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食品微生物学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5月06日 ~ 2025年02月18日
学时安排: 4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82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175)
spContent=我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从1985年招收“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本科生开始设立,迄今已开设二十余年。课程将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与食品专业知识以及生产实践的案例贯穿始终,内容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性和应用性相结合。主讲教师都有十年以上的课程讲授经验,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能将科研成果、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日常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能力培养。教学过程融入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讨论、指导自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我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从1985年招收“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本科生开始设立,迄今已开设二十余年。课程将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与食品专业知识以及生产实践的案例贯穿始终,内容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性和应用性相结合。主讲教师都有十年以上的课程讲授经验,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能将科研成果、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日常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能力培养。教学过程融入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讨论、指导自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食品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在普通微生物学与相关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术的基础上,专门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生物学特性、食品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以及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控制及卫生学检测,从而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种多样、安全卫生的食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课程包括“绪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食品微生物的营养”、“食品微生物的代谢”、“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食品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食品微生物的生态”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等十章内容,涵盖了微生物的结构功能、营养、代谢、生长、遗传、生态、分类等基础知识,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作用、有害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价等应用技术。

学生通过自学慕课、直播课堂学习、课程相关视频拓展学习、课堂同步练习、在线讨论任务、章节测试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掌握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

授课目标

目标1:理解食品微生物学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分析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能力,以获得有效结论。

目标2:掌握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并能够把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应用到食品的研发、生产和品控等过程。

目标3: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学术型”与“复合应用型”并重的高级专业人才。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征及命名规则,了解微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1.1微生物的概念
1.2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
1.3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1.4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1.5微生物学概念及其分支学科
1.6微生物发展简史
1.7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1.8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
原核微生物
课时目标:掌握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食物中毒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及常见的类群。
2.1细菌
2.2细菌与食品的关系
2.3放线菌
2.4其他原核微生物
2.5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
课时目标:掌握霉菌、酵母菌的的细胞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形成及其特性,酵母菌和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食物中毒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及常见的类群。
3.1酵母菌
3.2霉菌
3.3蕈菌
病毒
课时目标:掌握病毒的概念、特点、结构及繁殖方式。了解噬菌体、亚病毒以及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病毒。
4.1病毒
4.2亚病毒
食品微生物的营养
课时目标:掌握微生物的营养要素,营养类型的划分,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以及培养基的选择、设计原则及方法。
5.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
5.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5.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5.4培养基
食品微生物的代谢
课时目标:掌握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和生物氧化类型,理解微生物代谢与食品加工和食品质量控制的关系。
6.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6.2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6.3微生物的初级代谢
6.4微生物初级代谢的调节
6.5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课时目标: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其测定、表达方式,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的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及预测微生物学等。
7.1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
7.2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7.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7.4微生物的培养方式
7.5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与机制
7.6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食品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课时目标:掌握基因突变的类型、特点及突变机制,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不同方式,掌握微生物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微生物菌种衰退的原因并掌握菌种复壮的方法,理解菌种保藏的原理,掌握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和措施。
8.1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8.2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8.3菌种衰退、复壮与保藏
食品微生物的生态
课时目标: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掌握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纯化的一般方法,掌握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9.1基本概念
9.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开发
9.3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课时目标:了解微生物的进化过程,掌握微生物鉴定的方法及技术。
10.1微生物的进化与系统发育
10.2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概要
10.3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展开全部
河北农业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桑亚新

桑亚新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