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民法总论》是法学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是民法的入门课。本课程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旨在便于学习者系统掌握民法基本知识,熟悉《民法典》总则编等主要法律内容,锻炼培养民法思维与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研究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商法等内容,正确理解适用民法规范奠定基础。
《民法总论》是法学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是民法的入门课。本课程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旨在便于学习者系统掌握民法基本知识,熟悉《民法典》总则编等主要法律内容,锻炼培养民法思维与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研究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商法等内容,正确理解适用民法规范奠定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民法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每个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终止与活动开展,都与民法密不可分。父母能随意使用未成年子女的压岁钱吗?设立公司要登记吗?买卖交易遭遇欺诈能撤销吗?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要求朋友还钱,3年或5年后要求还钱遭拒,还受法院保护吗?等等。民法都为这些民商事活动定规则。《民法总论》是关于民法基础理论的课程,是学习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等民法各部分知识的基础。《民法总论》不仅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也是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需要掌握民法知识的学生必修的课程,还是需要民法知识的社会人士必学的基础课。
本课程以马工程教材——《民法》为蓝本,参考其他教材,系统讲授民法概述、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时效等内容。通过整合学界通说,反映民事立法与理论研究动态,引入民法典型案例,务求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践,既考虑学习的趣味性,又注意内容的专业性,为学习者系统掌握民法总论基本知识、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高民法实践能力、提升法律职业素养,从事民法理论研究或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授课目标
本课程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典型案例分析、作业测试讨论、推荐资料阅读,使学习者了解民法总论的架构,系统掌握民法基本知识,熟悉《民法典》总则编等主要民事法律的内容,推动学习者主动思考、加深理解、学以致用,锻炼培养民法思维和实践能力,融会贯通民法理论、民法规范和民法判例。
成绩 要求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民法学研究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民法学理论体系的含义、特征及其构建,了解民法的历史发展和学习方法。
民法概述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民法的概念与特征、调整对象、渊源、适用等问题,并注意对民法的渊源、民法的适用知识点的运用。
2.1 民法的概念与特征
2.2 民法的调整对象
2.3 民法的渊源
2.4 民法的适用(上)
2.5 民法的适用(下)
民法的基本原则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特征和功能,民法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绿色原则的含义、主要内容及其在民法的体现,理解民法典相关规则,并注意本章知识点及相关规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3.1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3.2 平等原则
3.3 意思自治原则
3.4 公平原则
3.5 诚实信用原则
3.6 公序良俗原则
3.7 绿色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与要素,掌握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及其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作用,理解民法典相关规则,并注意本章知识点及相关规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4.1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分类
4.2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4.3 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权利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民事权利的内容与分类,理解民事权利行使的条件与限制、民事权利救济的方式,理解民法典相关规则,并注意本章知识点及相关规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5.1 民事权利的概念与特征
5.2 民事权利的分类(上)
5.3 民事权利的分类(下)
5.4 民事权利的行使
5.5 民事权利的救济
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的概念、分类,把握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关系;理解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理解民法典相关规则,并注意本章知识点及相关规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6.1 民事义务、民事责任的概念以及民事责任的分类
6.2 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
自然人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特征以及开始终止,理解我国民法典对胎儿利益的保护规定;理解并掌握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及其理由、监护、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相关内容,理解民法典相关规则,并注意本章知识点及相关规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7.1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上)
7.2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下)
7.3 监护
7.4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法人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法人的概念及特征,明确法人设立的条件、法人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特点、法人变更与消灭的内容;理解法人制度的功能;理解民法典相关规则,并注意本章知识点及相关规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8.1 法人的概念、特征与成立
8.2 法人的分类
8.3 法人的能力
8.4 法人机关
8.5 法人终止
非法人组织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非法人组织的概念、特征、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设立终止等内容;掌握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非法人组织主要类型的内容,理解合伙企业与法人、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的区分,理解民法典相关规则,并注意本章知识点及相关规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9.1 非法人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9.2 非法人组织的主要类型
民事法律行为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成立与生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附款等内容,掌握意思的基本知识,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理解民法典相关规则,并注意本章知识点及相关规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10.1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10.2 意思表示
10.3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10.4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10.5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10.6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10.7 民事行为被宣告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10.8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10.9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代理的概念、特征与分类,代理行为的成立与生效要件、代理关系的终止等内容;理解代理制度的功能、代理权的行使;理解民法典相关规则,并注意本章知识点及相关规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11.1 代理的概念与特征
11.2 代理的种类
11.3 代理权的行使与代理行为的成立及生效要件
11.4 无效代理、表见代理与代理关系的终止
时效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诉讼时效的概念、与除斥期间的区别、计算、期满的法律效果、中止、中断等内容,了解诉讼时效的制度价值,理解民法典相关规则,并注意本章知识点及相关规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12.1 诉讼时效概述
12.2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与除斥期间
12.3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
12.4 诉讼时效的起算
12.5 诉讼时效的中断
12.6 诉讼时效的中止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适合法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也适合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工作等专业需要掌握民法知识的学生学习。
参考资料
1.民法学编写组:《民法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2.王利明主编:《民法》(第九版)(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3.黄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及适用指南》(上中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0年版。
4.谭启平主编:《中国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
5.房绍坤主编:《民法》(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6.梁慧星著:《民法总论》(第六版),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
7.韩松编著:《民法总论》(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
8.王泽鉴著:《民法总则》,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9.[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10.杨仁寿著:《法学方法论》(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