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信息技术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10月27日 ~ 2024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2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90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依据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与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基础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通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通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另外对于需提升自身学历的非全日制社会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登录平台,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依据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与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基础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通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通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另外对于需提升自身学历的非全日制社会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登录平台,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课程目标定位: 我们要求学习者具有初中或同等学历水平,希望通过课程能够学会利用手机、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通过网络、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在团队合作中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掌握信息处理常用的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等软件的使用,掌握基本的算法及编程工具的简单使用,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立模型、组织数据等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的教学设计:每周的课程学习要花4-6学时,其中第一部分是学习我们提供的案例、视频、阅读资料等,大概每周要花2-3小时,目的是识记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第二部分是测验和作业,每周要花2-4小时,目的是要真正动手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我们认为学习信息技术一定要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另外花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讨论区参加讨论,通过分享经验、互帮互助,进一步扩展和巩固知识。
       课程的教学安排是这样的,每个模块都有一个单元测验和至少一个作业,要求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单元测验可以有两次机会,取最好的分数。作业主要是通过互评完成,在给别人评分的同时,也增加自己的知识。期末有一个课程考试。
       课程的学习成绩来自于大小测验、作业、课程讨论贴子的数量和质量,视频学习完成度;80分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上为合格。
       欢迎各位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授课目标
  1. 《信息技术》是中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适用于非全日制社会学员。

  2.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 通过课程学习后,能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

        本课程挖掘春节、元宵、端午等民族节日,以及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同时渗透中华节日民俗、汉字书法、汉语言文学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传承的自觉性。

成绩 要求

       课程由八个单元组成,每一单元中有不同的模块或任务,具体包括视频、课件、素材、讨论、测验,每一单元结束有客观题测试和操作题作业。课程学习结束后有课程考试(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

1、视频学习中的随堂测验,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不计分

2视频学习完成度入总分,20%

3参与讨论,入总分,10%(发帖和回帖数量达到30个或达到本课程论坛发帖平均数)

4单元测试 ,计入总分,20%

5、单元作业计入总分, 20%(作业要求进行互评,全部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与作业所得分数的100%

6、课程考试,计入总分,30%

课程大纲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课时目标: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形态和个人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了解信息社会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履行信息社会责任;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机制,掌握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及主流操作系统的使用技能。
1.1 认识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1.2 认识信息系统
1.3 选用和连接信息技术设备
1.4 使用操作系统
1.5 管理信息资源
1.6 维护系统
网络应用
课时目标: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综合掌握在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网络的应用技巧;理解并遵守网络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意识;能合法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会有效地保护个人及他人信息隐私;会综合运用网络数字资源和工具辅助学习。
2.1 走进网络社会
2.2 配置网络任务
2.3 获取网络资源
2.4 进行网络交流
2.5 运用网络工具
2.6 探索物联网
图文编辑
课时目标: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综合选用字处理、电子表格、图形绘制等不同类型的图文编辑软件,根据业务要求进行文、表、图等编辑排版。
3.1 图文编辑入门
3.2 设置文档格式
3.3 制作表格
3.4 绘制图形
3.5 编排图文
数据处理
课时目标: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根据业务需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处理工具采集、加工与管理数据,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及可视化表达等相关技能。
4.1 采集数据
4.2 加工数据
4.3 分析数据
4.4 初识大数据
程序设计入门
课时目标: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
5.1 初识程序设计
5.2 设计简单程序
5.3 运用典型算法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课时目标: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桌面或移动终端平台中的数字媒体功能软件,进行不同类型数字媒体的采集、加工与处理,并集成制作数字媒体作品。
6.1 了解数字媒体技术
6.2 加工数字媒体素材
6.3 制作简单的数字媒体作品
6.4 初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信息技术安全
课时目标: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安全常识,认知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充分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具备信息安全意识,了解信息安全规范,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7.1 了解信息安全常识
7.2 防范信息系统恶意攻击
人工智能初步
课时目标: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体验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典型应用,正确认知人工智能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为适应智慧社会做好准备。
8.1 初识人工智能
8.2 了解机器人
展开全部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4 位授课老师
陈月侠

陈月侠

讲师

赵志军

赵志军

讲师

张国锋

张国锋

教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