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代背景
理解国家间经济贸易关系,尤其是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和投资关系的理论基础,分析国家间经贸合作与冲突的起因,为大国间的冲突寻求解决方案,成为“地球村”中每一个居民的基本素养。”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的学习可以解决您对国家间经贸关系的这些疑问。
二、课程主题
“国际经济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微观部分,解释世界资源在国家间的配置,包括国际贸易理论(解释贸易的起因、贸易结构和贸易利得)与国际贸易政策(贸易理论对一国政府的实践指导)、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理论。二是宏观部分,即财富在国家间的积累与分配。首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际汇率制度,反映一国在国家间财富分配中的地位和角色。其实是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即一国通过宏观政策调控改善其在国家间财富分配中的地位。
三、课程目标
首先,培养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理论能力 本门课程最首要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的理论能力。 通过《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回答国际贸易的起因、贸易的结构与优化以及国际贸易利得在不同国家间的分配;当贸易利得分配不均匀时,不同国家面对贸易冲突和贸易摩擦时,如何寻求合作,合作的途径有哪些等理论问题。
其次,提升分析国际经济局势的实际能力 现实中的国际经济比理论更复杂,超越普通民众的常识。在掌握一定理论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面对国际经济局势的变化和挑战,能够理性分析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动态演变和发展趋势,是本课程的第二目标。
第三,知行合一,做好从基础到专业的桥梁 《国际经济学》充当西方经济学到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跨国投资等专业间的桥梁,如何架设好,不仅仅需要”知道“理论知识,还需要”运用“理论分析现实,为后续学科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提供一定的现实认知,培养出紧跟时代、理性思考、不盲从的经济学人。
四、本课程的特色和亮点
2000年,”国际经济学“成为教育部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各经济类专业开设该课程。 我校”国际经济学(中文)“开设于2001年,双语课程始于2007年,主讲老师在多年双语课程的授课基础上,精心设置开放课程的内容,结合国际经济局势,使用国内外各种资讯,包括音频、视频和纸媒报道,运用经济学的逻辑,分析上述问题,希望能够满足同学们的需要。2021年被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的独立分支学科。它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领域中的延伸与应用,是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国际经贸实践活动的理论抽象与升华,本课程的授课目标:试图从理论上揭示国际贸易的发生原因,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为各国实施不同的贸易政策提供论据;描述国际经济的运行过程,阐明国与国之间经贸往来的渠道和环节;研究国际贸易的规律与特征,提供从事贸易实务的技术手段,与操作工具;维护正常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减少贸易摩擦、金融波动、信贷危机与促进利益公平分配的调节机制。
《国际经济学》课程导学
导学
导论作业:贸易创造的世界
第一章 什么是《国际经济学》(双语)
1.1 厘清概念:“国家”“经济”“学”
1.2 课程体系
第一章 测验
第一章 作业
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的分析工具
2.1 相对价格
2.2 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决策与利润
2.3 社会无差异曲线:消费决策与效用
2.4.1 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决定与贸易可能性
2.4.2 开放条件下的均衡:贸易与利得
第二章 测验
第二章作业
第三章 微观部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3.1.1 古典贸易理论之理论演变
3.1.2 古典贸易理论之开放后的均衡(机会成本不变)
3.2.1 新古典贸易理论之H-O理论: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
3.2.2 新古典贸易理论之H-O-S理论: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3.2.3 新古典贸易理论之罗伯津斯基定理:要素禀赋积累与国际贸易
3.2.4 新古典贸易理论之H-O理论的验证:列昂惕夫之谜
3.3.1 需求理论之穆勒的需求理论
3.3.2 需求理论之重叠需求理论
3.4.1 新贸易理论之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3.4.2 新贸易理论之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
3.5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3.6 一个没有国际贸易的世界
3.7.1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3.7.2 消费调整、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3.8 技术进步与产品周期理论
第三章 测验
第三章 作业
第四章 微观部分——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4.1 分析工具:生产者、消费者与政府
4.2 关税的福利效应
4.3.1 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及演变
4.3.2 配额的分类
4.3.3 关税配额的福利效应和应用
4.3.4 配额的贸易和福利效应
4.3.5 补贴的贸易和福利效应
4.3.6 倾销与反倾销
4.3.7 自愿出口限制
4.3.8 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
4.3.9 政府采购与国际贸易
4.3.10 国营贸易的出现
4.3.11 金融工具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4.4 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
第四章 测验
第四章 作业
第五章 自由中的保护与保护中的自由
5.1.1 摇摆的贸易政策之自由贸易论
5.1.2 保护贸易论:受质疑的观点
5.1.3 保护贸易论:幼稚产业保护论
5.1.4 保护贸易论:战略性贸易政策
5.2.1 全球经济一体化:GATT/WTO
5.2.2 区域经济一体化
5.2.3 发展前景:分歧与融合
第五章 测验
第五章 作业
第六章 不同国家的贸易战略
6.1 发达国家的贸易战略
6.2.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
6.2.2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与贫困化
第六章 测验
第六章 作业
第七章 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7.1 劳动力的跨国流动
7.2.1 资本的跨国流动
7.2.2 跨国投资实践
第七章 测验
第七章 作业
第八章 《国际经济学》宏观部分
8.1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8.2 汇率与汇率市场
8.3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八章 作业
需要同学们有简单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关注国际经济新闻,追踪经济热点,并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1.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omas A. Pugel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06月01日出版
2. 《International Ecnomics》 Paul Krugman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07月07日出版
3.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Dominick Salvatore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01日出版
4. 《国际经济学教程(第2版)》 黄卫平 彭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03月01日出版
5.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原毅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07月01日出版
6.《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罗伯特吉尔平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1年10月第二版(中文)
7.《全球政治经济学》罗伯特吉尔平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8.《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出版
9. 《多边贸易体制的决策机制》 姜爱英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8年12月出版
10. 《国际经济学(双语)》谢孟军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年1月出版
1. 每周需要学习多长时间?
我们设计课程需要1:1.5到1:2的课后学习时间,这包括预习、作业、练习和复习的时间,所以每周大约需要花费3到4小时的时间。
2.错过了考试和互评能不能重新参加?
借用一句歌词:一旦错过就不在!请一定注意提交的截止日期。
3.为什么我完成了慕课的作业和测试分数还是很低?
请仔细阅读评分标准,千万不要忘记参与讨论,并积极参与互评。讨论与互评占到成绩的30%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