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是中医、中药桥梁课程。
本课程理论教学主要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的分类,中药炮制常用辅料,中药饮片的包装贮藏与质量控制,中药饮片的生产管理等。各论主要讲授净选与加工,饮片切制,炒法,炙法,煅法,蒸煮燀法,复制法,制霜法和其他制法。
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饮片炮制工艺,炮制前后饮片临床作用的改变,及重点药物的炮制现代进行进展是本课程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1.能理解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2.能运用传统中药炮制方法及饮片生产工艺;
3.在掌握药物炮制前后临床作用变化基础上,能在临床合理使用炮制品;
4.能辨识常用中药炮制品;
5.具备从事中药饮片生产、开发、研究、使用的能力,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第一章绪论
1-1中药炮制的涵义
1-2中药炮制学的任务和特点
1-3中药炮制的起源
1-4古籍中有关炮制的记载及炮制专著
说课视频-请同学们多提意见。
第一章绪论测试
第二章中药炮制的理论基础
2-1中药炮制的传统制药原则
2-2生熟异用理论
2-3辅料作用理论
2-4炮制药性理论
2-5炮制适度理论
2-6炭药止血理论
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中药炮制辅料和方法
3-1液体辅料1
3-2液体辅料2
3-3固体辅料
3-4中药炮制的分类
第四章炮制对中药的影响
4-1炮制对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4-2炮制对含苷类、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4-3炮制对含鞣质、有机酸、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
4-4炮制对含油脂、树脂、蛋白质、肽、糖类药物的影响
4-5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中药炮制与中医临床疗效
5-1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
5-2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5-3临床选用炮制品的一般原则
第五章测试
第六章净制
6-1净选加工及其目的
6-2清除杂质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6-3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的方法
第七章饮片切制
7-1常用软化处理方法
7-2软化程度检查方法
7-3饮片切制类型及原则
7-4饮片的干燥
7-5中药饮片的包装
7-6中药饮片贮藏中的变异现象及原因
7-7中药炮制品的贮存保管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一 净制、切制、制绒
第八章炒法
8-1炒法定义与分类
8-2炒法的历史、目的及操作要点
8-3清炒法的分类及目的
8-4炒黄法工艺及火候
8-5炒黄法代表性药物
8-6炒焦法及代表性药物
8-7炒炭法及代表性药物
实验二清炒法
第八章炒法测试
第九章固体辅料炒法
9-1麸炒及其代表性药物
9-2土炒及其代表性药物
9-3米炒及其代表性药物
实验三固体辅料炒
炮制操作视频
第九章固体辅料炒法
第十章固体辅料烫法
10-1砂烫及其代表性药物
10-2蛤粉烫及其代表性药物
10-3滑石粉烫及其代表性药物
固体辅料烫实验
第十章固体辅料烫法
第十一章、十二章炙法
11-1炙法一般操作流程、目的及注意事项,与固体辅料炒的区别
11-2酒炙法及代表性药物
11-3醋炙法及代表性药物
11-4醋炙法代表性药物
11-5姜炙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11-6盐炙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11-7蜜炙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11-8油炙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实验操作视频
实验四炙法
炙法测试题
第十三章煅法
13-1煅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13-2明煅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13-3煅淬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13-4扣锅煅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实验五 煅法
第十三章煅法
第十四章蒸煮燀法
14-1蒸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14-2煮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14-3燀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实验六蒸、煮、燀法
第十四章测试
第十五章复制法与制霜法
15-1复制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15-2去油制霜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15-3渗析制霜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第十五章测试
第十六章发酵法、发芽法
16-1发酵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16-2发芽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第十六章测试
第十七章水飞法与提净法
17-1提净法和水飞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第十七章测试
第十八章干馏法
18-1干馏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第十八章测试
第十九章烘焙煨法
19-1烘焙法和煨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19-2特殊制法及其代表性药物
第十九章测试
需要有《中药学》《中医基本理论》《方剂学》知识储备,部分知识点涉及到《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内容。
《中药炮制学》,张振凌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临床中药炮制学》,张振凌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辅助教材《中药炮制学》,龚千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药炮制学》,张春凤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药品标准查询https://www.drugfuture.com/standard/
(1)课程衔接:课程与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以及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分析化学等课程衔接较为紧密,受开课学期影响,个别课程同学期进行,此外,中医专业学生有关化学知识,中药专业学生有关中医知识较为欠缺,需要学生紧密联系相关课程,同步学习。
(2)知识点联系:该课程知识点之间联系较多,如不同炮制方法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的联系与区别,药物炮制前后功效的改变情况等是课程的难点,需要同学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多加实践,以便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