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面向新时代的,融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主导性和主体性于一体的,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陶冶情操、提升修养、锤炼品格、践行法治,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面向新时代的,融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主导性和主体性于一体的,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陶冶情操、提升修养、锤炼品格、践行法治,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重难点小贴士】
课程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依托,根据章节内容,围绕重难点,以独立的知识点加以呈现,每章由知识点提示、授课视频、自学PPT、单元测验构成。授课既有连贯性,又具独立性;既具阐释性,又具启迪性;既有政治性,又具学理性;既有理论性,又具实践性的特点。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弘扬中国精神、遵守公民道德准则、理解法的本质与运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等 。上述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我们将逐一突破,使学生真正对所学内容在认识、认同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并付诸于实践之中。
成绩 要求
按百分制计分,60~84为合格,85~100分为优秀。
1.总评成绩 = 单元测试成绩(占比40%)+ 单元作业成绩(占比20%)+ 考试(占比30%) + 讨论区活跃度(占比10%)
2.单元测试为线上客观题,单元作业为主观题(采取同伴互评方式),讨论区活跃度考察高质量的回帖量。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知识点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征;时代新人的素质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大学新阶段的特点;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讲授内容】
1. 正确认识大学
2. 适应大学新变化
3. 认识新时代
4. 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5. 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自学PPT】
【单元测验】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课时目标:【知识点提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正确理解人的本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基本内涵与要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讲授内容】
1.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2. 确立崇高的人生目的
3. 价值的定义和特点
4. 对人生价值的理性解读
5. 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6. 人生价值的评价
7. 人生价值的实现
8. 确立正确的幸福观
【自学PPT】
【单元测验】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课时目标:【知识点提示】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及其重要意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大学生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讲授内容】
1. 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2. 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3. 理想信念的作用
4.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5.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6. 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7. 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自学PPT】
【单元测验】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课时目标:【知识点提示】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爱国主义特质;做忠诚的爱国者;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讲授内容】
1. 中国精神的涵义
2. 中国精神的价值
3.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4.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5.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6. 做忠诚的爱国者
【自学PPT】
【单元测验】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时目标:【知识点提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与道义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讲授内容】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阐释与形成脉络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性
5.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自学PPT】
【单元测验】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课时目标:【知识点提示】道德的本质、作用与功能;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革命道德的基本内容及其当代价值;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我国公民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大学生践行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
【讲授内容】
1. 道德的含义与本质
2. 道德的功能
3. 道德功能的发挥机制
4.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 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
6. 集体的内涵
7. 集体主义的原则与要求
【自学PPT】
【单元测验】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课时目标:【知识点提示】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道路;法治思维;宪法法律权威;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讲授内容】
1. 法律的含义与特征
2. 法的历史发展
3.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征
4. 刑法的基本原则
5.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6. 犯罪构成要件
7. 排除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
8. 排除犯罪事由——紧急避险
9. 民事法律行为
1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概述
1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1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1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1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16. 形成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概述
17.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科学立法
18.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严格执法
19.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公正司法
20.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全民守法
2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
22. 正确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3.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4.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5.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6. 法治思维的内涵
27. 宪法概念
28. 宪法的作用
29.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30.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1. 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
32. 宪法的基本原则——法治原则
33. 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34. 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权保障原则
35. 宪法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36. 国家的根本制度
3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
38. 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释义
39. 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特点
40. 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利
41. 公民的基本权利——宗教信仰自由
42. 公民基本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43. 公民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
44. 公民基本权利——人身权利
45. 公民基本权利——经济社会权利
46. 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47. 正确行使权利 积极履行义务
48. 加强宪法实施 维护宪法权威
【自学PPT】
【单元测验】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