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创业基础》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导向,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激发其增强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迎接创业挑战的准备。以实现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结合当前创业形势及高职高专学生成长特点、认知习惯,从职业指导全程化、创新创业指导个性化的理念出发,按照注重适应性、应用性、针对性原则进行讲授与交流。
《创业基础》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该课程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导向,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激发其增强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迎接创业挑战的准备。以实现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结合当前创业形势及高职高专学生成长特点、认知习惯,从职业指导全程化、创新创业指导个性化的理念出发,按照注重适应性、应用性、针对性原则进行讲授与交流。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创业基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并且在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去创新;通过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有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与讨论,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创业成败观。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总体目标:
1. 学生创新意识明显提高:能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
2. 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创业意识明显提高:对于当下的创业政策有清晰认识,理解创业的概念和意义;
3. 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对组建团队、机会识别、商业模式开发、创业资源整合的方法有比较全面的掌握;对互联网经济趋势有较清晰的认识;学会撰写并演示商业计划书;学会初创企业运营决策和技巧,全方位提升创新、冒险、合作、执着的创业素质
课程大纲
模块一 创新创业概论
课时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认识创业和自己的关系以及创业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思政育人目标: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价值观;2 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创业为家国的情怀;3. 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想。
1.1 为什么要学习创业基础课程?
1.2 你最适合那种创业类型?
1.3 创业必备的三要素是什么?
1.4 拓展阅读
单元测验
模块二 创业机会
课时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创业机会、创业风险、创业项目选择策略,掌握发现创业机会、应对创业风险、正确选择创业项目的方法;2、通过讲授与拓展训练,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掌握创业机会、创业风险和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策略的基本知识。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抓住创业机会的能力和勇气,增强学生应对创业风险的信心,树立学生正确的创业观念。
2.1 如何寻找自己的创业机会?
2.2 如何识别自己的创业机会?
2.3 如何评估自己的创业机会?
2.4 拓展阅读
单元测验
模块三 创业资源
课时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创业者资源整合的独特性;2、熟悉创业者资源整合的机制和技能;3、掌握资源整合的一般原则与过程。思政育人目标:拓展学生获取和整合创业资源的思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和学习作风;树立学生正确选择创业融资渠道的观念;通过了解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3.1 创业需要哪些基本的资源?
3.2 创业资源整合的策略是什么?
3.3 创业资源整合的步骤是什么?
3.4 拓展阅读
单元测验
模块四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课时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广义和狭义的创业者概念,了解创业者具备的品质素养;了解创业成功者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知晓创业成功者的人格特质;了解创业团队的概念、作用和社会责任;了解创业团队的组建过程和组建原则,掌握创业团队的管理策略;2、培养学生能够以创业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正确评估自己和团队,有效利用创业资源,合理组建创业团队;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思政育人目标:1、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养成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最高社会理想,促进其通过校内外的创新创业实践,不断磨炼自己,从而具备走入社会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端正大学生创业价值追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契约精神,以及在团队合作过程需要注重的交往礼仪,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后续创新实践乃至就业创业奠定理念基础;3、以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客户)至上”的观点,促进学生从百年政党的创业史中汲取营养,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热情,增强“四个自信”,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创业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4.1 创业者必备的素质有哪些?
4.2 创业团队如何进行组建?
4.3 创业团队如何进行管理?
4.4 拓展阅读
单元测验
模块五 商业计划书的撰写
课时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商业计划书的作用,了解商业计划书的节本结构、编写过程和所需信息等;2、掌握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技巧,熟悉商业计划书的展示方法。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
5.1 为什么要撰写商业计划书?
5.2 商业计划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5.3 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技巧有哪些?
5.4 拓展阅读
单元测验
模块六 创业项目的包装与推介
课时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教授学生正确表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创业项目盈利模式设计的方法,并掌握创业项目路演与答辩的技巧。思政育人目标:1、学生树立起创业是为社会、为民生、为国家解决难题的理想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2、引导学生在获取到财富收益的同时,树立“立足时代、扎根生活”,商业模式也应该利国利民的正确金钱观。
6.1 如何用一句话讲清楚自己的创业项目?
6.2 如何设计创业项目的盈利模式?
6.3 如何高质量地进行创业项目路演与答辩?
6.4 拓展阅读
单元测验
模块七 新企业的创办
课时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企业的法律组织形式;2、掌握企业法律组织形式的选择;3、了解企业的注册流程。思政育人目标:1、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2、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核心意识。
7.1 新公司如何取名?
7.2 新公司如何选址?
7.3 新公司如何注册?
7.4 拓展阅读
模块八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课时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大赛的类型以及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要做哪些准备。思政育人目标:引导大学生将创业作为未来的一种职业选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勃勃生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8.1 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要做哪些准备?
8.2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哪些类型?
8.3 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有哪些注意事项?
8.4 拓展阅读
模块九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案例解析
课时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拓展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视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思政育人目标: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主管能动性,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竞赛,看淡结果,享受过程,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9.1 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案例解析1
9.2 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案例解析2
9.3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案例解析1
9.4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案例解析2
9.5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优秀案例解析1
9.6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优秀案例解析2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 王可越,税琳琳,姜浩. 设计思维创新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10.
[2] 朱燕空. 创业学什么 人生方向设计、思维与方法论[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6.03.
[3] 【美】泰德∙丁特史密斯. 未来的学校[M]. 浙江人名出版社∙湛庐文化.2018.06.
[4] 鲁百年. 创新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方法论以及实践手册[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1.
[5] 【美】海迪M.内克,帕特里夏G.格林,坎迪达G.布拉什,如何教创业 基于实践的百森教学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11.
[6] 曾栋,李梅子. 基于知识内化的产品造型设计思维教学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8:36.
[7] 秦仪,张焱. 基于设计思维的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
[8]郑东芳. 基于设计思维的STEM课程设计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以乐高经典4C模式的优化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8.5.
[9] 【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迈克尔.霍恩,柯蒂斯.约翰逊. 创新者的课堂 颠覆式创新如何改变教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09.
[10] 王艳茹. 创业基础如何教 原理、方法与技巧[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04.
[11]蒋晓明、巢昕,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第2版)[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1.
常见问题
问题1:课程学习包括观看视频,浏览相关文档并完成相应测验及考试,这一定要记得哦。
问题2:课程讨论也需要参加哦,计入成绩考核的。
问题3:注意语言文明,不允许在平台内发布非法、违禁信息。
问题4:如遇到慕课注册、学习等问题,校内学生请咨询任课教师,校外学习人员请把问题反映到如下邮箱:2794672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