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草有盛谢荣枯,人有生老病死。有人一生健康长寿,有人抱病终生;有的家庭成员都寿终正寝,而有的家庭成员却都饱受癌痛之苦。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你想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人吗?你想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吗?想,就请开始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吧!
病理生理学是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既是普通人了解健康预防疾病的科普之窗,更是追求卓越的医学生跨越基础、迈向临床的坚固桥梁。它通过一系列实验透视出疾病的本质,它通过一系列临床试验开拓和优化诊治疗手段,它让你领略科学技术对医疗的巨大推动。
学完这门课,医学爱好者将学会如何预防亚健康、区别脑死亡和植物人、理解发热与过热的异同、清楚控制血压波动的重要性。
学完这门课,医学生将知道为什么头痛不能只医头,为什么要常常去安慰病人?为什么要治未病之病,为什么要给患者个体治疗和精准治疗。
草有盛谢荣枯,人有生老病死。有人一生健康长寿,有人抱病终生;有的家庭成员都寿终正寝,而有的家庭成员却都饱受癌痛之苦。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你想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人吗?你想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吗?想,就请开始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吧!
病理生理学是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既是普通人了解健康预防疾病的科普之窗,更是追求卓越的医学生跨越基础、迈向临床的坚固桥梁。它通过一系列实验透视出疾病的本质,它通过一系列临床试验开拓和优化诊治疗手段,它让你领略科学技术对医疗的巨大推动。
学完这门课,医学爱好者将学会如何预防亚健康、区别脑死亡和植物人、理解发热与过热的异同、清楚控制血压波动的重要性。
学完这门课,医学生将知道为什么头痛不能只医头,为什么要常常去安慰病人?为什么要治未病之病,为什么要给患者个体治疗和精准治疗。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病理生理学主要学习疾病发生的机制。
其主题是揭示疾病和病理过程发生时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规律和机制。
学习这门课可以明白疾病为什么会发生和发展,疾病的预后和转归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能帮助学生透过临床表现看清疾病本质,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临床病例,并对其诊疗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判定,并给出正确制定诊疗方案。
病理生理学课程的特点是注重实验和推理严密,需要辩证思维和联系思维。
授课目标
1)通过病理生理学对于疾病概论的介绍和讨论,使学生掌握疾病的病因和条件,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机制,及疾病的转归和脑死亡的标准,熟悉脑死亡与植物人的区别,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临床医学实践;
2)通过对各种基本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的历史介绍,对这些病理过程的临床病例的讨论和剖析,使学生掌握透过临床表现发现疾病的机制的方法;
3)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知识不断更新的学科,只有不断自主学习,注意学科交叉才能把病理生理学真正掌握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成绩 要求
1. 单元测验(40%):本课程一共有14次单元测验,测验题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次测验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允许尝试2次,取最高成绩。最终单元测验的得分为14次单元测验总分。
2.课堂讨论(20%):本课程开课过程中有针对各章节内容的课堂讨论,要求学员在讨论区的“课堂交流区”中参加各章节内容的讨论,发帖和回帖的总数量达15条及以上者可得满分。
3.课后作业(20%):每个章节一道书面作业,输入或手写答案上传,网络抄袭或答案雷同不得分。
4.视频观看时长(20%):观看所有视频并达到所有教学视频总时长计为20分。
满分100分,总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可申请相应证书。
课程大纲
病理生理学绪论
课时目标:1.掌握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掌握病理过程的概念,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发展过程和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3.了解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疾病概论
课时目标:1.掌握健康、亚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2.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3.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理解损伤与抗损伤的转化,因果交替与恶性循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4.掌握疾病的转归;
2.1健康与疾病
2.2病因学
2.3发病学
2.4疾病的转归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课时目标:1.掌握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调节机制:口渴中枢,ADH, 醛固酮及ANP的作用方式 2.掌握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的概念 3.掌握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4.掌握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和对机体的影响 5熟悉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低钾和高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6.了解正常的水钠代谢
3.1水钠的正常代谢
3.2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调节
3.3低渗性脱水
3.4高渗性脱水
3.5低钾血症
3.6高钾血症
酸碱平衡紊乱
课时目标:1.掌握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及其机制2.掌握常用检测指标:包括每个指标的概念和临床意义3.掌握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机制、分类、代偿调节方式和对机体的影响4. 掌握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机制和代偿调节方式5. 掌握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机制、分类、代偿调节方式和对机体的影响6. 掌握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 7.熟悉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机制和代偿调节方式8.了解酸碱物质的来源 9.了解各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方法
4.1酸碱平衡的调节及常用检测指标
4.2代谢性酸中毒
4.3呼吸性酸中毒
4.4代谢性碱中毒
4.5呼吸性碱中毒
4.6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
缺氧
课时目标:1.掌握缺氧的概念,掌握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动静脉氧含量差的概念、正常值及决定因素2.掌握四种类型缺氧的原因机制,皮肤粘膜颜色改变及血氧指标改变,3.掌握紫绀的定义 4.掌握缺氧对呼吸系统影响5.熟悉缺氧对循环系统及其他方面的影响6.了解缺氧的治疗原则及氧疗
5.1缺氧概念及血氧指标
5.2低张性缺氧
5.3血液性缺氧
5.4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
5.5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发热
课时目标:1.掌握发热和过热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2.熟悉发热激活物的种类及致热特点3.掌握内生致热原的种类及特点4.掌握发热时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5.掌握发热的时相: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及体温下降期各自的特点、临床表现及机制6.熟悉发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7.了解发热的治疗原则
6.1发热概述
6.2发热激活物和内生致热原
6.3发热时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
6.4发热的时相
6.5发热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及防治
应激
课时目标:1. 掌握应激概念,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概念和分期及特点,熟悉应激原的分类、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2.掌握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反应及对机体的影响,3.掌握急性期蛋白、热休克蛋白的功能, 4.熟悉应激与疾病的关系,了解心理应激的特征和应激性精神障碍
7.1应激概述
7.2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
7.3 应激的体液和细胞反应
7.4 应激与疾病
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课时目标:1.掌握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的特点,细胞周期自身调控的机制;2.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的过程,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3.熟悉肿瘤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异常的主要机制;4.了解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调节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8.1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机制
8.2 细胞凋亡及其调控
8.3 癌症的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机制
休克
课时目标:1. 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的病因和分类;2.掌握休克早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和微循环代偿意义;3.掌握休克进展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以及失代偿的机制;4.掌握休克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机制及DIC发生机制,5.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和SIRS的概念及诊断标准。6. 熟悉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休克的细胞分子机制,休克时机体代谢、功能的变化,熟悉多器官功能综合征的主要特点和临床分型。7.了解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休克的临床治疗原则.
9.1 休克概述
9.2 休克早期的微循环灌流特点及机制
9.3 休克中期的微循环灌流特点及机制
9.4 休克晚期的微循环灌流特点及机制
9.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缺血-再灌注损伤
课时目标:1. 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熟悉氧反常、钙反常、pH反常的概念,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2.掌握自由基的概念,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增多的机制及对机体损伤作用;3.掌握缺血再灌注时钙超载的机制及对机体的损伤作用,掌握无复流现象、心肌顿抑的概念及其机制,熟悉白细胞激活及其介导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熟悉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4. 了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缺血预适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10.1 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述
10.2 氧自由基增多及对机体损伤的机制
10.3 钙超载及白细胞激活的机制及对机体的损伤机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课时目标:1.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英文缩写,DIC的原因和发病机制,诱因;2.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了解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DIC的临床治疗原则;3.理解DIC的功能代谢变化。
11.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
11.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
11.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心功能不全
课时目标:1.掌握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概念和发生机制;2.熟悉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心功能不全早期的代偿方式及意义;心力衰竭时的代谢、功能变化;3.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和防治原则。
12.1 心功能不全概论
12.2 心功能不全功能性代偿的机制
12.3 心室重塑
12.4 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与舒张障碍
12.5 左心衰竭与呼吸困难
肺功能不全
课时目标:1.掌握以下概念:呼吸衰竭、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等压点、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静脉血掺杂(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真性分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性脑病、肺源性心脏病;2.掌握ARDS的发生机制;3.掌握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及机能代谢变化;4.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分类;5.了解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及给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3.1 呼吸功能不全的概念与分类
13.2 肺通气功能障碍
13.3 肺换气功能障碍
肝功能不全
课时目标:1.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的发病机制(包括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GABA学说);2.掌握决定和影响肝性脑病发生的因素;3.掌握肝功能性肾衰竭的概念和发生机制;4.熟悉肝功能不全的分类和病因;5.了解肝功能不全临床综合征的表现及发生机制;6.了解肝功能不全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4.1 肝性脑病与氨中毒学说
14.2 肝性脑病之其他学说
肾功能不全
课时目标:1.掌握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氮质血症、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概念;2.掌握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的发生机制与代谢紊乱,多尿期多尿的发生机制;3.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对机体的影响;4.熟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与类型;5.熟悉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肾组织细胞损伤与机制、发病经过;6.熟悉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特点;7.熟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经过与机制;8.熟悉尿毒症的发病机制及机能代谢变化;9.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10.了解肾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5.1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15.2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15.3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功能代谢变化
15.4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过程及机制
15.5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功能代谢变化
15.6 尿毒症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需掌握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解剖学
参考资料
VINAY KUMAR, RAMZI S.COTRAN, STANLEY L.ROBBIN.BASIC PATHOLOGY.7th edition.
王建枝,钱睿哲.主编. 病理生理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王建枝, 殷莲华. 主编. 病理生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金惠铭,王建枝. 主编. 病理生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王建枝,金惠铭. 主编. 病理生理学(双语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詹启敏,主编.分子肿瘤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