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课程是是轮机工程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授予船舶与海洋工程工学硕士学位的主要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是是轮机工程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授予船舶与海洋工程工学硕士学位的主要专业必修课。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是轮机工程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授予船舶与海洋工程工学硕士学位的主要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船舶动力装置安全、高效、环保的设计和管理为主线,系统科学地掌握船舶机舱总体和系统优化设计、船舶动力装置能量综合利用、多能源船舶推进技术等理论知识,研究现代轮机管理视角下的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及管理新技术,如智能机舱设计、智能能效管理等,使学生具有智能船舶时代的现代轮机设计和能效管理技术能力。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智能船舶轮机设计技术、管理系统理论、系统分析方法的讲解,基于轮机智能运维和智能能效管理的系统设计和管理方法的研究,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安全与环保意识、理念的基本训练。
成绩 要求
本课程成绩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分布如下:
SPOC视频观看 10分
SPOC题目(测试与作业)20分
答疑、讨论(SPOC)10分
任务(SPOC)10分
平时成绩各项成绩均需获得60%以上分数,若任一项分数低于60%,则平时成绩最高成绩为30分。
期末考试线下进行,成绩满分为50分。
课程大纲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1.1 船舶的心脏—漫谈船舶轮机
1.2 船芯之争—从蒸汽机、汽轮机到柴油机
1.3 从一起船舶航速引起的“血”案说起
1.4 从造船合同以及船舶期租合同的燃油消耗量条款说起—漫谈船舶轮机的经济指标
1.5 船舶轮机的性能指标
1.6 机舱布置
1.7 船舶的发展和分类
船舶推进装置
2.1 船舶前进“力量”的来源—推进装置简介
2.2 推进装置“力量”传递的不同形式—不同的传动方式
2.3 “力量”传递的中间环节—推进轴系
2.4 最“勤奋”的螺旋桨(1)—螺旋桨的结构
2.5 最“勤奋”的螺旋桨(2)—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
2.6 “调皮”的可调距螺旋桨
2.7 船舶“横”行—侧推装置
2.8 船舶摇晃的“克星”—减摇装置
推进装置工况配合特性
3.1 船、机、桨的能量关系
3.2 船舶阻力特性
3.3 柴油机工作特性
3.4 典型推进装置的工况配合特性
3.5 正常航行工况的机桨配合特性
3.6 机动航行工况的机桨配合特性
船舶管路系统
4.1 船舶轮机的“血管”—船舶管系简介
4.2 船舶管系中的“红绿灯”—管路阀件
4.3 船舶主机“食粮”的来源—燃油系统
4.4 机器也需要“滋润”—船舶滑油系统
4.5 机器“发烧”的物理降温—冷却水系统
4.6 船舶运动的“源头”—压缩空气系统
4.7 船舶保温的“功臣”—蒸汽系统
4.8 维持船舶平衡的”利器“—压载水系统
4.9 船舶的污水的排出—舱底水系统
4.10 船舶“119”—消防系统
船舶动力装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管理
5.1 行船走马三分险吗?—漫谈船舶的特殊性和航行的可靠性
5.2 船舶动力装置谋篇布局的重要—谈谈系统联接方式与可靠性
5.3 在营运中提高船舶动力装置可靠性的措施
5.4 航运成本—船舶动力装置经济性管理的重要因素
5.5 在设计阶段提高船舶动力装置经济性的措施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黄连忠主编,《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