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践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9月05日 ~ 2022年01月15日
学时安排: 3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208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419)
spContent=嵌入式系统是智能硬件、物联网系统的基础。本课程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述嵌入式微控制器和常用外设接口的编程结构和使用方法,以及嵌入式OS、软件设计等知识,结合物联网应用,形成完整的系统知识体系。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用阿里平头哥CB2201口袋板以及阿里云物联网平台设计实验,学生可自行完成所有课程实验。
嵌入式系统是智能硬件、物联网系统的基础。本课程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述嵌入式微控制器和常用外设接口的编程结构和使用方法,以及嵌入式OS、软件设计等知识,结合物联网应用,形成完整的系统知识体系。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用阿里平头哥CB2201口袋板以及阿里云物联网平台设计实验,学生可自行完成所有课程实验。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及通信专业的基础课,它是由微机通信与接口课程演进而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的硬、软件开发方法,为培养学生具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嵌入式技术发展迅速,每3-5年主芯片就会更新换代,而当前主流芯片的结构又过于复杂,不利于本科生学习理解。本课程从相关模块的最基本的、共性的工作原理入手,再逐步引入当前主流芯片的系统结构及应用方法,深入浅出,使得本课程更加适合于本科生学习。


本课程在介绍现代嵌入式系统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嵌入式微控制器、指令系统、开发工具、外设接口原理、外设编程结构及软件设计方法,包括MCU、GPIO、模拟、数字接口与外设、通信接口、电源、嵌入式软件设计方法与优化等,以及低功耗设计技术、基本闭环控制、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网络协议栈等基本知识。


授课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的硬、软件开发方法,并初步具备工程思想。在后继的学习中,能够将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做到活学活用。

课程大纲

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与微控制器概述

嵌入式系统概述  1.1.1-1.1.4

嵌入式系统调试方法  1.1.5-1.1.6

嵌入式处理器:ARM和RISC-V 1.2

第一章作业

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ARM Cortex-M及平头哥RISC-V处理器

ARM及平头哥玄铁处理器架构 2.1-2.2

Cortex-M 处理器内核及功能介绍 / ARM Cortex-M4 编程模型(1)  2.3-2.4.1

ARM Cortex-M4 编程模型(2)(3)  2.4.2-2.4.3

第二章作业

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 ARM指令系统

指令格式与条件码  3.1-3,2

ARM指令的寻址方式  3.3

ARM V7架构指令集(1)(2)  3.4.1-3.4.2

ARM V7架构指令集(3)   3.4.3-3.4.5

ARM V7架构指令集(4)  3.4.6-3.4.7

第三章作业

第三章 测试

第四章 系统控制

功能组件-复位控制  4.1.1

功能组件-时钟控制   4.1.2-4.1.4

功能组件-DMA 4.1.5

操作实例 4.3

第四章作业

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存储器

存储器分类 5.1.1

ROM存储器 5.1.2

存储器控制器 5.1.5

微控制器存储器系统 5.2

变量地址观察例程 5.3

第五章作业

第五章  测试

第六章 基本外设

通用输入/输出端口(GPIO) 6.1

通用定时器/计数器  6.2

脉冲宽度调制(PWM)6.3

看门狗定时器(WDT)6.4

第六章作业

第六章  测试

第七章 模拟外设

模数转换器(ADC) 7.1.1

比较器 (AC) 7.2

数模转换器(DAC)7.3

第七章作业

第七章 测试

第八章 通信外设

嵌入式系统的I-O模块 8.1

SPI接口 8.3

I2C接口 8.4

CAN总线   8.5

第八章作业

第八章 测试

第九章 嵌入式软件设计

嵌入式系统软件组成  9.1

嵌入式C语言基础  9.3

第九章作业

第九章 测试

第十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

常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10.1

FreeRTOS   10.4

第十章作业

第十章 测试

第十一 章 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

物联网概述  11.1

终端技术  11.3

基于阿里云物联网的应用实例  11.4

第十一章作业

第十二 章 低功耗与电磁兼容

低功耗设计方法 12.1

电磁兼容性  12.3

第十二章作业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研修该课程的前提:

1) 已学习硬件相关的前修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

2) 具备C语言编程经验或简单应用系统开发经验。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践(第1版)》作者:沈建华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常见问题

Q :计算机科学学科为什么需要学习《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实践》课程。

A :计算机专业的硬件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和《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践》三部曲。《数字逻辑电路》是这些课程的基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侧重讲述的是CPU的工作基本原理,所讲述的CPU架构与现实使用的CPU存在不小差距;《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践》在《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基础之上,着重介绍当前主流嵌入式CPU构造以及如何基于它们拓展系统、进而开发出可实用的计算机系统。

当前嵌入式系统是实现各种计算机功能及算法的主要平台。只有充分熟悉硬件架构的特点,才能够设计出具有可用性的算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同学可以借助嵌入式平台实现自己的奇思妙想。

 

Q :本课程基于什么型号的芯片介绍嵌入式相关知识?

A :当前主流的32位MCU主要有ARM和RISC-V系列两类。本课程是以CH2601为例介绍玄铁架构的CPU。虽然是基于CH2601介绍,但其基本的知识点与基于ARM的处理器相似,区别仅在于开发时用的库函数不同。

 

Q :这门课程是否适合电子工程或者通信工程专业学习?

A :与电子工程等专业不同,计算机专业侧重于上层软件开发,所以多用库函数驱动嵌入式系统。本课程不适用于从事驱动开发等底层研究的学生,但可适用于其他专业从事应用层开发的同学学习。

 

Q :这门课程的实验怎么做?

A :我们采用了CB2201小板构建了与本课程内容完全对应的实验案例。这块小板具有体积小、价格便宜的特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通过大学计划获得。


华东师范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王慈

王慈

副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330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94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