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物理学既是科学,也是高品位的文化,本课程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另外也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本课程是为非理工科学生开设的自然科学通识教育课。课程的主要对象是人文、社科、经管、金融、外语等文科类学生,课程覆盖面广。
物理学既是科学,也是高品位的文化,本课程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另外也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本课程是为非理工科学生开设的自然科学通识教育课。课程的主要对象是人文、社科、经管、金融、外语等文科类学生,课程覆盖面广。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重点介绍对科学技术起着引领作用、以及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物理概念和理论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常识、发展和远景,将物理知识和前沿应用融为一体 。
通过课程教学,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哲学思想培养,尤其是对物质观、运动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各模块教学内容包括: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力学与航天技术、无处不在的波、绚丽多彩的光、冷热之自然法则、走进微观世界、时空观的革命、探索宇宙奥秘、日新月异的材料、能源与信息技术。
成绩 要求
1、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2、完成单元测验
3、完成期末测试
课程大纲
力学与航天技术
2.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2.2 力学三大守恒定律
2.3 航天技术的发展
无处不在的波
3.1机械波的产生及应用
3.2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3.3 电磁波谱及其应用
绚丽多彩的光
4.1 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
4.2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4.3 激光的原理及应用
冷热之自然法则
5.1 热与温度
5.2v热力学基本定律
5.3 熵的概念及应用
走进微观世界
6.1 物质结构之谜
6.2 量子的不确定性
6.3 量子物理与高新技术
时空观的革命
7.1 狭义相对论的建立
7.2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7.3 广义相对论—弯曲的世界
探索宇宙奥秘
8.1 宇宙从何而来
8.2 恒星的诞生、演化和归宿
8.3 暗物质、暗能量、黑洞
日新月异的新材料
9.1 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9.2生物材料与医学
9.3 纳米材料与未来
能源与信息技术
10.1 信息技术的发展
10.2能源与环境
10.3 新能源的利用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倪光炯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物理学的概念与文化素养》[美]Art Hobson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刘金寿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3、《文明之源-物理学》(第二版),吴翔著 上海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