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当我们一觉醒来,这一天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怎么出行、我们养什么宠物、栽种什么植物,都与生态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将这一天扩展到一万年,我们灿烂的农耕文明中蕴含了什么样的生态智慧?为何说,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生活与生态,和你一起从自然和历史中寻找答案。
当我们一觉醒来,这一天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怎么出行、我们养什么宠物、栽种什么植物,都与生态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将这一天扩展到一万年,我们灿烂的农耕文明中蕴含了什么样的生态智慧?为何说,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生活与生态,和你一起从自然和历史中寻找答案。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生活与生态》这门通识与素质教育课程是重庆大学三进工作专题课程,将为你解密最新最系统的人类文明兴衰过程及其生态演变、日常生活的生态伦理和身边自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育,深化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认识,扩充知识面,培养系统清晰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同学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树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明确承担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提升工科同学的人文素养,提升文科同学的科学素养。融合“三进”,推动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是《生活与生态》这门课程的初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活与生态》与您同行。
授课目标
1)解密最新、最系统的人类文明兴衰过程及其生态演变,日常生活的生态伦理和身边自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育;
2)深化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认识,扩充知识面,培养系统清晰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促进同学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树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明确承担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
课程大纲
生态是什么
课时目标:了解“生态”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理解“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掌握生态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重要性
文明与生态
课时目标:了解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我国农耕文明的起源、发展、现状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理解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必要性;了解长江长江流域生态大保护的内容和行动
2.1 中国农耕文明的形成
2.2 我国农耕文明传承的问题
2.3 中国南北方农业差异导致人群心理差异
2.4 农业文化遗产—稻作梯田系统
2.5 农业文化遗产—传统稻鱼共生系统
2.6 日本里山环境管理模式
2.7 文明兴衰与气候变化关系
2.8 气候变化对饮食的影响
2.9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10 气候变化对景观的影响
2.11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2.12 长江流域生态大保护
生活与生物多样性
课时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价值;理解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理解生物多样性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3.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3.2 地球上有多少个物种
3.3 生物多样性的分布
3.4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3.5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实用价值
3.6 物种的灭绝
3.7 哪些物种容易灭绝
3.8 生境破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9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10 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11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12 城市“近自然”的生态建设
生态与伦理
课时目标:了解生态伦理的基本内容;理解生物演化的过程和驱动力;理解现实案例中的生态伦理内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现途径
4.1 古代的日常饮食
4.2 中国传统风水林和风水古树
4.3 探索太空
4.4 生物圈2号
4.5 生物演化
4.6 精密器官的演化
4.7 宠物与人类
4.8 流浪的藏獒
4.9 可爱的杀手
4.10 放生还是杀生?
4.11 阿斯旺大坝
4.12 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运移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卢风. 生态文明新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2.蕾切尔•卡森. 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3.钟恒. 图说中国农耕文明.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0.
4.林红梅. 生态伦理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5.马克平,蒋志刚. 保护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2014.
6. Science, Nature, PNAS等相关论文.
常见问题
1、本课程适合哪些专业?
答:本课程为通识课,面向所有专业选课。
2、课程学习是否需要按顺序进行?
答:各版块之间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视频观看顺序。
3、答疑和讨论是什么时间?
答:每周安排两次集中答疑,具体看课程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