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理论力学
第1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8月31日 ~ 2026年01月17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6周,共20周 已有 418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10)
spContent=《理论力学》课程包含三个部分,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一方面可以直接解决简单工程问题,比如机构的运动分析、速度加速度计算等;另一发面结合高等数学、工程软件等课程的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设计等。所以《理论力学》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是提升工程素质的重要基础。
《理论力学》课程包含三个部分,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一方面可以直接解决简单工程问题,比如机构的运动分析、速度加速度计算等;另一发面结合高等数学、工程软件等课程的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设计等。所以《理论力学》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是提升工程素质的重要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理论力学》是工科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是解决工程问题必不可少的一门工具书性质的课程,是学习一系列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课程以伽利略和牛顿总结的基本定律为基础,属于古典力学的范畴。主要包括三部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运动学则从几何的角度研究物体运动的运动规律,而忽略引起运动的原因。动力学则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可以直接解决机械运动相关的各种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搭建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以理性之力,籍工程之用,学好《理论力学》为我们在工程技术领域攻坚克难提供条件, 《理论力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也是提升工程素质的重要基础。

《理论力学》理论比较抽象,课程逻辑严密,系统性强,需要扎实的数学知识的支撑,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又导致理论力学的课时量被压缩,学生上课经常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针对这种情况,课程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让学生自己找出某类工程问题的共同特征,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总结出解决方法,理论和实践结合,突出应用性。

 

授课目标

课程目标1 能够综合使用静力学方法、运动力学理论从工程问题中提炼出力学模型并数字化,进而求解结构的静力平衡问题及运动力学问题;能够掌握静力学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滑动摩擦、重心坐标计算相关知识的应用。掌握点、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合成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掌握质点和定轴转动刚体的动力学微分方程,掌握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工程应用。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课程目标2 能够表述、解释和判别静力学与运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具备针对工程问题静力计算、运动分析和动力计算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条理性,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判别简单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能够综合运用理论力学的知识提出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养成积极进取、敢于挑战、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

课程目标3 能够阐述理论力学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能够针对具体的理论力学问题,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设计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能正确采集分析实验数据,并通过查找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课程以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态度,培养求实务真、开拓创新的职业精神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今后的工作岗位爱岗敬业、安全节约的工程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主要从实验方面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从实验设备的调试、保养及实验的完成,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劳动技能,培养勤能补拙意识、吃苦精神、奋斗精神。实验中要求学生体力和脑力相结合,从而培养善于思维、富于创造的技能型人才。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绪论:介绍《理论力学》的课程内容、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及学习该课程的意义。
0.1绪论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课时目标:理解静力学平衡、刚体和力的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公理;掌握各类常见约束的性质;掌握物体和物体系统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
1.1静力学公理和推论
1.2约束和约束反力
1.3 常见约束的类型及约束力的画法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及力偶系
课时目标:掌握力的投影的计算;掌握力矩、力偶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知识及工程应用。
2.1几何法解平面汇交力系
2.2解析法解平面汇交力系
2.3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和计算
2.4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课时目标:理解力的平移定理及其应用;熟悉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过程和简化结果分析;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熟练求解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3.1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3.2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
3.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工程应用
3.4静定和超静定问题
3.5物体系平衡问题举例
3.6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第四章 空间力系
课时目标:掌握空间力在直角坐标系中投影的计算;了解空间力对点之矩的计算;掌握空间力对轴之矩的计算方法;了解空间力偶的概念和性质;了解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和简化结果分析;)了解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掌握计算轴系零部件空间力系平衡问题的方法;了解物体重心概念及简单形体重心的求解方法。
4.1空间汇交力系
4.2空间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4.3空间力偶系
4.4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结果分析
4.5空间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4.6重心
4.7重心的确定方法
第五章 摩擦
课时目标:掌握滑动摩擦的概念;掌握滑动摩擦力的特征;了解摩擦角和自锁的概念;了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了解滚动摩擦的概念。
5.1滑动摩擦
5.2考虑摩擦时的物体平衡问题
5.3摩擦角与自锁
5.4滚动摩擦
静力学总结
课时目标:加深对静力学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对静力学相关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静力学总结
第六章 点的运动
课时目标:理解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实质;掌握直角坐标法描述点的运动方程和轨迹、速度、加速度的方法;掌握自然坐标法描述点的运动方程和轨迹、速度、加速度的方法。
6.1 点的运动
6.2 自然法描述点的运动
6.3点的运动学的工程应用
第七章 刚体的运动
课时目标:掌握刚体的平行移动特点;掌握刚体的定轴转动运动方程、角速度、角加速度;掌握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7.1刚体的平行移动
7.2刚体的定轴转动
7.3 定轴转动刚体的工程应用
第八章 点的合成运动
课时目标:理解点的合成运动的概念;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了解牵连运动为平移时的点的加速度合成方法;了解科氏加速度的概念;了解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方法。
8.1点的合成运动
8.2牵连点和牵连速度
8.3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8.4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第九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课时目标: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 掌握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点的速度的方法;掌握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图形内点的速度的方法;了解基点法求解平面运动刚体内某点加速度;了解简单的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9.1刚体的平面运动
9.2求平面运动刚体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
9.3求平面运动刚体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
9.4用基点法求平面运动刚体内各点的加速度
9.5运动学综合应用举例
运动学总结
课时目标:加深对运动学主要知识点的理解,理清运动学的知识主线,更快捷的解决运动学问题。
运动学总结
第十章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课时目标:理解动力学基本定律;掌握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的内容及其能解决的两类工程问题的求解方法。
10.1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10.2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工程应用
第十一章 动量定理
课时目标:掌握动量与冲量的概念;理解动量定理的内容,掌握其工程应用;理解质心运动定理的内容,了解其工程应用。
11.1 动量定理
11.2质心运动定理
第十二章 动量矩定理
课时目标:掌握质点和质点系动量矩的概念;理解动量矩定理内容,了解工程应用;掌握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了解其工程应用;掌握单个刚体及简单组合体对轴的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12.1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
12.2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
12.3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
12.4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
12.5 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课时目标:掌握力的功的概念;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的计算方法;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了解其工程应用;了解功率、功率方程、机械效率的概念;了解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了解各普遍定理解决各类工程问题的选择方法,并熟练应用。
13.1 力的功
13.2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
13.3动能定理及工程应用
13.4功率方程
13.5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第十四章 达朗贝尔原理
课时目标:理解惯性力的概念;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掌握不同运动形式的刚体惯性力的简化结果;了解达朗贝尔原理的工程应用。
14.1达朗贝尔原理
14.2惯性力系的简化
14.3动静法的应用
第十五章 虚位移原理
课时目标:了解约束、虚位移、虚功的概念;了解虚位移原理的工程应用。
15.1虚位移原理的相关概念
15.2虚位移原理
动力学总结
课时目标:加深对动力学主要知识点的理解,理清动力学的解题方法和步骤,了解动力学普遍定理的应用。
动力学总结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大学物理等

参考资料

1.张春梅、段翠芳.《工程力学(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

2.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第8版.2020

3.贾启芬、刘习军.《理论力学》第4.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4.谢传锋等.《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河南工学院
7 位授课老师
张春梅

张春梅

教授

王文堂

王文堂

副教授

刘华博

刘华博

讲师

推荐课程

理论力学不挂科-4小时学完理论力学

猴博士爱讲课

216076人参加

理论力学期末高分/考研-8小时精讲理论力学

嘉浩老师

1622人参加

工程力学期末-12小时精讲工程力学(静力学&材料力学)

易好

2766人参加

材料力学不挂科-4小时学完材料力学

猴博士爱讲课

237973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