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大学生涯规划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金匮要略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2月13日 ~ 2020年06月02日
学时安排: 2-3个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761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金匮要略》课程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由汉代张仲景所著述,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书中有方有论,是辨治内伤杂病临床思维方法学专著。它既是一门中医的临床基础课,又是中医各科临床课,是中医学的综合提高课,对中医临床各科均有普遍指导意义。因此,本课程是中医院校主干课程之一。
《金匮要略》课程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由汉代张仲景所著述,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书中有方有论,是辨治内伤杂病临床思维方法学专著。它既是一门中医的临床基础课,又是中医各科临床课,是中医学的综合提高课,对中医临床各科均有普遍指导意义。因此,本课程是中医院校主干课程之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等课程基础上,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核心,将理、法、方、药有机联系起来,并紧密结合临床,讲述了内伤杂病为主的辨证思维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提高中医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下坚实基础。本书编写分篇论病,分条叙证,分证出方,言简而意赅,详略有别。本书共25篇,398条,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等40多种疾病,共载方205首,用药约155味。首创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创制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对中医内科学和方剂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授课目标


1.掌握杂病诊治规律,拓宽临床思路;

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

3.提高把握治疗疾病全过程以及阅读古医籍的能力。


成绩 要求

60分为合格;80分为优秀

课程大纲

绪论

0.4药物剂量

0.3《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

0.1《金匮要略》的性质

0.2张仲景其人、书名、历史沿革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1治未病举例-肝病传脾的治疗

1.2肝虚病的治疗

1.3仲景健康观

1.4仲景发病观

1.5仲景疾病防治思想和措施

1.6饮食养生思想

1.7“治未病”的内涵

1.8时令和气候的关系

1.9五邪中人,各有法度

1.10四诊举例—切诊

1.11论治原则-审因论治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单元测试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2.1痉湿暍病概述

2.2痉病-瓜蒌桂枝汤证

2.3痉病-葛根汤证

2.4痉病-大承气汤证

2.5湿病的提纲及治则

2.6湿病-麻黄加术汤证、麻杏苡甘汤证

2.7防己黄芪汤证

3.1百合病阴证阳证的治则

3.2百合病的临床表现

3.3狐惑病-甘草泻心汤证

痉湿暍、百合病脉证并治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4.1中风举例及中经络脏腑的表现

4.2桂芍知母汤证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5.1血痹

5.2虚劳典型脉象解析

5.3虚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5.4虚劳-小建中汤证

5.5虚劳干血-大黄蛰虫丸证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测验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6.1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三病概念及脉症鉴别

6.2虚热肺痿证治

6.3虚寒肺痿证治

6.4肺痈及射干麻黄汤证

6.5厚朴麻黄汤证、泽漆汤证

6.6皂荚丸证、越婢加半夏汤证、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7.1奔豚气病脉证并治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8.1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 上

8.2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 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0.1腹满、寒疝、宿食三病的概念

10.2腹满里实胀积证-厚朴三物汤、大承气汤

10.3腹满里实兼表寒证-厚朴七物汤

10.4腹满里实兼少阳证-大柴胡汤

10.5腹满虚寒饮逆证-附子粳米汤

10.6腹满脾胃虚寒证-大建中汤

10.7腹满寒实内结证-大黄附子汤

10.8寒疝阳虚寒盛证-大乌头煎和乌头桂枝汤

10.9寒疝血虚寒滞证-当归生姜羊肉汤

腹满寒疝宿食第十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11.1肝着

11.2肾着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2.1概述(成因和脉症)

12.2概述(分类1)

12.3概述(分类2)

12.4概述(留饮和伏饮)

12.5概述(治则)

12.6苓桂术甘汤

12.7己椒苈黄丸

12.8泽泻汤和五苓散

12.9甘遂半夏汤

12.10木防己汤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13.1肾气丸

13.2栝楼瞿麦丸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4.1水气病分类及其主症

14.2水气病的治法

14.3风水表虚证

14.4风水夹热证

14.5皮水夹热证

14.6皮水表实证

14.7皮水阳郁证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5.1谷疸证治

15.2酒疸证治

15.3女劳疸证治

15.4湿重于热黄疸、热盛里实证治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16.1虚寒吐血证治和热盛吐衄证治

16.2虚寒便血证治和湿热便血证治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17.4呕吐热犯胃肠和胃肠实热证治

17.5呕吐寒热错杂证治

17.6哕病的治则与证治

17.7虚寒下利兼表证治和寒厥下利证治

17.8虚寒下利脓血证治和下利大肠湿热证治

17.1呕吐肝胃虚寒证治和阴盛格阳证治

17.2呕吐寒饮停胃证治和脾虚饮停证治

17.3呕吐阳虚停饮和饮结胸胃证治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

20.7妊娠水气

20.3妊娠腹痛

20.2胎癥鉴别及癥病的治疗

20.5妊娠恶阻重证

20.6小便难

20.1妇人妊娠病脉证概述、诊断与恶阻轻证调治

20.8胎动不安

20.4胞阻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二

22.8腹痛证治

22.6经水不利证治

22.4月经病

22.9转胞证治

22.7带下病证治

22.2热入血室证治

22.1妇人杂病的成因、证候和治则

22.5妇人陷经证治

22.3梅核气证治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一

21.5产后虚热烦呕的证治

21.6治疗妇人产后病的附方

21.2产妇郁冒病解转为胃实证治

21.1产后三大证的成因和病机

21.3产后瘀血内结腹痛证治

21.4产后中风证治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等课程知识为基础。

参考资料

1.《金匮要略讲义》,张琦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6-01.

2.《金匮要略讲义(第3版),张琦、林昌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06-01.

河南中医药大学
6 位授课老师
王勇

王勇

副教授

苏玲

苏玲

讲师

孙鸿昌

孙鸿昌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