力你的教师专业发展。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最核心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认识该领域、了解该专业及其学科思想的导入性基础课程。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你快速认识和了解教育技术学专业及其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价值作用,掌握教育技术内涵、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等学科知识体系,掌握教学资源设计和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过程的方法,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教与学的绩效。因此,本课程适用于四类学习者:1)刚刚步入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它以系统、全景的方式帮助你认识和了解本专业,并做好未来发展规划;2)备考(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同学,它以最高效的方式帮你备考;3)师范专业或未来从教的学生,它可以提升你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和信息化教学技能,让你快速掌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教学方法;4)广大在职教师,它可以帮助你快速提升信息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又快又好地助力并促进你的教师专业发展。
授课目标
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学完本课程,可实现四个层次的目标:一、掌握教育技术内涵及其学科发展简史,了解教育技术的使命及其在教学改革中价值作用;二、掌握教学系统设计、智能化教学环境、微课等教学资源设计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方法,培养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和实践能力;三、掌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方法,学会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模式方法开展信息化教学,提升信息化教学领导力;四、培养运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改革的思维习惯和信息化素养,提升利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的能力,又快又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大纲
专业与课程简介
课时目标:了解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使命与作用;了解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的关系;能够辨析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了解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对比其它各领域,了解因对教育技术认识的不全面或教育技术的缺位而导致的教学的滞后与保守;了解本课程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本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等。
认识教育技术
课时目标:掌握教育技术的形成发展历史,明晰教育技术专业的初心使命;掌握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及其内涵。
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
课时目标:掌握技术的内涵和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掌握教育信息技术分类及其教育应用。
3.1技术与教育技术发展模型;3.2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课时目标: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教育技术领域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性;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框架及其在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和提升教与学绩效中的支撑作用。
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
课时目标:了解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的重要性;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内涵;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能够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问题,运用其模式规划和指导做好教学设计,熟练有效地设计教学方案。
5.1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内涵;
5.2教学系统设计的模式及案例
信息时代的教学资源
课时目标:了解教学资源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重要性,掌握教学资源的含义及分类,掌握课件、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方法,掌握智慧教室等教室类教学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的功能及设计。
6.1教学资源的内涵;
6.2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
6.3教学环境设计
信息时代的教与学
课时目标: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时代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掌握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实施教学,进而提升教与学的绩效。
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与方法
课时目标: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了解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与时俱进的;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为未来开展教育技术学研究打下基础;掌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体系,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常用的研究方法。
7.1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领域和热点;
7.2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育信息化政策解读
课时目标:按类解读近几年的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政策,重点解读国家发布并实施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帮助学习者掌握国家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核心要义及未来改革趋势。
9.1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解读;
9.2高等教育信息化政策解读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是学习者步入教育技术学专业或教育技术领域的引导性课程,对预备知识和学习基础没有要求。
证书要求
(一)日常考核
日常考核方式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 单元测验(24%):均为客观题,共8次,每次3分。每次测验允许尝试3次,每次30分钟内完成,取最高分。
2. 课堂讨论(16%):在讨论区的子版块——课堂交流区进行回复,其中的有效回复会计入成绩,16条为满分。对他人的回复做出的评论不计分,恶意刷帖的行为将会被扣除一定分数。
3. 作业考核(20%):共2次,每次10分。每次提交作业后,在评价阶段每位同学需要进行自评,且至少互评5位同学的作业。
作业的计分规则为:未参与互评的学生将仅获得其应得分数的70%,未完成互评的学生将获得其应得分数的80%,全部完成互评的学生将获得其应得分数的100%。
(二)期末考核
期末考试(40%):课程最后进行一次考试,只允许作答一次,考试请在60分钟内完成。
(三)证书相关说明
课程设置“合格”(达到60分)、“优秀”(达到85分)两档结业标准,由任课教师签发电子版课程结业证书,其中成绩“优秀”者将颁发电子版优秀证书。电子版的课程结业证书免费,纸质版证书收费:100元/人。
证书发放工作由爱课程网负责,有关问题请咨询:010-58556579。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