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年来,江南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被视为传统中国道路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地区之一。江南因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无穷的文化魅力深受关注。江南史研究成为研究最成熟、成果最丰富的区域史研究领域。
为深入系统地揭示江南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区域特点,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全体老师联合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研究江南史的著名学者,共同讲授《江南史》课程。
本课程将条与块相结合,展开对江南历史的整体介绍。“条”,即《江南史》(上),反映江南历史的纵向发展,即从江南文明起源,到成为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到近代变迁的历史进程。“块”,即《江南史》(下),反映江南作为一个相对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区域社会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内涵和区域特点。
本课程引导同学们通过课程学习,认识江南,理解江南,在探索江南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中国道路形成历史过程的理解,养成家国情怀和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
让我们跟随课程,走进江南,从文明起源到近代转型,追寻江南历史的发展轨迹。
上半部分共九讲,具体分工如下(排名按照授课顺序):
黄爱梅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江南史的概念和范畴”
金蕙涵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师 “中华文明起源中的江南文明”
孙竞昊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江南的开发与环境的若干问题”
刘啸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六朝政权与江南历史”
王进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行政区划与江南历史”
章义和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历代重大历史事件与江南历史变迁”
牟发松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江南稻作农业”
范金民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江南的财赋与赋税”
戴鞍钢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江南的对外贸易回眸”。
第一讲 江南史的概念、范畴——黄爱梅
第一节 问题引入
第二节 “江”在哪里?
第三节 江南不等于长江之南
第四节 本课“江南”的定义
第五节 研究江南史的意义
第一讲测验
第一讲单元作业
第二讲 中华文明起源中的江南文明——金蕙涵
第一节 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概念
第二节 “发现”良渚文化-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第三节 良渚文化的考古学内涵
第四节 良渚文化的性质
第二讲测验
第二讲单元作业
第三讲 江南的开发与环境的若干问题——孙竞昊
第一节 引子:江南何为美?为何美?
第二节 江南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第三节 早期的开发与区域文明类型的确定
第四节 中古时期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中心的形成
第五节 元明清时期(中华帝国晚期)的环境、资源与农业经济
第六节 江南环境与人互动模式的历史价值与定位
第七节 启示:江南开发和发展历史经验中的环境与人
第三讲测验
第三讲单元作业
第四讲 六朝政权与江南历史——刘啸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
第二节 手工的发展
第三节 商业的发展
第四讲测验
第四讲单元作业
第五讲 行政区划与江南历史——王进锋
第一节 上古时期郡县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县制
第三节 春秋时期越国的县制
第五讲单元测验
第五讲单元作业
第六讲 历代重大历史事件与江南历史变迁——章义和
第一节 从文化融汇的角度来看
第二节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
第三节 从政权政策的变化来看
第四节 从战乱的角度看
第六讲单元测验
第六讲单元作业
第七讲 江南稻作农业——牟发松
第一节 稻与江南
第二节 江南:基于考古学证据的水稻栽培起源地
第三节 从象耕鸟耘到火耕水耨——西汉以前江南的稻作农业
第四节 水田制之由人:一种有别于火耕水耨的稻作方式
第五节 以沟为天:唐代江南稻作农业的长足发展及其意义
第六节 以湖为田与十年九潦——宋元明清时期江南稻作农业发展的极限与局限
第七节 棉丝纺织业崛起与市镇勃兴对江南稻作农业的影响
第七讲单元测验
第七讲单元作业
第八讲 江南重赋的由来、变化以及救偏措置——范金民
第一节 江南重赋由来的各种看法
第二节 江南重赋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江南重赋的程度
第四节 江南重赋的影响
第五节 减低江南重赋的呼吁和奏请
第六节 朝廷和地方政府的对策与补偏措置
第八讲单元测验
第八讲单元作业
第九讲 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江南的对外贸易回眸——戴鞍钢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前近代江南的对外贸易
第三节 上海跃居贸易首港
第四节 经济方式与社会群体的变动
第五节 不止于经济:近代贸易助推思想解放
第九讲单元测验
第九讲单元作业
至少具有高中水平的中国史知识,尤其是江南区域史知识。以修习过大学中国史课程为佳。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在每一课的授课过程中会提出书目,可参考。
Q : 我要学习多长时间?
A : 上、下编各9周,下编于上编结束后开课。
Q : 需要什么预备知识吗?
A : 至少具有高中水平的中国史知识,尤其是江南区域史知识。以修习过大学中国史课程为佳。
Q : 课程的参考资料有哪些?
A : 在每一课的授课过程中会提出书目,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