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以地质学、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学科为基础,讲述油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分析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机制、成藏富集规律理论,揭示地下石油与天然气的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的一门课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以地质学、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学科为基础,讲述油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分析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机制、成藏富集规律理论,揭示地下石油与天然气的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的一门课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该课程通过线上学习、课堂讲解、课后资料查阅、课堂分组讨论、分类实验训练,小组答辩等教学方式。该课程复合地质学、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多学科,分析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机制、成藏富集规律理论,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钻井、测井、测试等技术手段,揭示地下石油与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寻找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一门课程。因此,该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气地质方向的一门专业课。
2、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① 油气成因理论及成藏基本要素。其内容包括油气藏中的油、气、水流体特征及性质,油气成因,生、储、盖及其组合特征。
② 油气成藏理论。包括油气运移、圈闭和油气藏、油气藏的形成。
③ 油气分布规律。在这部分主要讲油气富集规律、油气藏保存和破坏、油气分布及其控制因素和典型油气田地质特征。
④ 非常规油气资源。这也是该课程的特色之一,主要涉及油气勘探领域热门的非常规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基本特点、分布特征、勘探现状。
3、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特别是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和应用。
学习本课程之后,可以初步分析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机制、成藏富集规律理论,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钻井、测井、测试等技术手段,揭示地下石油与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具备初步寻找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以使你具备油气地质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掌握复杂(含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同时在主动探究和分析解决油气勘探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方面将有较大的提升。
① 具有优质的课程支撑平台和课程建设基础:有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省级教学平台;课程有省级教学团队支撑,已建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
② 具有国内特色的教材支撑:课程主要成员徐国盛主编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国内少有的将石油和天然统一纳入的课程,是国内唯一将非常规油气部分纳入该课程的教材。
授课目标
目标1:了解与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有关的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性质、经济价值、勘探难易程度之间的关系,能将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应用于地质资源勘查工程问题的分析中。
目标2:掌握与石油及天然气有关的基本实验、测试方法和分析技术,并理解其适用范围,能够对相关实验结果合理分析以获得有效的结论。
目标3:具备本课程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专业相关规范和图集等,结合本课程相关知识解决地质学实际问题。
目标4:能够通过文献调研寻求石油及天然气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其可替代方案,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地球科学类知识和能力。
成绩 要求
总成绩满分100分,由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课程考试、课程讨论四部分构成。
1.章节测验:40分。
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限3次提交,取最高分值为有效得分。
2.章节作业(单元讨论):5分
3.课程考试:50分。
题型可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问答题、分析题等。
4.课堂讨论:5分。
欢迎积极参与课程有关的讨论,需要在“课堂交流区”中回复主题帖5次以上方可获得满分,评论不计分,其他讨论区不计分。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大致知晓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萌发对从事油气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介绍油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我国经济发展对油气的需求和油气勘探的前景,绪论部分没有什么难点。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化工原料,国际贸易物资;世界及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历史,现状,未来展望;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任务、内容、性质及主要相关基础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和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掌握油气矿产的基本特点;大致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内容梗概。对油气行业的现状,尽可能运用最新的统计资料。对油气资源的展望和新的替代能源的研究可作适当介绍和讨论。
一、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世界油气工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油气工业发展简史
四、世界油气能源形势
五、我国油气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六、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理论的发展历史
七、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了解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使学生对本课程所讨论的物质对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一节 石油
第二节 天然气
第三节 油田水
第四节 油气的稳定同位素
第二章 油气的成因与烃源岩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认识油气的来源及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知晓如何评价烃源岩。教学重点:石油成因的现代概念及与之相联系的烃源岩评价,天然气成因类型中的煤型气。教学难点:与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相适应的有利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以及深源油气无机成因机理。
第一节 石油成因概述
第二节 石油成因的现代理论
第三节 天然气的成因
第四节 烃源岩评价
第五节 油气地球化学对比
第三章 油气储集层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建立储集层的概念,理解油气的储集空间及储集岩的基本特性,掌握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主控因素等,以及二者之间的异同。了解其他岩类储集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储集层类型及特征
第四章 油气盖层及生储盖组合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明确盖层的概念、封闭机理及油气地质意义,如何评价盖层以及生储盖组合类型。
第一节 盖层的概念及类型
第二节 盖层的封闭机理
第三节 盖层评价
第四节 生储盖组合
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认识“运移”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概念、相态、动力和路径等,以及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异同。
第一节 油气运移概述
第二节 油气的初次运移
一、初次运移的概念
二、初次运移的相态
三、初次运移的动力
四、初次运移的通道
五、初次运移的模式
第三节 油气的二次运移
一、二次运移的概念
二、二次运移的相态
三、二次运移的动力和阻力
四、二次运移中的流体势
五、二次运移的通道
六、二次运移的方向、距离和时期
第六章 圈闭和油气藏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认识地下可供油气聚集形成矿藏各种场所-盛装油气天然容器,分析了解其成因,学会评价圈闭和油气藏。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要素和大小度量。难点是各种圈闭类型空间概念的建立和作图识图,要适当加强这方面的课堂讨论和练习。
第一节 圈闭和油气藏概述
第二节 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
第三节 地层圈闭和地层油气藏
第四节 水动力圈闭及油气藏
第五节 复合油气藏
第七章 油气藏的形成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认识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一般规律,掌握油气聚集成藏的机理、过程和年代等。
第一节 油气聚集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第三节 油气成藏动力学
第四节 油气成藏年代学
第八章 油气赋存规律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掌握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系统、油气田和油气聚集带的概念,根据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运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基本原理,认识盆地内不同构造单元的油气地质意义。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
第二节 含油气系统
第三节 油气田和油气聚集带
第四节 油气分布规律
第九章 油气藏保存与破坏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明确油气藏形成之后的两种可能结果-保存和破坏,进而认识油气藏的保存条件,熟知引起油气藏破坏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油气藏的保存
第二节 油气藏的破坏与油气再分布
第十章 油气资源分布及评价
课时目标:教学目的:明确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性,掌握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了解中国和世界油气资源分布和油气资源评价系统。
第一节 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
第二节 中国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第三节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第四节 油气资源评价系统简介
第十一章 非常规油气资源概述
第一节 全球油气资源形势
第二节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特点
第十二章 煤层气
第一节 煤层气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第二节 煤储层特征
第三节 煤层气赋存状态及产出机理
第四节 煤层气的形成及分布
第五节 煤层气资源潜力
第十三章 页岩气
第一节 页岩及页岩气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页岩气储层特点
第三节 页岩气形成和分布特征
第四节 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及资源潜力
第十四章 致密砂岩油气
第一节 致密砂岩油气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 致密砂岩油气储层特征
第三节 致密砂岩油气形成与分布特征
第四节 致密砂岩油气的资源潜力
第十五章 天然气水合物
第一节 天然气水合物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
第三节 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
第十六章 其他非常规油气资源
第一节 重油沥青(油砂)
第二节 油页岩
第三节 水溶气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
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专业课程
参考资料
• 徐国盛 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p 参考书
l Tissot &Welte, 石油形成和分布,石油工业出版社
l Hunt, J M, 石油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l 胡见义等著: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
l 戴金星等著:中国天然气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l Petroleum geoscience2015-26
期刊:
l AAPG Bulletin
l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l 石油学报
l 石油勘探与开发
l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l 石油实验地质
l 天然气地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