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为:总纲、立意、人物、景致、结构、叙事、修辞。通过网络授课、作品观摩、线上问答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对修辞等诸多元素的运用,以提高媒体创作实务能力。
基于传统电视写作的知识框架,借助语言学、符号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对视听文本的语言构成方式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媒体创作实务能力。
第一讲 总纲
1.1 总纲
第二讲 立意
2.1 什么是立意
2.2 立意的思维方式
2.3 主题
2.4 创意
2.5 创意的法则
2.6 策划案中的创意
选择题
第三讲 人物
3.1 小说中的人物创作
3.2 虚构类作品人物创作
3.3 视听语言与人物塑造
3.4 非虚构类作品人物创作
3.5 纪录片人物的创作(上)
3.6 纪录片人物的创作(下)
选择题
第四讲 景致
4.1 景的写作、景与人
4.2 景与物
4.3 景与情节
4.4 景与时代和情感
4.5 书写景的整体要求
4.6 景的书写技法
简答题
选择题
第五讲 结构
5.1 什么是结构
5.2 东西方经典叙事结构的比较
5.3 叙事结构的分类
5.4 叙事文本的结构特性
5.5 文本的结构设计(一)
5.6 文本的结构设计(二)
5.7 结构与悬念
5.8 作品赏析
选择题
第六讲 叙事
6.1 叙事的方式
6.2 叙事的视点
6.3 叙事者与人称
6.4 解说词的句式与态度
6.5 解说词的介入方式
6.6 故事中的声画语言
选择题
简答题
第七讲 修辞
7.1 电视修辞的整体特征
7.2 解说词的功能
7.3 解说与画面的关系
7.4 写作方法与要求
7.5 解说词的修辞手段
7.6 解说词写作注意事项
本课程涉及电视写作、文案创作、广告策划、短视频创意等相关知识,讲授过程将结合大量视频案例,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观看和分析,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视听创意写作》,李智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媒介批评》,李智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电视写作》,徐舫州、李智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