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3月07日 ~ 2022年07月22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684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1)
spContent=“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应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涉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管理、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贯穿机械产品生产全过程,是培养专业能力的关键课程,是获取“机械产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关键课程。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应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涉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管理、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贯穿机械产品生产全过程,是培养专业能力的关键课程,是获取“机械产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关键课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极限配合的理论知识并具有检验测量的综合能力。本课程主要讲授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极限与配合部分主要有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结构和螺纹联接、键联接、圆柱齿轮等公差内容;测量技术部分主要讲授测量技术基础知识,常用测量仪器的种类、应用范围和检测方法。

授课目标

 (一)专业能力

(1)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识图、标注、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2)正确选用和熟练使用现场计量器具检测产品的基本技能及分析零件质量的初步能力;

(3)具有设计光滑极限量规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

(1)掌握标准化和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2)掌握本课程中几何量公差标准的主要内容;

(3)学会根据机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几何量公差与配合;

(4)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定;

(5)掌握常用测量器具的种类、应用范围检测方法;

(6)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技术政策法规。

 (三)素质结构

(1)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以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培养学生努力进取的精神;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3)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4)培养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求知精神。


课程大纲

第1周 绪论、尺寸公差与配合

1.1 互换性概述

1.2 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2.1 孔轴及尺寸术语定义

2.2 尺寸公差与配合

单元测试

第2周 几何公差与检测(一)

3.1 几何公差概述

3.2 形状公差

3.3 方向公差

3.4 位置公差

单验测试

第3周 几何公差与检测(二)

3.5 跳动公差

3.6 公差原则

3.7 几何公差的选用

3.8 几何误差检测

单元测试

第4周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测量技术基础

4 表面粗糙度

5.1 测量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5.2 测量误差的处理

单元测试

第5周 圆锥公差与检测、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6.1 圆锥公差基础知识

6.2 圆锥与圆锥角的检测

7.1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

7.2 滚动轴承与轴径和外壳孔配合精度的确定

单元测试

第6周 键、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8 普通平键联结的公差、配合与检测

9.1 螺纹的概述

9.2 普通螺纹的误差

9.3 普通螺纹的检测

单元测试

第7周 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

10.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及其主要传动误差

10.2 齿轮的各项精度指标

10.3 齿轮误差检测实例

单元测试

第8周 综合零件的精度检测、检具设计及精度检测

11.1 典型轴类零件精度检测

11.2 三坐标测量技术

12.1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12.2 光滑极限量规精度检测实例

单元测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高等数学,机械设计,金属工艺学,材料力学


参考资料

张兆隆主编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7 位授课老师
张兆隆

张兆隆

教授

杨立云

杨立云

副教授

李海涛

李海涛

副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