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财政学是一门学科共同课,也称公共部门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经济学中最具活力、最引人入胜的领域之一。在学科属性上,是社会科学中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它与经济学的许多分支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如伦理学、政治哲学、法学等都有着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联系。财政学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能够提供重要的分析视角,为政府职能转型、税制改革、财政体制、公债、社会保险制度和其他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提供政策指导。本课程以中国的公共财政改革为制度背景,结合国际视角,力图将财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财政发展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财政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财政经济改革的现实进行独立的观察和思考,培养良好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政府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政府与每个人的关系相当密切,几乎没有人能脱离政府而生存。首先,财政不是财务管理。第二,政府的收支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第三,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财政。 您知道每年政府的钱花到什么地方了么?是花在了国防外交还是教育卫生或基础设施?您又是否知道政府从哪些渠道筹集财政收入?我们需要交多少税或社会保险费?政府的预算是如何形成的?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有着什么样的影响?《财政学》这门课程会用深入浅出的原理帮助您洞悉财政收支背后的奥秘,把握财政运行的基本规律。


授课目标

财政学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已成为每一个相关从业者的必然选择。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在了解财政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熟练应用财政基本知识,分析归纳有关实际财经问题,使学生具备下列知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包含两个知识目标和三个能力目标,前两个为知识目标,后三个为能力目标:

1、掌握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透过现象,探索本质,对支配财政现象的一般原理有详尽的了解,服务于后续课程的理论学习。

2、了解现代财政政策的内容,掌握财政政策的目标、手段、传导机制、效果和手段的配合使用。

3、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财政学原理,对财政现象进行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

4、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税收、预算、国债、投资、补贴等财政制度,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培养、提高学生的现代财政学思维,解决问题时能综合考虑政治、财政、经济、法律、环境等因素。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必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

1. 陈共:《财政学(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 蒋洪、朱萍:《公共经济学(财政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 邓子基:《财政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哈维•S•罗森、特德•盖亚:《财政学(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