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认证学习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第10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9月01日 ~ 2025年12月31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距离开课还有 47 天 已有 18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47)
spContent=《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课程讲授利用清洁无污染、循环可再生、新质非化石的能源材料和器件,来解决全球环境、气候的综合治理和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能源使用、采集、转换与存储等环节中高效率、低碳率和安全性。课程内容包括锂离子电池为代表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新能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材料组成,氢能等绿色能源的产生和应用,新质能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合成工艺,以及对纯电车辆和消费电子产业的升级等,服务和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课程贯穿了国家能源战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主线思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宏大目标提供科学阐述和技术支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课程讲授利用清洁无污染、循环可再生、新质非化石的能源材料和器件,来解决全球环境、气候的综合治理和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能源使用、采集、转换与存储等环节中高效率、低碳率和安全性。课程内容包括锂离子电池为代表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新能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材料组成,氢能等绿色能源的产生和应用,新质能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合成工艺,以及对纯电车辆和消费电子产业的升级等,服务和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课程贯穿了国家能源战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主线思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宏大目标提供科学阐述和技术支撑。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在介绍当今世界新能源领域发展现状和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新能源材料开发、利用、研究,概述了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器件存在问题,研究方向和成果进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未来解决办法,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兴趣,推动学生自主深入学习各类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的原理、构建,引导在新能源学科方向的发展。

 

本课程学习目标发展无污染、可再生、使用清洁的新能源材料来解决环境和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新材料、新结构、新效应来提高传统能源采集、转换与存储环节中提高利用效率与转换效率,保证使用安全和对环境的保护。延长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使用寿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不仅可以掌握各类新能源材料的基础概念,合成工艺、工作原理,和新能源器件的基本组成及器件对材料的基本技术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当前产业界以及研究领域最新的工艺趋势。本课程面向材料化学专业、能源化工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和对本课程感兴趣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专业技术人员。

 

课程特色:(1)课程集中体现了多学科知识、原理、方法的综合运用,可用于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2)课程采用了课程-案例-参考书一体化设计,通过教师视频讲授、案例讲解、项目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模式,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学习的广度和深度。(3)线上视频课程有详尽合理的导学方案,有利于学生反复观看要点,可以充分完成知识点的记忆和认知过程;线下实体课堂,老师用系统的思维整合碎片的教学,使得学生缕清逻辑和脉络,完整掌握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

授课目标

1)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用新能源材料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提高性能并且构建下一代新能源器件的能力。

3)塑造科学报国、技术强国、产业富国的价值取向,构筑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4)为学生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深入学习,登堂入室,奠定知识基础。

课程大纲
能源与环境
1.1 绪论
1.2 能量和新能源
1.3 常规能源与环境问题
1.4 碳中和及其实现路径
化学电池概述
2.1 电化学的发展和基本概念
2.2 电池的基本概念
2.3 一次电池
2.4 电池的规格、构造和性能
2.5 二次电池
锂离子电池
3.1 锂原电池到锂离子电池
3.2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3.3 锂电的负极、电解液和隔膜材料
3.4 电池的能量密度
3.5 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量和分析
下一代锂离子电池
4.1 锂硫电池
4.2 锂空气电池
4.3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超级电容器
5.1 超级电容器的原理
5.2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燃料电池
6.1 燃料电池的概述
6.2 燃料电池的类型
6.3 燃料电池的科学与工程
6.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6.5 燃料电池中的催化过程
氢能
7.1 氢能的利用
7.2 储氢的原理
7.3 储氢合金
新能源汽车
8.1 新兴的电动汽车
8.2 退役锂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
太阳能电池
9.1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9.2 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和材料
9.3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
总结
10.1 课程总结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  王新东,王萌 编著.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

2. 《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应用技术》编委会. 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应用技术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常见问题

Q : 这门课程适合哪些学习者来学习?

A : 本课程适合高等院校能源、材料、化学化工、环境等相关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修习,也适合从事以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观摩参考。    

 

Q : 我不是在校学生,适合学这门课吗?

A : 对非在校生来说,对于只要坚信绿色发展道理,对全面电器化时代充满期待的人才皆欢迎修课。本课程旨在为新能源、新能源车辆、规模储能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Q : 我是中学生,适合学这门课吗?

A : 对初中生可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了解基础知识和概念;对高中生,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电化学部分和高考出题有较多重叠、相通的内容。学有余力、理解力较高的学生可以一试。

 

Q : 学习这门课,是否只需定时观看授课视频就可以了?

A : 观看授课视频只是修课的一部分,如何将老师所讲与自己的理解、思考相容,是需要学习的——这才是修课的真正意义。因此,除了看视频,请阅读指定文本,完成单元测验,最好能去论坛与其他同学用文字交流。

 

Q :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

A : 第一周发布的课程视频里有详细指导和说明。此外,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本课程对修课者的专注力、自我管理能力有较高要求,希望阅读者养成静观、深思的良好学习科研习惯。

北京理工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翟华嶂

翟华嶂

副教授

陈人杰

陈人杰

教授

白阳

白阳

副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